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立奇 顧嘉懿 責任編輯/楊芝
(上圖/楊輝)寧波交響樂團緊張排練中。
4月9日晚,夜幕下的北京國家大劇院燈火通明,擁有1500余個座席的音樂廳座無虛席,《印象寧波——俞峰與寧波交響樂團交響音樂會》于當晚7點半準時奏響。全新創(chuàng)作的寧波題材作品《寧波組曲》首次呈現(xiàn)在全國觀眾面前。
時光倒回至2015年12月30日,姚江畔的寧波大劇院里,一場新春音樂會揭開了寧波交響樂團的建團首演,這支年輕的隊伍首次亮相。從“成團”到登上北京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寧波交響樂團只用了不到六年的時間。
一支樂團,一場演奏,一趟短暫的進京之旅,看似簡單的演出背后,卻流淌著眾多寧波音樂人辛勤的汗水,凝聚著無數(shù)寧波市民對家鄉(xiāng)音樂走向世界的期盼,更是寧波打造音樂之城的千般努力萬般付出。
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4月8日至5月7日,以“百年輝煌·時代回響”為主題的第七屆“中國交響樂之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隆重舉行。寧波交響樂團受邀于4月9日獻演《印象寧波——俞峰與寧波交響樂團交響音樂會》,呈現(xiàn)全新創(chuàng)作的《寧波組曲》,并和藝術(shù)家瞿弦和、宋元明、王海濤以及中央音樂學院合唱隊聯(lián)袂演繹《黃河大合唱》。
伴隨著和煦的春風,第七屆“中國交響樂之春”盛大歸來,這是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之下,國家大劇院恢復線下演出季的首個大型音樂節(jié)。“中國交響樂之春”每兩年舉辦一次,以中國交響樂作品、中國交響樂勢力為主打,已成為中國觀眾專屬的音樂盛事,獨樹一幟的劇院藝術(shù)品牌。
4月3日,正值清明節(jié)假期,為了向全國觀眾展示最動人的“寧波之音”,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寧波交響樂團藝術(shù)指導俞峰回到家鄉(xiāng)寧波,與寧波交響樂團投入到了《寧波組曲》的緊張排練中?!秾幉ńM曲》共分《河姆渡之聲》《錢湖畫意》《青山翠滿》《鼓棹揚帆》四個樂章,展現(xiàn)幾千年來寧波不同歷史時刻的文化側(cè)影,以此謳歌寧波人民發(fā)奮圖強、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進取精神,表達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與鮮明而深沉的文化意蘊。
(上圖/顧嘉懿)圖為《寧波組曲》里用到的部分樂器。
(下圖/楊輝)寧波交響樂團緊張排練中。
開篇,寧波交響樂團用演奏展示了一幅畫卷,八千年前,河姆渡先民在一片荒灘上建立家園,他們辛勤勞作,且歌且舞,繁衍生息。第二樂章,具有“西子風韻、太湖氣魄”的東錢湖美景如約而至,昔日文人騷客的詩詞歌賦,在寧波交響樂團悠揚的演奏中徐徐展現(xiàn)。此樂章受“錢湖十景”的自然景致啟發(fā),音樂盡顯湖光山色的旖旎之美與詩意之境。第三樂章分“梵天云鐘”“青山翠滿”“群星璀璨”三個意象,表現(xiàn)寧波寬容和善的人文精神。最后樂章的演奏,音樂高亢,通過“啟航”“鼓棹”“揚帆”“弄潮”四個段落,表現(xiàn)當代寧波人瀟灑豪邁、乘風破浪的精神氣概。
(上圖/胡龍召)俞峰正在指揮寧波交響樂團排練。
(下圖/朱佳凱)樂手張弨正在接受采訪。
4月7日上午10時,寧波火車站,拎著各色琴盒的隊伍引發(fā)路人矚目。寧波交響樂團一行91人的大部隊啟程赴京。他們即將登上國家大劇院,這個中國國家表演藝術(shù)的最高殿堂,同時也是所有藝術(shù)團體向往登臨的圣殿。
“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演出是第一次,之前去過歌劇廳?!泵鎸︾R頭,寧波交響樂團雙簧管演奏員王貝克激動地說,“非常期待,希望能夠給北京觀眾帶去一個非常好的寧波印象?!?/p>
長號首席張弨為了“出鏡”,特地換了一身西裝,“代表的是寧波交響樂團的形象嘛!”這位2017年入職的演奏員笑說,這已經(jīng)是他第三次隨團進京了,“兩年一屆的‘中國交響樂之春’,是國內(nèi)最高級別的交響樂交流平臺,心情非常激動……”
今年是寧波交響樂團成立的第六年,比起世界知名交響樂隊,這支隊伍可謂青春正茂。在藝術(shù)總監(jiān)、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的傾情投入、地方政府的堅定支持下,寧波交響樂團一步一個腳印,儼然成為國內(nèi)新生交響樂團中的一支勁旅。
對于年輕的寧波交響樂團,俞峰贊不絕口。他回憶起樂團前兩次成功的晉京演出,無論是2016年參加第一屆北京肖邦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還是2019年10月1日參加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國慶70周年聯(lián)歡活動場景,他都如數(shù)家珍?;仡檮倓偨Y(jié)束的第七屆“中國交響樂之春”,俞峰感慨:年輕多好,年輕就有無限可能!對于此次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他倍感自豪。
《寧波組曲》由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賈國平作曲,他與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是相識近30年的同學、知己。20世紀90年代,兩人雙雙拿著德國高等學術(shù)交流基金會(DAAD)獎學金赴德留學,相交莫逆。
2020年5月14日,當俞峰找到賈國平,希望他為寧波寫一套組曲時,賈國平?jīng)]有猶豫,熬了個通宵后,提交了由7個樂章構(gòu)成的創(chuàng)作設(shè)想——引子河姆渡之聲、“茫茫云水”甬江、“昂聳太空”甬山、“碧水連天”東錢湖、“青山翠滿”天童山及東南佛國、“鼓棹揚帆”歷史海上絲綢之路與當代北侖港展望、終曲“甬”立潮頭。俞峰一看,“對呀,這就是我要的東西。”
(圖/顧嘉懿)《寧波組曲》由作曲家,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賈國平作曲。圖為賈國平在寧波交響樂團觀看排練。
雖然有俞峰這位寧波籍好友,但在接到委托前,賈國平對寧波不算熟悉。為寫作《寧波組曲》,他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翻詩集找靈感,邊聽電臺音樂邊記譜,找地方小調(diào)、民歌、戲曲音樂,想盡辦法收集各種與寧波本地音樂有關(guān)的材料。
2020年8月4日至8日,賈國平應樂團邀請來寧波采風,短短幾天的采風,每天都行程滿滿;11月浙江音舞節(jié)期間,他再次來甬,參觀了寧波幫博物館。在那里,賈國平感受到寧波人團結(jié)一致的精氣神。
這次參觀給了賈國平很大觸動,他感覺寧波人有不宣揚、低調(diào)肯干的特質(zhì),且合作精神特別強。反映在《寧波組曲》里,體現(xiàn)為整個樂章里幾乎沒有一個演奏家獨立出現(xiàn),這也是賈國平暗藏在樂譜里的小心思。
“我的音樂也是可以考古的,每段旋律都有出處。”調(diào)研中,他甚至對余姚一種叫作“犴舞”的民間舞蹈產(chǎn)生了興趣,覺得在這種非遺舞蹈里保留著河姆渡人的原始基因。寫?zhàn)?,他取材姚燮的《甬江樓示葉元階》,“茫茫云水看帆去,戢戢風蘆與雁猜”;寫東錢湖,他引用史浩的《游東錢湖》,“行李蕭蕭一擔秋,浪頭始得見漁舟”。
賈國平說,他喜歡做“有根基”的音樂,扎根在人文自然的土壤里,音樂才有生命力。
“我覺得寧波交響樂團是一支素養(yǎng)極高、執(zhí)行力很強的樂團,雖然很年輕,但很有希望?,F(xiàn)在的城市,蓋一座大劇院容易,有交響樂團的地方也多。然而放眼全國,真正有品質(zhì)的樂隊不多,體現(xiàn)職業(yè)化、專業(yè)性,具有凝聚力、肯奮進的更少?!苯衲甑摹爸袊豁憳分骸?,帶自己的作品參加的隊伍并不多,“《寧波組曲》這樣有地方意識和鮮明表達的,我覺得是唯一的一個?!?賈國平道出了他的看法。
4月9日晚上9點,這場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時長一個半小時的演出緩緩落下大幕,觀眾掌聲久久不息,寧波交響樂團和中央音樂學院合唱團近200人全員返場,為不愿離場的觀眾演奏演唱寧波城市宣傳曲《寧波歡迎你》。悠揚的歌聲向首都人民發(fā)出誠摯的邀請:歡迎來寧波,寧波歡迎你!
寧波交響樂團負責人童銘在臺下激動萬分:“作為土生土長的寧波人,聽到《寧波組曲》,在我腦海里不斷閃回屬于寧波的畫面。聽到‘河姆渡之聲’,我就想到古老的骨哨,想到雙鳥朝陽的圖騰;東錢湖是我從小玩到大的地方,聽到‘錢湖畫意’,我會想到碧波蕩漾的東錢湖;最后一個樂章‘鼓棹揚帆’,聽到鳴笛鼓號的聲音,我眼前全是象山開漁節(jié)千帆競發(fā)的場景……”
這場音樂會分上下半場,上半場為四個樂章組成的《寧波組曲》,下半場是寧波交響樂團為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100周年精心準備的紅色經(jīng)典曲目《黃河大合唱》,與中央音樂學院合唱團合作完成。同時,樂團還邀請了藝術(shù)家瞿弦和、宋元明、王海濤等國家一級演員完成《黃河大合唱》中朗誦、對唱、獨唱的部分,為音樂會增色。77歲的朗誦家瞿弦和與《黃河大合唱》結(jié)緣已40多年,他覺得與寧波交響樂團的合作經(jīng)歷非常愉快,“這是一支年輕的、認真的、迅速發(fā)展壯大的隊伍。”
音樂會的現(xiàn)場還有兩位特殊的觀眾——兩位寧波籍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周永茂應邀來到現(xiàn)場。“我過去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jīng)典音樂廣播節(jié)目中聽到過寧波有個交響樂團。這次收到邀請,我感到很高興。我覺得我們寧波經(jīng)濟這么發(fā)達,應該在文化藝術(shù)上也走到前面去?!敝袊こ淘涸菏恐苡烂f。
“我覺得寧波交響樂團的表現(xiàn)完全配得上這個舞臺?!毖莩鼋Y(jié)束后俞峰表示,“最讓我欣慰的一句評價是:寧波交響樂團終于代表寧波,在北京發(fā)出了她的聲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