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少力
(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zhèn)衛(wèi)生院,廣西 柳州,545300)
產后惡露即娩出胎兒之后,伴隨子宮蛻膜脫落,產婦胞宮內的血液、壞死蛻膜和黏液等由陰道內自行排出。正常產婦于產后的惡露會由紅色過渡至漿性,最后變?yōu)榘咨珢郝?,同時產后3 周內能全部排完[1]。但在子宮復舊不理想等因素影響下,分娩后的惡露不絕現象經常出現,易引發(fā)感染、產后出血等并發(fā)癥,甚至導致敗血癥、出血休克等嚴重后果。以往多選擇子宮收縮藥、抗菌藥開展處理,雖有助于子宮形態(tài)的恢復和惡露終止,然而療效依然不佳。中醫(yī)學認為,該病出現和主要病機是氣虛血瘀,新生化顆粒作為一類純中藥制劑,有著益氣活血祛瘀效果,將其用于產后惡露不絕者能提升其療效,同時副反應較少[2]。為此,本文就產后惡露不絕者加用新生化顆粒后的療效開展分析,現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9.01-2019.12 本院接診的產后惡露不絕共438 例患者的病例資料,均與《中醫(yī)婦科學》[3]中有關疾病的確診標準符合,辨證分型屬于血瘀型,同時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排除因器官嚴重疾病、惡性腫瘤或者子宮肌瘤引發(fā)的惡露不絕者以及凝血功能異常者。依據療法差異劃分成對照組268 例和觀察組170 例,兩組年齡分別在21-36 歲、21-38 歲,均值分別在(28.65±2.34)歲、(28.70±3.15)歲;病程分別在28-50d、28-48d,均值分別在(39.25±3.65)d、(39.38±3.46)d;初產婦、經產婦比例分別為172:96、90:80。兩組資料相比無差異(P>0.05),可行比對。
對照組于接診確診疾病后加用縮宮素(成都市海通藥業(yè)有限公司 0.5mL:2.5 單位 國藥準字H51021983)肌注,單次肌注20U 縮宮素,共用藥7d。觀察組除上述用藥外加以新生化顆粒(亞寶藥業(yè)大同制藥有限公司 6g×12 袋 國藥準字Z14020444),單次口服2 袋,將2 袋藥物加適量溫開水后于餐后沖服,每日用藥3 次,總共用藥7d。此外,指導患者于用藥期間將會陰區(qū)維持在清潔干燥狀態(tài),做好內褲更換,加強休息,避免攝入生冷等刺激食物。
(1)中醫(yī)癥狀得分:分別在用藥前和用藥7d 后選擇陰道出血、腹痛、面色脈象以及疲乏氣短幾項主要癥狀,依據無、輕、中、重依次計0、1、2、3 分,得分越高即癥狀越嚴重[4]。(2)產后惡露總量及持續(xù)時間:統(tǒng)計兩組用藥3d、5d 和7d 后的血性惡露量,指導產婦治療開始時稱重敷料、消毒單重量,并于用藥3d、5d 和7d 后稱重被血浸濕敷料、消毒單重量,重量差值即為惡露總量。(3)副反應:包含疲倦以及口干等。
采用SPSS23.0 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取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用藥前,兩組各項中醫(yī)癥狀得分無顯著差異(P>0.05);用藥7d 后,觀察組的各項中醫(yī)癥狀得分比對照組更低(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中醫(yī)癥狀得分比對結果(分)
觀察組用藥3d、5d 以及7d 的惡露量比對照組更少,同時惡露持續(xù)時長比對照組更短(P<0.05),如表2 所示:
表2 兩組產后惡露總量及持續(xù)時長比對結果
觀察組2 例出現疲倦,1 例出現口干,發(fā)生率1.76%(3/170);對照組1 例出現疲倦,1 例出現口干,發(fā)生率0.75%(2/268),兩組副反應無顯著差異(χ2=0.956,P=0.328)。
惡露不絕屬于產后一類較為常見的疾病,未及時治療能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影響產婦產后康復進程,增加其生理及心理負擔。西醫(yī)認為疾病出現和產后繼發(fā)性的宮縮乏力有關,經肌注縮宮素能促進宮縮,雖起效速度快,但藥效維持時長較短,療效往往不理想。因此,積極探索出更加有效合理的治療方案有著重要意義。
中醫(yī)學上認為,惡露出現和產后氣虛以及沖任不固引發(fā)氣血紊亂有關,產后沖任受損,氣血虧虛,血瘀氣滯阻滯于胞宮內,使得新血無法歸經,進而導致瘀血不能祛除、新血不能生成,使得子宮失去正常濡養(yǎng),治療時應堅持養(yǎng)血益氣和祛瘀活血的原則[5]。劉娟[6]對產后惡露不絕共70 例患者進行研究,一組予以縮宮素設置成對照組,一組除對照組用藥之外加以新生化顆粒設置成觀察組,最終發(fā)現,觀察組產后惡露持續(xù)時間比對照組更短。本次研究發(fā)現,觀察組惡露的持續(xù)時間短于對照組,這和劉娟研究結果一致,同時觀察組用藥后的各項中醫(yī)癥狀得分低于對照組,用藥后不同時間的惡露量少于對照組,說明觀察組療法在效果上有一定優(yōu)勢。新生化顆粒中的當歸有著補血活血、祛瘀生新效果;川芎能祛風、活血化氣;益母草、紅花和桃仁能祛瘀活血;灸甘草能益氣生津和補中;干姜有著止痛止血以及溫經散寒效果。聯(lián)用以上藥物能發(fā)揮祛瘀活血和溫經止痛功效。藥理學研究顯示[7],益母草對血液流變學有著良好調節(jié)作用,能抑制血液聚集,并能提升子宮張力,促進機體中惡露排出,有助于子宮收縮和復舊。上述藥物聯(lián)用可補虛、調和沖任、活血祛瘀、生新血,與疾病的病機相符,因此,可發(fā)揮良好療效。此外,兩組副反應無顯著差異,說明兩組療法均有著較高安全性。
綜上所述,產后惡露不絕者加用新生化顆粒療效確切,且安全性較高,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