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 樂
“五脊六獸”其實是中國古代建筑術語。
所謂“五脊”,常見于古代的宮殿和大型佛殿中。其屋頂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前后兩坡相交成為正脊,左右兩坡與前后兩坡相交形成四條垂脊,統(tǒng)稱“五脊”。所謂“六獸”,是指屋脊上的神獸雕飾,正脊的兩端是龍吻,又叫吞獸,另外四條垂脊上各自排列著五個脊獸,故而總稱“六獸”。中國古代建筑多為木質(zhì)結(jié)構,先民相信,在五脊之上安放鎮(zhèn)脊神獸,可以避火消災,并且?guī)砑?,所以他們對六獸頂禮膜拜。
脊獸形態(tài)各異,除了吞獸,最常見的還有狻猊、斗牛、獬豸、鳳、狎魚。這些傳說中的異獸往往神態(tài)猙獰,民間便抓住它們兇神惡煞、齜牙咧嘴的形象特征,來形容人郁悶難受時的心情。在老舍的《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中,有一段對漢奸藍東陽的精彩描寫,說他一方面要整治大赤包以便做到所長位置,另一方面又想討好大赤包的女兒招弟,以致“這些矛盾在他心中亂碰,使他一天到晚五脊六獸地不大好過”。
這里的“五脊六獸”,形容的就是藍東陽忐忑不安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