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羽
昆明螺螄灣大悅城
編者按:A+DESIGN·新珈設計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從成立至今,在短短的3年內,數次與國際知名的大牌設計公司同臺競技整體規(guī)劃、大型城市綜合體、商場等項目,且中標率高達70%以上!他們提供規(guī)劃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標識VI設計、品牌策劃等全方位系統性的解決方案,就成立時間面言,其服務的全面性在業(yè)內也是非常罕見的。
帶著強烈的好奇,筆者對話了A+DESIGN·新珈設計首席執(zhí)行官許智勇。在對話當中,筆者感受到了許智勇先生對于設計的熱愛、對于思考的重視、對于前行的篤定,以及永不停止地為人生歷程點燃火花的勇氣和信念。
許智勇 Anthony Hsu
A+DESIGN新珈設計的首席執(zhí)行官,在2018年創(chuàng)辦并帶領A+DESIGN發(fā)展。作為設計師,他專注設計實踐超過25年,始終保持對設計的新鮮感,并將設計城市的使命感附著于每一個項目上。在品牌策劃、室內設計、室內環(huán)境藝術設計等方面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涵蓋商業(yè)零售規(guī)劃,城市綜合體等,為諸多國內、國際業(yè)主提供過優(yōu)質的服務。
A+DESIGN·新珈設計
成立于2018年,致力于提供規(guī)劃設計、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標識VI設計等全方位系統性的解決方案,設計領域涵蓋城市綜合體,購物中心、超高層建筑、酒店、辦公及產業(yè)園區(qū)、醫(yī)療康養(yǎng)等類型。
A+DESIGN·新珈設計將擅長的各設計環(huán)節(jié)連貫拉通,跨越了專業(yè)的界限使設計在項目中得到從始至終的貫徹。
《中裝》:在商業(yè)綜合體項目中,您是如何把品牌策劃的經驗和設計項目結合起來為客戶提供更好服務的?新珈設計的介紹中說擅長“將室內設計與眾多非傳統的設計服務結合在一起”,請結合1~2個案例詳細說明。
許智勇:我們經常把品牌策劃用在一個單一產品上面,我舉一個例子,比如一瓶可樂,在它取名為“可口可樂”之后,瓶子有了造型,名字有了意義,從而塑造了一個形象。單一產品演變?yōu)榫哂辛Ⅲw形象的產品,進而產生自己的文化,有了獨立的品牌,最終產生品牌效應和實際價值。如果把品牌策劃運用到零售店或是連鎖店,例如星巴克,我們看的就不僅是一個拿在手上的產品,會更加關注這個將人裝進去的空間。從20年前開始,我和我公司的團隊就致力于怎么把這樣的概念放到一個綜合體里,讓一個商業(yè)綜合體具有更加強烈的品牌效應。如此一來,我品牌策劃經驗就可以和客戶的需求實現對接,進而產生新的服務,室內設計也與非傳統設計進行了結合。
長沙北辰大悅城
我的第一個嘗試是深圳的萬象城——其實也是中國的第一個萬象城。這個名字也是我20幾年前幫華潤取的。這是一個巨型空間,就像層層疊套的數百只盒子,因此不再是一個單一的形象。當時我們提煉這個品牌的元素,認為深圳從一個小漁港到國際大都市,城市發(fā)展帶來的新思路應該是呈現未來世界的模樣以及對萬物的包容。同時在當時了解到華潤客戶對項目的期待和定位,甚至對未來訪客喜好之后,為了讓整個商業(yè)項目更有目的性,定位也更加準確,就從兩方面入手取了迭代更新、包羅萬象這個含義。
這是比較傳統的做法,大約已經17年之前了。千禧年初,我便開始了職業(yè)生涯的第二個階段,跨專業(yè)、多元素融合,比如涉及園林景觀等等,室內外進行結合,形成呼應。又或是利用工業(yè)設計做一些IP等內容置入空間中。通過多媒體手段在商場內營造更多互動模式。
我舉幾個項目實例。第一個是虹橋天地,由于距離火車站和機場非常近,早期我給業(yè)主的提議是在這里增設值機區(qū)域;另一個是西安益田假日項目?;食枪哦細v史悠久,業(yè)主想在商業(yè)中體現唐朝文化元素,起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雖然當時還沒有流行國潮。在又空又大的主中庭,我們設計了中國商業(yè)室內的第一個玻璃棧道,體現了傳統和非傳統的結合。當然這樣的靈感和想法我認為算是一種創(chuàng)作,是一種永不停止的思考,也是在看到一個具體項目的靈光一現。
《中裝》:到目前為止,您的設計生涯可以分為哪幾個階段?您認為哪個階段是您成長最快的階段?有沒有發(fā)生哪些事情對您個人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許智勇:很多家長都會幫自己的子女選學校,但我的學校、我的學科是我自己選的,當時我爸媽是不同意的。我本科在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然后到瑞士去當交換生。設計學校的老師都是當時美國非常著名的設計師,他們并不是純粹在學校教書,而是在社會上工作的,對我影響非常大。其中一位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If you love what you do ,money will follow。這句話讓我在還沒進入社會之前就非常篤定地繼續(xù)我的學業(yè),改變了我父母所認為的我學藝術一定會失業(yè)這個觀念。我當時確實是非常熱愛藝術的。
畢業(yè)之后大致分為4個階段。沒有誰天生具有領導才能,都需要經過幾個階段不斷成長、蛻變,我曾經也非常害羞。我的第一個階段是學習、成長階段,是畢業(yè)之后以平面設計師的身份到RTKL,在洛杉磯工作的10年。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國際公司,我慢慢從標識設計做到室內設計、餐飲規(guī)劃到建筑設計,拓寬了自己的眼界和工作領域。這10年等于連續(xù)上了兩個大學,真正學到了很多東西。
寧波世茂廣場
到第二個階段,我覺得是設計之外的其他方面得到了提升,而且老實說我覺得是被逼出來的。我當時團隊的老板是一個非常斯文的人,他教了我很多東西,但是他不擅長和別人談生意、談合作??墒且粋€公司就是商業(yè)行為聚集的地方,沒有項目、沒有生意,我們的團隊就會被欺負、被看不起。正好這個時候中國的設計市場開始發(fā)展、起步非常好,我就經常自愿接洽東南亞國家、日本、新加坡等地區(qū)的業(yè)務,一直到開始接洽中國的業(yè)務。這個階段我主要開始對接市場、學習項目管理,和人、和錢打交道。這個時期的經歷提升了我設計之外的綜合管理水平,對之后的工作非常重要也非常關鍵。
第三個階段就是我從洛杉磯公司來到到中國。因為公司需要發(fā)展海外部門,尤其在中國發(fā)展勢頭這么好的情況下。我到上海成為V P副總裁,做了更多對外的事務和工作,處理更高層級的問題,不單局限于某個項目。在這個階段我對外和其他公司打交道,對內管理協調自己的員工及公司其他部門,等于我親自打造了一個新的平臺。
第四個階段就是自己成立公司。其實原因比較復雜。我畢業(yè)就進入之前的公司,到自己帶小團隊,然后2011年來到中國打拼親手打造公司在這里的平臺,對老東家是非常有感情的。但是公司被合并之后,我在上海就接觸到很多弊端。比如說只發(fā)固定的薪水,做再多、再努力也不會獲得更多,盈余大部分被分配到國外供給其他團隊。一年兩年大家不計較,但是五年十年一直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那個時候中國發(fā)展非常迅速,機遇也非常多,經過20年的工作,我也從一個設計執(zhí)行者也慢慢轉變?yōu)楣镜墓芾碚?,又從管理者變成領導層,已經具備了獨立做公司的能力,應該可以在三年之內把新公司完全建立起來。之后在2018年就成立了現在的公司,當然我沒想到半年就搞定了。
這半年雖然比較辛苦,但是也按部就班。半年之后我感覺我好像只是換了一個地方工作,因為還是這些內容,不過現在是在為自己做。其實起初我的一些管理經驗和技術技術不太適合小型公司,所以一直在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我的做法。然后慢慢從20個人的規(guī)模變成40、60、80個,到現在是130個人。我把外企的一些優(yōu)點和國內設計機構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在公司實行,比如外企的不加班、互相學習、持續(xù)深造等等,和國內設計機構的獎勵制度。這種相互融合打造了一種新的企業(yè)氛圍和文化。
《中裝》:您覺得您的員工對這樣一個企業(yè)氛圍和文化的認同感以及適應程度如何?
許智勇:A+DESIGN為有創(chuàng)意、有能力的年輕設計師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和天地。剛畢業(yè)的學生接觸實際項目比較少,尤其是國際項目。A+開了一扇門給他們——我們的項目很多是和知名外企一樣的。如此一來,他們不僅接觸面廣,成長速度也會很快。我們公司的離職率很低,人員非常穩(wěn)定,這種情況在設計類公司里面是十分難得的。當然我們前期審核會比較嚴格,試用期大家互相都在磨合,他們在適應公司,公司也會看看他們有沒有被培養(yǎng)的價值。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十分聰明,我會盡量去引導他們盡快進入角色,施展自己的能力。
《中裝》:您是如何管理設計團隊的?您會更注重團隊的協調還是成員的個體性?您最看重青年設計師的哪些特質?
許智勇:我認為這兩者都很重要。我在外企呆了20年,外企的實質不是人管人,而是通過員工手冊和管理系統自我管理。員工手冊上會清楚寫上各項規(guī)章制度,包括上下班時間等等。我們也這樣做,并且盡量遵從。我們采用更加符合國情的、本土化的管理系統。
人員具體項目工作管理采取的是垂直管理和立體管理。垂直管理就是一個小項目,幾個人的團隊,團隊負責人管理其他成員。立體管理是大項目時會產生團隊和團隊直接的交叉,涉及到交叉管理。
團隊其實像一個軍隊,要向一個方向上去努力。但我允許他犯錯,因為他的錯誤可能會為這個項目制造更多的火花跟趣味。他的錯也只是浪費了一些時間,但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可能性。在面試時我會非常注重一個人的品格,以及他的自我驅動力。我不希望這個人是來養(yǎng)老的,而是帶著能量來創(chuàng)作的。
我們也挑項目,做很多如出一轍的項目大家都會覺得沒有挑戰(zhàn)性,我會挑出3、4個我認為有意思的,大家就會有動力一定要拿下來。所以我們在做設計競賽的話得標率高達70~80%,回頭客也會增加。這就是我們的品質保障。
我們整個團隊的危機意識比較強,會更努力一點、更有狼性一點。比如說去年參加了3個世茂的項目競賽,3個全部得標,同臺競標的對手都是世界知名的設計公司。
《中裝》:所以您是會挑項目、挑業(yè)主的。有沒有這種情況,在還沒有接這個項目之前,您在溝通的時候發(fā)現業(yè)主的某些特質決定您不去接這個項目,或者比較在乎業(yè)主的某個想法然后會去接這個項目?
許智勇:我比較不能忍受什么都不懂、還要橫加干涉,不分青紅皂白罵人,還反復調整內容,最終讓另外一個團隊做我設計的東西這種情況。我遇到過,之后走了法律程序。所以我認為我是比較在乎態(tài)度問題,尊重是要雙方都具備的,這是合作的前提。
我一般遇到的業(yè)主分成兩類:一種是老板自己帶著團隊和我們溝通,這種情況一般我都會直接說,你要什么我都能滿足你,即使可能我不一定喜歡你想要的。一類就是大型地產商,接洽的都是專業(yè)的團隊,更加快捷、高效。在接觸新的合作伙伴時也會打聽一下,這位業(yè)主目前的狀況是怎樣的,要判斷一下他的資金鏈;其次他過往的付款習慣如何、風評怎樣,雖然沒有辦法100%判斷正確,但也是一個判斷依據。
重慶中國摩
寧波鄞州寶龍一城
之前我說的罵人還抄襲的事情,其實在我和業(yè)主交往的同時,我的團隊也在看我的反應。如果我忍下來或者這種態(tài)度我接受了,將來我的團隊也會這樣。所以團隊管理并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
我們公司有個不成文的公司文化是:海賊王。我們有一個微信群就叫“海盜船”。我們希望自己具有海盜的團結精神,能夠凝聚在一起戰(zhàn)勝其他公司拿下項目。
《中裝》:您和新珈現階段的想法是什么?請您和我聊聊您對“跨越思考”這個概念的想法。
許智勇:新珈建筑室內設計到今年10月份成立就三年了。之前我們經歷了一個創(chuàng)業(yè)到守業(yè)的過程。到第2個三年,就要開始積極為未來著想。過去三年我們的工作已經反思、檢討完畢,未來三年要有新的計劃。我們會從探索未來的角度建立第2個三年的創(chuàng)新主題。從外企到和本地文化結合,我希望我們的身段要更柔軟一點,能夠更落地一點,同時想要更國際化一點,品質更高、更有研發(fā)精神。未來三年我們還會把我們自己的品牌搭建得更加立體。
關于“跨越思考”的想法,是我看到現階段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非常快,而且全世界最好的設計公司都在這邊、競爭壓力非常大的情況下,思考原公司的弊端以及當下的機遇和困境時提出的。我們不能停步不前,所以提出了跨越思考。
所謂“跨越思考”就是不要讓自己太模塊化、太傳統,必須要接受新的知識,挑戰(zhàn)新的內容。就像我剛才講的團隊在做項目時,有人會出一些“小花招”,我是非常鼓勵這種情況出現的。我們每年會拿一個業(yè)主的項目或者自己創(chuàng)造一個主題做跨越思考的練習。比如有一年我們用一個業(yè)主的項目做練習,業(yè)主的建筑是一個四四方方的外殼,但是他希望不一樣、希望有創(chuàng)意。我就讓公司里面每組比較有個性的人出來做這個設計,我自己親自帶隊。開始他們給出的方案相對平凡,比如花園的設計,他們的提案是花朵、動物這些非常普通的元素。我會告訴他們花園概念的表達可以有很多種,比如太空穿越的想象,從一個重力場到達另一個重力場、從一個星系到另一個星系,你認為你看到的天空還是這樣的天空、你看到的花園還是這樣的花園嗎?這樣一番跨越思考之后,方案的活力和想象里能得到充分的釋放與展現。他們需要這樣一個啟發(fā)。
《中裝》:您本身是學藝術出身,您肯定對藝術是有追求的。您認為對藝術的追求和項目的設計之間是否有沖突?您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
許智勇:確實有差異。藝術會追求更多的可能性,所以有時候會“童心未泯”,會像捏粘土。所以我覺得設計是需要服務于業(yè)主的需求,藝術與項目設計的傳達方向是不一樣的,目的也不一樣的,兩者是相輔相成、但有時也會對立。
蘇寧奧體
所以在打造大的空間時會讓它符合業(yè)主的需求,但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能會在中庭或一個角落留出一個位置能夠滿足藝術上的追求,或者是一個藝術性很強的空間,或者是留出位置擺放藝術設計、藝術裝置。雖然不見得在每個空間都有緣分去做這件事情,但我會嘗試加入這樣的想法。
《中裝》:您認為設計師在面對項目時最應注重哪些內容?您在之前的某個場合聊過“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您認為這個“人”應該是客戶(既得利益者)還是空間使用者?或者是設計師本人?
許智勇:商業(yè)綜合體這個空間比較特別,后續(xù)涉及招商。所以必須要把環(huán)境做好,品牌才會進來。之后品牌和店鋪有消費者光顧,店鋪才能有收益,然后才會找甲方續(xù)租。所以商業(yè)綜合體不是只有甲方、乙方,而是甲、乙、丙三方的關系。在做客戶調查時,我們要清晰這個商業(yè)綜合體的定位是什么:首先是商圈情況,然后是這個綜合體本身的定位。這和它將要招租來的品牌和店鋪相關。最后品牌和店鋪吸引什么樣的消費者來逛街,其實都是有關聯的。所以空間使用者是相互作用的。
甲方業(yè)主開始看重的是租客、品牌和商家,之后因為空間會吸引前來消費的客戶,也會關聯到品牌的盈利和續(xù)租,他也會延伸考慮整個環(huán)境,使環(huán)境更人性化。比如說智能停車、行李寄存物品、休閑座椅、女性服務等等。最初設定好的環(huán)境,會讓前來的消費者感到更加舒適,進而增加客流量;而這樣做的結果也會為品牌和商鋪帶來效益,之后他們也會續(xù)租。這就是一個遞進關系。
我們在前期會關注到各專業(yè)的協同合作。比如業(yè)主認為他的空間需要營造更多的藝術氛圍,我們就要留更多的空間給這些藝術品。我們在前期會為業(yè)主做整體的項目品牌策劃,這個策劃會變成一個個生動的故事,故事最終會變成實際的畫面呈現在眼前。這就是一個品牌策劃和設計整體融合的魅力。我想其實這些都是“以人為本”的表現。
《中裝》:現在國家在大力推廣“碳中和”、“碳達峰”等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您認為室內設計應該如何結合行業(yè)特性和服務行為為綠色發(fā)展做出貢獻?
許智勇:其實現在大家談論這些概念的原因就是關心怎么把地球留給下一代使用。我們室內設計和建筑設計比較不一樣,建筑蓋出來耐用一點、材料好一點,只要不經常更新就能達到節(jié)能的效果。但是一個樓蓋完之后,他的每個房間、每個店鋪都是會換的。所以我認為室內設計關于綠色、環(huán)保的追求應該是兩個方面。
首先建材本身是否是綠色可回收的,這就涉及到材料本身的性質;第二就是材料廢棄后會不會危害環(huán)境,比如塑料袋等等。其實這兩者都涉及到材料本身。我們做設計時會向業(yè)主大力推薦綠色環(huán)保的建材,因為環(huán)境是我們大家的。另外我們也會使用更加環(huán)保的方式做設計、做現場,從各個方面入手。
有一個挺有趣的事情:因為我們上海北外灘的辦公室已經滿員,所以在幾個月前在虹橋又建了一個新的辦公空間。這個空間就是一個老廠房改造的,我在里面用的很多東西都是可回收材料或者是舊物利用、循環(huán)使用。很多家具都是去二手家具店購買的。這就直接減少了新物品的生產與購買。
《中裝》:您會比較傾向使用綠色可回收的建材和產品嗎?
許智勇:不只裝飾裝修的材料,還有非裝修材料,比如燈光使用。一個空間里,如果燈光系統做不好,項目就會大打折扣。燈具使用到什么程度會發(fā)熱、使用壽命有多久、涉及到的成本有多少,以及整個控制系統是怎樣的,是否采用智能感應及自動調節(jié)系統等,關系到空間的方方面面。目前整套的現代科技燈具系統成本較高,并且還要裝一套電腦系統來控制,花費投入是加倍的。但是只要用兩年左右就能回本,長期運行的能耗及人員操作投入與傳統非智能系統相比節(jié)約非常多。這個時候就要和業(yè)主盡量溝通。綠色和環(huán)保不是一天能做完的,是一個長期必須要做的工作。大部分業(yè)主是和我們一樣,都會關注環(huán)境的變化和發(fā)展。
《中裝》:很多人的愛好會影響到工作,或者很多人的愛好是跟工作基本上沒有任何關系。請問您平常的愛好有哪些?您在日常生活中是什么樣的?有人說“工作才是人類最本質的面目”,您覺得您的工作展現了您的哪一面?
許智勇:很多朋友告訴我,包括我分析過我自己,我的愛好就是工作,我從工作中得到快樂。我覺得這句話意思可能有兩方面,一個是人靠工作才能持續(xù)發(fā)展,另外一個意思就是人在工作中才是最真實的一面。當然我們確實要努力才會有收獲。
成立公司到現在,從最初的20幾個人到現在這樣一個規(guī)模,團隊管理、制度都需要不斷調整,我需要不斷思考才能有答案。我每一個時期都需要有2、3天的時間大腦完全放空,然后反思這一時期做的是對還是錯,然后下一步要做什么。我在思考之后會不停地設定新的目標——當然我認為我的員工是可以完成的。之后就會發(fā)現真的能夠達到,真的能夠成長到這個程度。我的團隊確實是一支非常優(yōu)秀的團隊。
20年前我做一個LOGO,業(yè)主用了我就會非常滿足。從一個設計到另一個設計,一個小空間到一個大的綜合體到一個地塊等等。然后慢慢我發(fā)現這方面的滿足感不夠了。之后走到另一個階段,發(fā)現簽了一個合同可以給我?guī)砗艽鬂M足感,能夠管理好一個團隊、打造一個新的平臺也能夠帶來很大滿足。野心或者說想法慢慢變大,需要更大的成就來填滿。我們公司現在在北外灘有一個辦公室,虹橋有一個辦公室,深圳灣也開了一個辦公室。公司有了發(fā)展,我也會很興奮。我回家的時候也會想這些事,遛狗、澆花、做飯這些別人都會幫我做,我的時間要利益最大化。
我選擇這個專業(yè),是因為每個設計作品都可以不一樣,都能帶給我不同的樂趣,我發(fā)現我目前為止都沒有職業(yè)倦怠期。這個行業(yè)可以包容我的不同感受。
《中裝》:您說您今年又開新的辦公室,您接下來還有哪些發(fā)展計劃?
許智勇:上海的三個辦公室目前應該是夠的,兩大一小基本能覆蓋長三角區(qū)域。我們在深圳的辦公室能夠覆蓋珠三角區(qū)域。內陸對好設計的需求現在也非常大,之后也有可能在崛起的新一線城市設立辦公室。我希望通過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升級,能夠做出更好的項目,公司也有更好的發(fā)展。我希望在這個領域,我們永遠都是A+。
佛山海駿達集團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