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鳳華
周口市中心醫(yī)院手術室,河南 周口 466000
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是目前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主要病理表現(xiàn)為黃韌帶肥厚、小關節(jié)增生和腰椎間盤突,腰椎管狹窄會導致神經根受到壓迫,進而引發(fā)腰疼、腿痛、跛行等臨床表現(xiàn)。DLSS會給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帶來極大影響,病情較重者應盡早接受外科手術治療以緩解臨床癥狀[1]。隨著內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椎間孔鏡技術在DLSS治療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其具有創(chuàng)傷小、操作精度高等優(yōu)勢,多數手術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2]。但局部麻醉下患者意識處于清醒狀態(tài),其極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影響出現(xiàn)劇烈的生理、心理應激反應,從而影響患者手術期間生命體征穩(wěn)定,進而影響手術進程[3]。如何有效減少局部麻醉手術患者術中應激反應是目前臨床醫(yī)護人員研究的重點和難點,此次研究以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周口市中心醫(yī)院進行治療的84例DLSS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握手聯(lián)合信息支持對其術中配合程度及生理心理應激反應的影響,現(xiàn)報告如下。
此次研究對象為2018年1月—2020年6月在周口市中心醫(yī)院進行治療的84例DLSS患者,征得我院倫理委員會許可后,使用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A、B兩組(A=42,B=42)。A組男23例,女19例,年齡47~72歲,平均年齡(61.23±4.28)歲;病變位置:L4-5節(jié)段23例,L5-S1節(jié)段19例。B組男22例,女20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61.35±4.09)歲;病變位置:L4-5節(jié)段24例,L5-S1節(jié)段18例。兩組性別、年齡、病變位置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
納入標準:(1)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DLSS[4]者;(2)年齡≥18歲者;(3)具備手術指征,首次接受手術治療者;(4)均行椎間孔鏡手術治療者;(5)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1)腰椎骨折史、手術史者;(2)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3)嚴重器質性病變者;(4)妊娠期、哺乳期女性;(5)精神障礙者;(6)惡性腫瘤者;(7)血液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8)近期接受過其他手術者。
給予A組常規(guī)護理,包括術前準備、健康宣教、遵醫(yī)囑用藥、生命體征監(jiān)測等。B組患者在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于術中接受握手聯(lián)合信息支持。手術開始,患者俯臥于手術床上后,護理人員站立于患者頭端,根據手術開展給予患者握手聯(lián)合信息支持。首先向患者介紹手術室及手術團隊情況,告知患者取俯臥位是為了方便手術操作,而連接各種儀器是為了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保證手術順利實施。向患者講解術中出現(xiàn)的各種聲響,如監(jiān)護儀器聲響、負壓吸引聲響等。進行麻醉時告訴患者會有輕微疼痛感,做皮膚切口、建立皮下隧道時會有疼痛加重情況,告知患者這是正常情況,告知患者若術中出現(xiàn)發(fā)麻、疼痛、放電等異常感覺時應及時告知醫(yī)生。術中主動詢問患者感受,并對患者疑問做出解答。在進行信息支持是用雙手間歇握住患者手部,可每隔10 min握手30 s左右,給予患者安慰與鼓勵,當手術操作至關鍵步驟時要及時握住患者手部,并適當加大力度,直至關鍵操作結束。
(1)生理指標:比較兩組術前、手術結束時的兩組患者的心率(heart rate,HR)、收縮壓(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張壓(diastolic pressure,DBP)水平。(2)心理指標:比較兩組手術前和術中的狀態(tài)-特質焦慮問卷(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評分,該問卷包含狀態(tài)焦慮量表(State Anxiety Inventory,SAI)和特質焦慮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兩部分,術中SAI、TAI評分于術后采用回憶法進行評估。(3)使用自擬術中配合度問卷評估患者術中配合度,共10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配合越好。
采用Excel、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前,兩組HR、SBP、DBP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手術結束時B組HR、SBP、DBP水平均低于A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前、手術結束時HR、SBP、DBP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術前、手術結束時HR、SBP、DBP水平比較(±s)
組別A組(n=42)B組(n=42)tP HR(次/min)術前76.35±7.21 76.18±7.09 0.109 0.914手術結束時85.34±8.12 79.68±7.13 3.394 0.001 SBP(mmHg)術前130.64±11.25 131.03±11.41 0.158 0.875手術結束時147.24±14.28 139.07±13.49 2.695 0.009 DBP(mmHg)術前76.84±7.86 77.05±7.79 0.064 0.949手術結束時88.93±8.42 81.39±8.14 4.172 0.000
術前,兩組SAI和TAI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B組術中SAI和TAI評分均高于A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應激反應比較(±s) 分
表2 兩組心理應激反應比較(±s) 分
組別A組(n=42)B組(n=42)tP SAI評分術前31.04±3.21 31.25±3.29 0.296 0.768術中39.79±3.71 35.24±3.36 5.891 0.000 TAI評分術前30.48±3.04 30.73±3.11 0.373 0.710術中38.93±3.64 34.04±3.49 6.284 0.000
B組術中配合度評分為(9.16±0.48)分高于A組的(8.35±0.5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117,P=0.000)。
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居民平均壽命已有明顯延長,而人口老齡化問題愈發(fā)嚴重,各種老年性疾病患者數量也在不斷增多,DLSS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老年性脊柱退行性疾病,該病是導致老年群體腰腿功能障礙和殘疾的主要因素之一[5]。臨床多建議經保守治療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或臨床癥狀出現(xiàn)進行性加重的DLSS患者盡早接受外科手術治療,而隨著解剖學的不斷發(fā)展,臨床用于DLSS治療的手術方案也在不斷增多,椎間孔鏡技術因其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等優(yōu)勢,現(xiàn)以被視為DLSS治療的首選方案[6]。
椎間孔鏡手術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其能有效減輕手術麻醉對患者生理應激的影響,但局部麻醉向下患者意識清醒,能感應到周圍環(huán)境和手術操作,且手術過程中患者處于俯臥位,其活動和視野均受到嚴格限制,再加上對手術室的陌生感、手術操作的恐懼感和缺乏情感支持會進一步加重患者心理負擔,從而使得患者術中不良情緒發(fā)生率大大提高[7]。而近些年臨床研究已經證實,不良情緒會加重患者生理應激反應,導致患者圍手術生理波動加重,從而加大各種圍手術期不良事件發(fā)生風險,進而影響手術治療順利進行。而隨著醫(yī)學模式從傳統(tǒng)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不斷轉變,心理因素對患者康復的影響也受到越來越多臨床醫(yī)護工作者關注[8-9]。但傳統(tǒng)護理的工作主要在于落實患者醫(yī)囑,且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繁瑣,護理人員對患者心理關注較少,如何通過護理關懷減輕手術患者術中焦慮程度已經成為目前臨床護理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此次研究探討了握手聯(lián)合信息支持在DLSS患者椎間孔鏡手術中的應用效果,研究結果顯示B組手術結束時HR、SBP、DBP水平和術中SAI和TAI評分均低于A組,而B組術中配合度評分則較高,這表明握手聯(lián)合信息支持可有效降低患者生理、心理應激反應,對提高患者手術配合度有積極作用。信息支持是指在手術過程中依據手術進行程度及時向患者講解手術操作意義以及各種異常聲音、不適感出現(xiàn)的原因,通過信息支持可有效提高患者對手術的了解,能幫助患者建立有效的心理防御機制,從而打消患者對手術操作的恐懼感,提高患者自信心[10]。而通過與患者握手接觸則能讓患者直接感受到護理人員對其關懷和愛護,且適時握手能有效分散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對術中不適的耐受能力,從而進一步緩解患者心理壓力,而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可有效降低對患者生理反應的刺激,故B組患者術中生命體征更加平穩(wěn)[11]。
綜上所述,握手聯(lián)合信息支持可有效改善行椎間孔鏡手術治療的DLSS患者術中配合程度,且能減輕患者生理心理應激反應,該護理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