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雷 于璐 胡文彬
1.安徽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院 合肥 230038 2.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神經病學研究所附屬醫(yī)院
《神農本草經》(以下簡稱《本經》)是中藥學理論的本源,書中按照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收錄了365種藥物,其中有關“輕身”藥物功效的記載共132條。一般認為,“輕身”乃道教特有詞匯,而道教所謂“輕身”,即身體輕健而能輕舉。 《史記》言:“乃學辟谷,道引輕身?!盵1]古人云“道醫(yī)一家”,故在古代醫(yī)著中多見道教思想。輕身與道教思想關系密切,《本經》中以“煉餌服之,輕身不老”[2]16描述礬石,以“煉餌服之,輕身神仙”[2]18記錄樸消,但據尚志鈞先生考證,《本經》成書于西漢時期,而道教正式創(chuàng)立一般認為在東漢末年順帝時期,故而“輕身”一詞不可能專為道教所設,而是具有其他實際意義。
從中醫(yī)通義來說,“輕身”應是健壯有力、身體強悍?!侗窘洝酚小皬姾份p身”[2]81之說,用以形容徐長卿的功效?,F代則認為“輕身”含義為身體輕快、行動輕捷,因此“輕身”的含義與減肥相關。肥胖癥病因多為虛實夾雜,或痰濕內阻、或脾腎兩虛,且屬于老年病的一種。前人對輕身藥進行研究,發(fā)現藥物功效集中在祛濕、活血、補氣、安神等[3],能夠改善肥胖狀態(tài),而且對于老年病導致的身體機能下降具有一定的療效。本研究旨在對“輕身”類藥物進行分析,從三品分類、四氣五味、功效應用等進行研究,為“輕身”藥的現代研究與應用提供一定的參考。
1.1 研究對象 本文資料來源于顧觀光輯 《本經》,選擇所有含有功效“輕身”的藥物。
1.2 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分析法對 《本經》進行研究。采用Excel 2010軟件建立數據庫,按照藥物名稱、品類、氣味和“輕身”功效納入符合條件的藥物,運用描述性統計法對數據進行分析。
2.1 “輕身”藥品類及屬性分類 《本經》中“輕身”藥共計132味。從三品分類上看,其中上品101味、中品24味、下品7味。從自然屬性分布來看,“輕身”藥多集中在草部和木部。見表1。
表1 《本經》“輕身”藥三品及屬性分布表
2.2 “輕身”藥性味分布 《本經》所載132味“輕身”藥中,熊脂一味有性無味,龍膽、屈草有味無性,其余129味藥物性味齊全。以這些藥物為基礎對“輕身”藥的性味特點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性平藥物59味、味甘藥物55味、味苦藥物39味、味辛藥物27味。見表2。
表2 《本經》“輕身”藥性味分布表
2.3 “輕身”藥功效分類 檢索提示,《本經》記載的132味“輕身”藥,其功效可分為12類。頻次居于前5的依次為輕身類(35味)、輕身延(增、長)年類(23味)、輕身不老類(19味)、輕身耐老類(18味)、益氣輕身類(12味)。 見表3。
表3 《本經》“輕身”藥功效分類表
3.1 性以平見,糾偏而陰平陽秘 《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中醫(yī)學強調整體觀念,健康是“陰陽自和”的機體狀態(tài),疾病是由于機體調節(jié)功能障礙,陰陽失衡所致,治療的關鍵就在于通過恢復自身健康調節(jié)機制,實現陰陽平衡[4]。《本經》記載的“輕身”藥中平性藥物最多,平性藥的“平”是針對寒熱而言,其藥性調和,可隨證配伍,適用廣泛[5]。其功效或性平力緩、以補為主,多味甘,如甘草、麥門冬、石斛、黃芝等?;蛐云搅?、藥效速猛,多味辛、苦、酸、咸,如菟絲子、菊花、山茱萸、決明子、龜甲等。平性藥作用相對平和,一般多用于圍方,藥味較多,往往集補、攻、清、消等法于一方,對臟腑經絡、氣血陰陽均有兼顧,意在緩慢調治。既往研究表明,具有延緩衰老效果的藥物,以平性藥物居多,故適合于長期調理和養(yǎng)生[6],雖“無功可見,無德可言,而人登壽域”[7],于長期緩慢調治中漸收全功[8]。
3.2 味甘苦辛,調和以通暢氣機 《本經》云:“藥有酸苦甘辛咸五味……”[2]5五味作為藥物的偏性之一,可以通過藥物的氣味之偏來調節(jié)人體陰陽氣機的盛衰。葉天士[9]云:“黃帝論病,本乎四氣,其論藥方,推氣味?!彼幬锔饔袣馕吨?,唯甘味藥能補、能緩、能和,有補虛、和中、緩急、調和藥性之用,甘溫可培中理虛、甘緩可緩急和中、甘平可健脾和中,可作為理虛、緩急、療損的首選[10]?!侗窘洝分小拜p身”藥中甘味藥物55味,如合歡、豬苓、龍眼等?!端貑枴ぶ琳嬉笳摗吩唬骸瓣柮髦畯?,治以辛溫,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毙量鄡深愃幬锞哂袇f同作用,辛味能散、能行,可行氣、行血,此屬陽,又有陰的特點,即“辛以潤之”,一味而具陰陽之功[11]??嗄苄?、能燥、能堅,堅即堅實、強壯之義,即堅實組織、強壯臟腑之意,是針對臟腑組織軟與脹的病理變化,以及相應的功能損害而言。辛味之藥其性多溫,可發(fā)散腠理、暢通經絡、升達陽氣,苦寒之藥沉斂下行、清解通降,兩類藥物配伍,辛開苦降,可使氣機升降得宜,氣化復常[12]。《本經》中“輕身”藥中味苦藥物39味、味辛藥物27味,辛苦之藥配合,可使氣機條暢,肺氣得降,肝氣得升,中焦氣機通暢,可達“輕身”之效。老年人五臟皆衰,臟腑之生理功能失于正常,法必協調臟腑,以苦味入心,可下降心火,而辛溫可促進腎之蒸騰氣化,使心腎相交,上下交通,且辛苦合用,可使清陽得升,濁陰得降,脾運自健[13]。
3.3 輕身延年,養(yǎng)生助強悍身體 《素問·上古天真論》載:“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逼渲懈螝馑?、天癸竭、腎臟衰等都是衰老的原因。柴胡可疏肝,女貞子可補益肝腎,人參、阿膠、龍眼、桑寄生等均屬于“輕身”藥,能培元固本。這一類的“輕身”藥中除補益類藥物外,還包括祛邪類藥物,通過補益或祛邪,使人身體輕健,反應敏捷,能夠針對性改善衰老所致的體態(tài)壅腫、行動遲緩滯重、反應呆鈍等反應[14]?!侗窘洝饭灿涊d了“輕身”與“不饑”“延年”相關的中藥66味,如云母、空青、禹余糧、麥門冬、遠志、蓍實、牛膝、獨活、車前子、薯蕷等。研究表明,限制熱量攝入是廣泛適用于各類動物的抗衰老方法[15]。研究表明,靈芝、白術能夠促進T細胞數量增加,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16-17]。云母等主要成分為硅酸鹽或硅的氧化物,同時含有多種其他微量元素,有利于補充微量元素。另外如赤芝、黑芝、黃芝等可以調節(jié)和改善神經功能,或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因子,或可提高智力和記憶力,有助于拮抗衰老[18]。
《本經》中“輕身”藥的出現與秦漢時期的社會風俗有關,一方面是天災、戰(zhàn)亂、疾病導致的人均壽命短,另一方面是由于生產力低下,無法科學地認識自然界,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于長生延年的向往。《本經》中共記錄“輕身”藥132味,具有祛濕、活血、補氣、安神等多種功效,其共同特點是能使人感到輕健有力,同時有助于抗衰老,其功效包括了現代意義的減肥,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減肥。
古人用藥,強調氣味升降浮沉,以藥物氣味糾正人體偏性,“輕身”藥藥性以平性為主,適合緩調陰陽;藥味以甘苦辛為主,能夠調和脾胃,并且通暢全身氣機?!拜p身”藥不僅可補益,亦可祛邪,使人身體輕健,反應敏捷,從而起到抗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對于“輕身”藥的進一步研究,將有利于推動中藥的現代化發(fā)展,也有利于促進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的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