名師簡介:陳建中,曾獲江蘇省南京市基本功大賽二等獎、棲霞區(qū)優(yōu)質(zhì)課大賽一等獎,現(xiàn)任教于南京市金陵中學仙林分校中學部。
技法指點
同學們,初初相信你們一定有過放下書本、外出游玩的經(jīng)歷。如果能把游玩的經(jīng)歷記錄下來,整理成游記,這樣的旅行一定會變得更加有意義。
那么,如何才能寫出一篇好的游記呢?
首先,要寫清“所至”,通過游蹤記述游覽的經(jīng)過,以此串起全文。當然,不是要把游記寫成流水賬,而是應該在按順序交代游蹤的同時,選取有趣的、有意義的,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景點。
其次,要描寫景物,也就是寫好“所見”。這就好比在旅行時拍照,一定是選擇最有特點的景物,并且要選好角度,構(gòu)思好畫面。描寫景物亦是如此。我們要抓住最引人注目的景物來寫,從不同的角度,運用不同的表現(xiàn)手法,來展現(xiàn)景物的獨特魅力。當然,寫好“所見”又不全然是寫景,寫奇人、記奇事也可以。例如《登勃朗峰》里寫的“車夫之王”。此外,寫好“所見”又和拍照不太一樣,它更像是拍微電影。例如《一滴水經(jīng)過麗江》就以一滴流動的水的視角,自然地展現(xiàn)了麗江古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再次,要點明“所感”。我們要運用議論或抒情的方式表達景物帶給自己的感受,提升游記的思想內(nèi)涵。
最后,還可以寫一寫當?shù)氐臍v史沿革和文化習俗等,以此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文化氣息。
原文呈現(xiàn)? ? ? ?寶華山游記
寶華山在句容境內(nèi),素有“林麓之美,峰巒之秀,洞壑之深,煙霞之勝”四大奇景。為此,我慕名前去游玩。
到達寶華山北大門,我看見了一個巨大的牌坊。穿過牌坊,向北步行十分鐘左右,便到達了游客中心。許多人在排隊買票,等候檢票。因為疫情尚未結(jié)束,所以工作人員查驗了我的蘇康碼和行程卡之后,才讓我進入。
一路向北,我進入了千華古村。古村的干道兩側(cè)是古式的建筑,不知是原來的,還是仿建的。每一家門前都擺滿了各色小商品,真是琳瑯滿目。
穿過千華古村,我來到了秦淮源。這里是一個“回”形的連廊,許多游客圍坐在此,等候鸚鵡表演。鸚鵡的表演真精彩,贏得了觀眾們的一片掌聲。
我繼續(xù)向前走,腳下是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臺階。拾級而上,我來到了四方佛閣。佛閣上有一座閣樓。閣樓的四個方位,寫著我不能辨識的文字。在四方佛閣的另一邊,是一面巨大的石壁。石壁上有草書雕寫出的經(jīng)文。金色的字體筆力遒勁,在陽光下散發(fā)著光芒。經(jīng)文的落款應該是“余秋雨敬書”,但我不能十分確定,因為我是一個中學生,還無法完全看懂草書。
作別四方佛閣,我順著曲折的木頭棧道下山。
木頭棧道走到底,我便來到了幽溪谷。溪谷幽深,植被茂盛,故而得名??墒?,這六月的光景里,幽溪谷的蚊子真是討厭,一直追著我咬個不停,讓我無法駐足欣賞這美麗的山谷。就在我被蚊子擾得不耐煩時,不遠處的一個黑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快步走上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個人蹲在那里。他在干什么?我跑了過去。哦,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哥哥在翻找著什么。
后來,我又去了將軍洞。那個洞可真深?。?/p>
離開了將軍洞,我又去了山頂?shù)纳崂?/p>
在山頂短暫停留后,疲憊不堪的我只得乘坐觀光車下山。
這一次的寶華山之行,真是讓我感觸良多。
總起寫得很好,可是與后文無關(guān)。
一山一地的游記應當抓住當?shù)氐奶厣珌韺?,而不是寫看似重要,實則無關(guān)的內(nèi)容。
秦淮源倒是很有特色,可以好好地寫一寫。
寫出了“所見”,但是沒有所感。
“所至”交代不清,這里其實并沒有下山。
這里值得寫的是這個翻找東西的哥哥。
這兩處寫得過于簡略。
“所感”應該點明,以使主題更加鮮明。
綜合點評
本文是一篇合格的游記,但還不能算是佳作。小作者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描寫了寶華山的景物,也抒發(fā)了一些感受。但是,在交代游蹤時,表述不夠清晰;在刻畫途中見聞時,沒有注意詳略安排,沒有寫出當?shù)氐奶厣?在刻畫完“所見”后,又未能將感性的認識變成理性的思考;文章結(jié)尾也未能點明主題,無法打動“驢友”。
升格指津
1.開頭的總起很好,可以作為文章寫景的總綱,并在寫景時有所體現(xiàn)。
2.描寫景物時,應凸顯寶華山的地標性、代表性建筑,也可以詳寫翻找東西的哥哥。
3.抒發(fā)感受時,可以結(jié)合搜集的資料,將感性認識變成理性思考,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和文化意味。
佳作出爐? ? ?寶華山游記
寶華山在鎮(zhèn)江句容境內(nèi),素有“林麓之美,峰巒之秀,洞壑之深,煙霞之勝”四大奇景。為此,我慕名前去游玩。
寶華山的北大門矗立著一座巨大的牌坊。穿過牌坊,向北步行十分鐘左右,便到達了“盡納山光”牌坊。這是登寶華山的起點。牌坊柱子上的朱漆已經(jīng)褪盡,歲月的痕跡被鐫刻在深深的木紋里。以牌坊為框拍照,真的能“盡納”優(yōu)美秀麗之“山光”。
一路向北,穿過千華古村,我來到了秦淮源。金陵城中秦淮河,秦淮源頭在句容。不到寶華山,不知秦淮源。看著那寶華山麓流淌的汩汩清泉,更覺寶華山青山綠水的美麗動人。
我繼續(xù)向前走,腳下是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臺階。拾級而上,我來到了四方佛閣。佛閣的四個方位,寫著我不能辨識的文字。這神奇的文字,讓寶華山變得越發(fā)神秘。在四方佛閣的南面,是一面巨大的石壁。石壁上有雕寫出的草書經(jīng)文。金色的字體筆力遒勁,在陽光下散發(fā)著光芒。經(jīng)文的落款應該是“余秋雨敬書”,然而我是一個中學生,還無法完全看懂草書,所以不能十分確定。站在這山麓的佛閣上,千華古村盡收眼底。舉目遠眺,環(huán)視四周,山峰在向我招手,林海在向我微笑。
作別四方佛閣,我順著曲折的木頭棧道來到了幽溪谷。溪谷幽深,植被茂盛,故而得名。雖然此時是六月艷陽天,然而,我身處北麓幽谷里,卻感到無比清涼與幽靜。溪谷小路,曲徑通幽,時不時還有碩大的彩色蝴蝶來回飛舞。耳畔是涓涓細流聲和歡快的鳥鳴聲。就在我陶醉之時,不遠處的一個黑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快步走上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一個人蹲在那里。他在干什么?我跑了過去。哦,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哥哥在翻找著什么。
“哥哥,你在干什么?”
“我在找蟲子。”“找什么蟲子?”“什么蟲子都可以?!薄盀槭裁匆蚁x子?”“我是昆蟲學專業(yè)的學生,來找蟲子是為了調(diào)查寶華山的昆蟲多樣性。大家都叫我‘蟲王。”
“‘蟲王?!好厲害!”“哈哈哈……”
我蹲下身子,在旁邊觀察了好久。差一點,我就忘記了此行的目的。
“林麓之美,峰巒之秀”我已經(jīng)深有感觸,而“洞壑之深,煙霞之勝”我還未能目睹呢!于是,我便繼續(xù)向北。
突然,眼前的一個山洞“拽”住了我。定睛一看,原來就是“將軍洞”。我躊躇不定,不知道要不要過去看一看,或者說,敢不敢過去看一看?!安坏介L城非好漢”,我心里想著。于是,我慢慢地走過去。我看了看旁邊的簡介牌,大意是:“文革”期間,許世友將軍率工兵和南京學生駐屯寶華山,挖掘江南煤田,發(fā)誓要“北煤南運”,將軍洞即為當年挖煤的巷道;然而寶華山的地質(zhì)不蘊良煤,歷時4年,挖煤不成,僅留此洞?!拔埂蔽页蕉蠢锖傲艘宦暎巧蕉聪褚粋€黑洞一樣,把我的聲音吞噬了。我看著那生銹的鐵門,還有那斑駁但鮮紅的警示牌,一個激靈,撒腿就跑回了大路。
沿著盤山公路攀登主峰的過程中,我一直在回味和感嘆沿途的見聞。這寶華山,“林麓之美,峰巒之秀,洞壑之深”確實名副其實;“煙霞之勝”雖不能親眼所見,但想必也是絕美風景。
我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嘆寶華山對自然萬物的蔭蔽,更感嘆它所見證的歷史滄桑。
總領(lǐng)全文,提綱挈領(lǐng)。
寫寶華山的山光之美。
側(cè)面表現(xiàn)寶華山林麓之美、峰巒之秀。
寫四方佛閣的景色,既能體現(xiàn)寶華山的神秘,也能體現(xiàn)峰巒之秀。
既寫出了寶華山山谷的幽深,也反映了寶華山的物種豐富。
歷史資料增強了游記的傳奇色彩,提升了可讀性。
升華主題,體現(xiàn)出此行的理性思考。
綜合點評
升格后的文章是一篇較為優(yōu)秀的游記:游蹤清晰,詳略得當,重點刻畫了寶華山的“林麓之美,峰巒之秀,洞壑之深”,寫出了地方特色。最重要的是,小作者結(jié)合歷史資料抒發(fā)了對自然的喜愛之情和對歷史事件的感嘆,使“所感”的層次更豐富,更深入,更能打動讀者。
小試牛刀
參觀一處紀念館(或博物館、展覽館),以“參觀________”為題,寫一篇參觀記。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