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民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 第二水文地質隊,河北 邢臺054000)
粱北煤礦地層位于華北地層區(qū)嵩箕小區(qū),區(qū)內地層由下到上依次發(fā)育為寒武系上統(tǒng)崮山組、長山組,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二疊系下統(tǒng)山西組、下石盒子組、上統(tǒng)上石盒子組、石千峰組以及第四系。其中石炭-二疊系為主要含煤地層。礦區(qū)整體為單一地層走向106°~285°,傾向196°,地層傾角為6°~18°的單斜構造形態(tài)。整體構造復雜程度為中等。為提高梁北煤礦抗災排水能力,保障礦井安全生產(chǎn),現(xiàn)設計抗災排水管路鉆孔3個,單孔深度683.50 m,合計2 050.50 m,鉆孔內敷設φ480 mm×22 mm排水管。
(1)一開采用三翼鉆頭施工導向孔,導向孔為φ216 mm,鉆進至孔深701.38 m。
(2)二開采用φ450 mm的牙輪鉆頭,鉆進至設計孔深82.00 m,然后用φ960 mm鑲齒式組合牙輪鉆頭擴孔,下入φ820 mm×12 mm護壁管,水泥固井,水泥漿返至地面,候凝72 h。固井質量合格后,進行三開工作。
(3)三開采用φ780 mm組合牙輪鉆頭擴孔至孔深683.50 m,下入φ630 mm×24 mm通天工作管(材質為熱軋無縫鋼管),然后水泥固井,水泥漿返至地面,候凝72 h以上。
鉆井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鉆井結構示意Fig.1 Drilling structure
(1)導向孔鉆進,以φ216 mm帶噴嘴鑲齒牙輪鉆頭為主。
(2)擴孔使用組合牙輪鉆頭,用若干個鑲齒式牙輪鉆頭的單掌組焊接成φ450 mm、φ640 mm、φ860 mm、φ960 mm擴孔鉆頭,選用單掌時規(guī)格和新舊程度應一致,排放高度、角度嚴密均勻,加焊擋板,防止牙輪脫落,造成鉆頭損壞及孔內事故。
為了保證鉆進安全,提高鉆進效率和防止孔斜,采用塔式組合鉆頭,根據(jù)孔深、孔徑和巖性綜合選擇鉆進參數(shù)。
2.3.1 導向孔鉆進(φ215 mm)
(1)沖積層和煤系地層軟巖。
②硬巖。
2.3.2 大口徑擴孔鉆進
(1)沖積層。
(2)基巖。
導致鉆孔彎曲的因素很多,雖有一定的規(guī)律,但是鉆孔彎曲不可避免,鉆孔力求垂直,否則不僅會給鉆進造成困難,同時粗大的井管也難以下入孔內。本工程采用導向孔定向鉆進技術,首先是防斜,力求鉆孔垂直,然后定向糾斜的思路,實現(xiàn)靶點定向鉆進。開孔前應認真檢查鉆塔的安裝質量,塔基四角須挖基坑并用混凝土填平,至少2 d后再安裝鉆塔。
防斜方法包括合理選用鉆具組合和鉆進技術參數(shù),嚴格操作要求,控制孔斜3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安裝、開孔、換徑。側重4個方面。
(1)粗徑鉆具組合。使用φ127 mm鉆桿和粗徑鉆具,滿足φ215 mm導向孔鉆進井底壓力的需要。
(2)加扶正器3個。扶正器與φ215 mm鉆頭同徑,分別連接在φ178 mm鉆鋌的3個不同部位,使?jié)M眼鉆進長度達到20 m,有效減少鉆具與孔壁之間的間隙,防止鉆頭偏斜。
(3)合理控制鉆壓,采用輕壓懸吊式鉆進方法把孔斜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導向孔采用及時測斜,隨鉆進掌握鉆孔的偏移量,測點段距定為30~50 m,10 m一個測點,一旦發(fā)現(xiàn)超偏跡象,及時采取糾斜措施。糾斜方法選擇隨鉆MWD隨鉆定向鉆進技術,這是保證中靶鉆進最可靠的鉆探工程技術。
套管外徑630 mm,壁厚24 mm,材質為20號鋼無縫管。設計長度為683.50 m+0.50 m+逆止閥、旋流孔2.50 m=686.50 m(高出地面0.50 m),重量358.66 kg/m,總重量為686.50 m×358.66 kg/m=246 220.10 kg≈246.22 t。
(1)抗拉強度。依據(jù)材質單,φ630 mm無縫鋼管抗拉強度為475 MPa。
(2)套管強度。φ630 mm套管材質為20號鋼,依據(jù)材質單中屈服強度為272 MPa,按照公式計算套管抗擠毀強度。
屈服擠毀強度:
當Dc/δ≤(Dc/δ)yp時,
塑性擠毀強度:
過度擠毀強度:
式中:Dc為套管外徑,取630 mm;δ為套管壁厚,取24 mm;Yp為管材屈服強度,取272 MPa;Pco為擠毀強度,MPa。
經(jīng)計算,(Dc/δ)yp為屈服擠毀與塑性擠毀交點的徑厚比,取16.48;(Dc/δ)pt為塑性擠毀與過渡擠毀交點的徑厚比,取524.40。
φ630 mm外管徑厚比(Dc/δ):630/24=26.25
由于16.48<26.25<524.40,即(Dc/δ)yp<(Dc/δ)<(Dc/δ)pt
所以抗擠毀強度Pco=12.898 MPa。
(1)終孔后采用同規(guī)格套管不少于20 m進行試下,順孔完成,觀察3 h,下入探棒檢測浮板或浮力塞密封效果。
(2)套管采用升降機提吊。套管柱底部具有引鞋及逆止閥,引鞋以上、逆止閥以下應割規(guī)格為φ8~12 mm的旋流孔5~7個。在套管柱底部30 m范圍內,增加3組彈性扶正條,保證下入孔內套管居中,確保固井過程水泥環(huán)厚度均勻。
(3)套管連接采用30°坡度對焊,下套管現(xiàn)場配備3臺電焊機,根據(jù)使用電焊條電流要求,及時調整焊接電流。接箍尺寸長不小于250 mm、厚10 mm。焊接時管口合縫、同心,焊縫要求不低于3遍,焊接應保證無漏失、無氣孔、砂眼、虛焊,焊接處管內無臺階。
(4)下套管前,調整孔內泥漿參數(shù),必要時更換新泥漿。在泥漿中加入潤滑劑,減小下管阻力?,F(xiàn)場準備備用泥漿,以防下管過程中孔內泥漿漏失。
(5)下管時采用浮力下管法,工作管采用割孔、穿杠、鋼絲繩牽引提吊的下管方法,在管口上端0.50 m處對稱切割φ125 mm圓孔。穿杠為鉆鋌加工而成,直徑不低于φ120 mm,用鋼絲繩連接游動大鉤,起吊套管,套管對接焊實后,抽出穿杠,將切下的圓板填入割孔內,焊牢,割孔外補焊方板加強。
(6)工作管的重量大于鉆塔的承載能力,下管前要提前加工浮力塞或浮板,下管中確保浮力塞或浮板能阻止泥漿從套管底進入管內,利用掏空浮力降低提吊設備的負荷,確保下管成功。
(7)套管下孔前核對編號并做記錄,根據(jù)參數(shù),計算每下1根,設備承載重量,并與實際承載重量對比。
(8)套管吊起后,應由2臺經(jīng)緯儀觀測(2臺經(jīng)緯儀的夾角應有90°),確保套管垂直。
(9)下管工作力求快、穩(wěn),防止井壁失穩(wěn),盡量縮短下管時間,操作升降機人員必須平穩(wěn)操作,嚴禁猛升猛降。
(10)套管焊接,焊接時由2人一組進行焊接,焊接工人必須持證。
(11)孔口返出的泥漿要及時進行抽排,下管結束后,加固管口并居中,套管高出地面0.50 m。
(12)下管作業(yè)過程中,定時回灌泥漿液,確保套管能夠緩慢下降。
(1)采用專業(yè)固井車進行固井,提前檢查和維護固井設備、管路?;覞{運輸車要求一起發(fā)車,一起到現(xiàn)場,確保固井注漿連續(xù)。
(2)固管方法采用孔底壓注水泥漿,從孔壁與管壁之間的環(huán)狀間隙返出井口的全固管方法,水泥比水為1∶0.6,水泥標號P·O425#。
(3)注漿時立軸和鉆桿要用大于10 MPa的單向閥鏈接。套管內要灌滿清水,管口與鉆桿間環(huán)狀空間用鋼板封閉,并在鋼板上連接壓力表(大于10 MPa)及放氣閥。
(4)封固前在現(xiàn)場對水泥進行簡易地面試驗,并保存樣品做好記錄。注漿過程要求連續(xù),水泥漿取樣要求快速、準確、取全、取準數(shù)據(jù),并準確計算替漿量。注漿前需注入前置液(清水)3~4 m3,孔內預留水泥塞10 m。
(5)待水泥凝固72 h后,檢查封孔止水效果,合格后進行下部施工。
水泥凝固72 h后進行掃水泥塞作業(yè),套管內保留2 m,進行全井試壓,試驗壓力為3 MPa,30 min壓力下降不超過0.5 MPa即為合格。保證孔底揭露后管體不下落,管內及管壁不漏水。采用提桶清除套管內的積水、泥漿,要求殘留不大于5 m。經(jīng)現(xiàn)場檢查,未發(fā)現(xiàn)漏失現(xiàn)象,證明固井質量達到設計要求。該項目為煤礦治理水患,提高抗災排水能力提供了一種可行的、實用的施工方案。
礦井防水治水是一項長期、細致的系統(tǒng)工程,根據(jù)粱北礦自身的水文地質條件,完成抗災排水管路鉆孔3個,圓滿的完成了整個項目的施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