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欣悅 宋瑩
摘要: 為了滿足消費者著裝個性化需求,提高服裝企業(yè)市場競爭力,文章以中國傳統服飾旗袍為研究對象,以模塊為基本定制單元,首先對旗袍款式的構成要素進行歸納與分析,在此基礎上對旗袍構成要素進行模塊劃分,并利用編碼原則對旗袍款式模塊進行分類和編碼,創(chuàng)建合理的模塊編碼配置準則;以該準則為依據設計模塊化的旗袍在線個性定制流程,并通過市場實際應用對該模塊化個性定制流程的合理性與有效性進行驗證。驗證結果表明,以模塊為設計單元的旗袍在線個性定制流程在消費者滿意度及服裝定制效果上均得到較大改善,且操作簡單,流程便捷,因此在其他服裝種類上也具有較高的適用性。
關鍵詞: 模塊編碼;旗袍;個性定制;配置準則;服裝生產;個性需求;服裝營銷
中圖分類號: TS941.26
文獻標志碼: 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personalized needs of consumers and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clothing enterprises, this paper take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ostume-cheongsam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akes modules as the basic customization unit. First of all,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cheongsam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On this basis,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cheongsam are divided into modules, and the modules of cheongsam are classified and coded by using coding principles, a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criteria for module codes is established, a modular online customization process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criteria, and the ration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modular customization process is verified through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the market. The verif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online customization process with module as the design unit has greatly improved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ization effect of garments. The operation is simple and the process is convenient, so it has high applicability in other types of clothing.
Key words: module code; cheongsam; customization; configuration criteria; garment production; personalized needs; clothing marketing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人們著裝個性化的強烈需求,服裝的生產和設計也從傳統的設計與排浪式銷售模式逐步轉化為可供個人選擇的個性化定制方向發(fā)展[1]。針對這一行業(yè)發(fā)展趨勢,劉靜[2]通過分析服裝商品生命周期、產品滯銷的情況和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現狀,總結出互聯網與個性化服裝定制相結合的必要性。李佳等[3]通過分析網絡與傳統銷售模式的區(qū)別,指出網絡化個性定制服裝是服裝營銷策略的新趨勢,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服裝個性化定制與網絡零售模式結合的有效措施。朱曉昱等[4]以服裝個性化設計與定制的概念為出發(fā)點,從感性角度對服裝款式個性定制的發(fā)展方向進行研究與預判。尚慧麗等[5]采用問卷調查與專家訪談相結合的形式,利用SPSS軟件對調研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對影響消費者選擇在線定制服裝的因素進行歸納總結,為服裝在線定制產業(yè)提供了有效建議。段懿釗等[6]通過對服裝市場同質化現象的調研分析,得出傳統的單一消費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等問題,服裝市場需要個性化定制來獲取并保障企業(yè)和消費者利益。朱偉明等[7]在男西服個性定制流程、紙樣生成技術和三維測量技術的基礎上,建立男西服數字化智能化MTM定制系統,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和提高企業(yè)數字化智能化制造水平。然而這些研究多集中于西服與襯衫等服裝種類上,對其他類型服裝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在現有的研究基礎之上,為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定制需求,以旗袍這一中國傳統服裝[8]為研究范例,以服裝模塊為定制單元,基于編碼原則對旗袍款式進行編碼,并建立模塊編碼數據庫,創(chuàng)建定制流程的模塊配置基本準則;以該準則為基礎,結合對旗袍在線個性定制流程進行模塊化設計,并通過實際應用對該流程設計的效率進行驗證,確保設計結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1 旗袍的模塊設計
1.1 旗袍設計原則與構成要素
旗袍的設計過程需要遵循整體原則和個性原則。其中整體原則主要強調旗袍各款式部位間的統一、強調平衡及比例。個性原則強調的則是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及因地而異的設計理念。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單一的旗袍樣式與現代的西方服飾元素有機結合,款式造型也變得更加飽滿與豐富。旗袍在結構造型上以修身合體為主,著重凸顯中國女性的柔美曲線;其款式設計主要包括旗袍屬性和細節(jié)造型。其中旗袍屬性包括旗袍的廓形、穿著季節(jié)及面料等元素;細節(jié)造型由門襟、領子、袖子、開衩及省道等細部設計要素組成。
1.2 旗袍定制流程模塊劃分
服裝的模塊分類主要包括工藝模塊和部件模塊。工藝模塊的劃分方法主要應用于服裝的加工生產過程;部件模塊劃分方法主要應用于服裝款式的設計過程[9]。本文在線定制流程設計主要針對旗袍的款式設計,因此以旗袍部件分類進行模塊劃分。且根據服裝模塊的劃分準則,模塊間需具有相對唯一性與關聯性,既保證各模塊的相對獨立,又保證模塊之間的相互配合[10];模塊數據庫空間要具有可延展性,用于后期數據的補充與豐富;此外,服裝模塊的劃分還要遵循粒度適中的劃分準則[9],即模塊劃分要均衡合理,不能過于粗略,也不能過于精細,過于粗略會減少服裝款式種類與數量,難以體現個性定制的多樣性;過于精細則會增加系統內部模塊鏈接的復雜性,增加后臺負荷,加大模塊系統的構建難度[11]。
根據上述模塊劃分準則,結合旗袍設計要素,本文將旗袍的部件模塊確定為Ⅰ級模塊,該模塊所涵蓋內容為旗袍設計中相對固定與必需的部分,主要包括旗袍廓形、穿著季節(jié)、面料、衣身造型(門襟、開衩、衣長)、衣領造型、衣袖造型及配飾等;在此基礎上對各部件模塊進行類別細分,得出Ⅱ級模塊,即細節(jié)模塊;由于旗袍的同一細節(jié)分類可以通過不同的款式造型進行體現,因此可繼續(xù)劃分出Ⅲ級模塊,并命名為款式模塊。具體的旗袍模塊分類如表1所示。
2 旗袍定制模塊編碼
根據旗袍模塊庫的具體信息,通過編碼利用簡單的數字或符號替代模塊庫中繁瑣復雜的文字描述,簡潔合理地傳達旗袍的模塊特征與具體內容,快速傳遞消費者的個性定制需求。
旗袍編碼在設計過程中要確保每個模塊的唯一性,即每個旗袍模塊在整個編碼體系中只具有單一編碼,從而保證該模塊在定制系統中的可識別性。同時每個旗袍模塊編碼還應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使其可在較長時間內持續(xù)應用,無需更新或替換。此外,編碼系統需建立充足的后續(xù)拓展空間,滿足編碼數據庫中的信息不斷調整與增加。
2.1 旗袍模塊編碼構成
本文對旗袍定制各模塊進行數字與字母組合編碼,包括屬性碼、分類碼、面料碼、配飾碼、尺寸碼釋義碼和ABC分類碼。具體編碼構成如圖1所示。
2.2 旗袍模塊編碼含義
2.2.1 屬性碼
屬性碼的主要內容包括旗袍的廓形與旗袍的穿著季節(jié),季節(jié)代碼分別用字母S、A和W表示,廓形代碼用數字1和2表示,如表2所示。
2.2.2 分類碼
分類碼主要包括組成服裝的部件分類、各部件的細節(jié)分類及由此引申出的不同款式造型,如表3所示。其中,款式碼表示有多種造型選擇的細節(jié)部件的造型,設置為兩位數字,以滿足后續(xù)代碼庫拓展的需要。
2.2.3 面料碼
面料碼主要由面料的材質、色系和圖案的代碼組成,由于相關分類及品種較多,因此均采用兩位數字作為代碼,如表4所示。
2.2.4 配飾碼
配飾碼主要指所選旗袍部件中所包含的裝飾配件類別,及其具體包含的款式內容等信息,如表5所示。
2.2.5 尺寸碼
尺寸碼是指所選服裝的號型和體型,旗袍的常用尺寸有很多,體型也分為很多種代碼用大寫字母來表示,如表6所示。
2.2.6 釋義碼
釋義碼主要功能體現在:1)用于區(qū)分旗袍中有不對稱或左右之分的款式設計要素,例如旗袍袖子會存在左右之分。2)由于服裝模塊劃分所遵循的粒度適中準則,使部分在服裝設計中變化不是很大的細節(jié)要素,例如旗袍的省道數量、省道種類、旗袍開片數量與形式等不宜在模塊設置中進行體現,因此該類設計要素可編入釋義碼,對旗袍款式設計進行補充完善。若無相關因素則可以使用N來表示,如表7所示。
2.2.7 ABC分類碼
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的帕累托法則,指出在某一特定事物中可將所有因素分為A、B、C三類,如表8所示。其中,A類因素類型較多,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腦力也最多,可變性最大,發(fā)生累積頻率0~80%,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B類因素可變性其次,發(fā)生累積頻率80%~90%,是次要的影響因素。C類因素形式較為固定,可變性不大,需要投入的金錢和時間也最小,發(fā)生累積頻率90%~100%,是一般的影響因素[12]。
3 旗袍模塊化個性定制流程
構建合理的模塊配置準則,以保證配置結果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表達;在此基礎上,對消費者個性定制的需求表達進行專業(yè)化的知識提取和歸納,通過對各模塊編碼中所包含的內容進行快速與智能匹配,最終配制出符合消費者個性定制需求的旗袍款式。
3.1 模塊配置準則
旗袍的模塊配置本質即是對模塊數據庫中存儲的案例進行合理匹配,用來合理表達消費者的定制需求。根據旗袍配置過程中模塊內容及模塊代碼的生成過程,將配置準則歸納為:1)設計準則。即設計師根據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經驗,對旗袍款式在設計過程中所設定的必需條件,例如為確保著裝安全性,旗袍開衩長度原則上不能高于人體的臀高線;插肩袖旗袍通常廓形相對寬松;在配飾方面,旗袍包邊面料厚度與質感應與衣身面料相適合;盤扣與包邊顏色和衣身顏色相近或形成對比;且同一件旗袍配飾中蕾絲與刺繡通常不易同時出現等。2)工藝準則。是指旗袍各部位的工藝設計必須滿足穿著要求,具有可實現性,例如旗袍的袖口與領子圍度必須大于人體實際尺寸,以滿足旗袍的可穿著性;單側門襟通常設計在衣身右側;且門襟通底的時候,門襟一側無須設置開衩;以及袖子長度盡量避開人體肘部確保著裝舒適性與美觀性等。3)模塊準則。模塊準則是指相同級別或不同級別模塊之間的從屬與限制關系,例如在相同級別的細節(jié)模塊中,弧形開衩與方形開衩,不同長度的袖型原則上不能同時出現在一件旗袍中,而Ⅰ級模塊的配飾與Ⅱ級模塊中的無袖分別屬于不同級別,因此可以同時出現在同一件旗袍中。模塊準則關系如圖2所示。圖2中,M為某一假定模塊,a為相同級別的兩個模塊之間的限制關系;b為某一級別的模塊與另一同級別模塊下屬子模塊之間的限制關系;c為某模塊與該模塊下屬子模塊之間的限制關系;d為某一模塊下屬的2個子模塊之間的限制關系。
3.2 模塊化定制流程的實現
旗袍的模塊配置過程必須遵守模塊配置準則,以消費者的個性定制需求出發(fā),對消費者的定制需求信息進行專業(yè)化知識提煉,并將提煉出的信息根據模塊內容與性質進行歸納分類;選擇適合的模塊進行信息匹配,并將匹配結果通過交互輸出供消費者評價,整個過程可以循環(huán)重復進行。此次系統設計的核心功能區(qū)域分為參數設置區(qū)、款式組合區(qū)、成衣展示區(qū)和系統后臺數據庫4個功能區(qū)。參數設置區(qū)包含系統的功能鍵設置、旗袍款式設計要素、備選方案,通過參數設置區(qū)存儲的內容向數據庫傳達操作指令進行款式組合,并將需組合的款式部件通過款式組合區(qū)界面進行展示,如圖3所示。
在這一界面中,用戶可對參數區(qū)中的各款式構成要素依據自身喜好進行自主組合設計,通過點擊“下一步”將對服裝款式的評判得分傳輸到遺傳算法區(qū);用戶還可以根據個性需要選擇“返回”對款式構成要素重新搭配組合,得到最優(yōu)的組合結果后,系統依據指示將本次組合產生的服裝款式傳輸至數據庫。數據庫將該款式引入最優(yōu)組合設計展示區(qū),用戶可以點擊“確定”進入成衣展示區(qū),如圖4所示。
在該區(qū)域中,數據庫可為用戶展示存儲的面料、配飾等種類及信息,用戶根據自己所確定的旗袍款式,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面料與配飾等信息,利用系統的圖像處理功能向用戶實時展示個性定制的旗袍最終成衣效果。具體模塊化定制流程如圖5所示。
為了驗證該旗袍模塊化定制流程的合理及有效性,本文研究團隊與丹東市莫旗服裝有限公司攜手,與上海電視臺某欄目組進行合作。通過模塊化線上個性定制流程,為該欄目組成員進行線上服裝個性定制,定制演出旗袍服裝共38件。定制結果顯示,本次模塊化個性定制從用戶通過該定制流程軟件確定旗袍款式到成衣制作結束,定制過程所用時間較之前同類數量與工藝難度的服裝定制時間相比,節(jié)約用時30%,成衣返修率僅為3.2%,用戶滿意度評分全部超過95分,較之前的定制方法提高了25.8%;說明該在線定制流程系統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在線定制的個性化需求,進而驗證了該設計流程的可行性與高效性。
4 結 論
本文以旗袍為研究對象,以模塊為流程設計單元,以消費者在線定制的個性需求為出發(fā)點,結合定制服裝的款式特征要素,對旗袍定制流程的模塊進行劃分確定模塊庫,根據模塊庫的內容確定模塊編碼,以及旗袍個性定制過程中模塊配置的基本準則。在此基礎上,根據模塊配置準則對旗袍線上定制以模塊化為設計單元進行流程設計,并通過實際應用與定制驗證了該設計流程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同時,本次在線個性定制流程的設計操作簡單,可適用于各類服裝的在線個性定制,因此具有較高的普適性,為服裝在線個性定制流程的智能化開發(fā)提供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朱偉明, 衛(wèi)楊紅. 不同情景下服裝個性化定制體驗價值差異研究[J]. 紡織學報, 2018, 39(10): 115-119.
ZHU Weiming, WEI Yanghong. Experiential value differences of clothing personalized customization under different situations[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18, 39(10): 115-119.
[2]劉靜. 基于互聯網+時代下服裝個性化定制的設計與實現[J]. 西部皮革, 2018, 40(24): 21.
LIU J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garment customization based on Internet plus era[J]. West Leather, 2018, 40(24): 21.
[3]李佳, 吳海燕. 個性化定制的服裝網絡零售模式探析[J]. 商, 2016(5): 265-266.
LI Jia, WU Haiyan. Analysis of personalized online clothing retail mode[J]. Business, 2016(5): 265-266.
[4]朱曉昱, 李金山. 面向個性化定制的服裝設計研究[J]. 西部皮革, 2016, 38(4): 26.
ZHU Xiaoyu, LI Jinshan. Research on clothing design for personalized customization[J]. West Leather, 2016, 38(4): 26.
[5]尚慧麗, 陳瑩瑩. 消費者在線服裝定制的影響因素[J]. 毛紡科技, 2018, 46(5): 62-66.
SHANG Huili, CHEN Yingy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nline apparel customization for customers[J]. Wool Textile Journal, 2018, 46(5): 62-66.
[6]段懿釗, 黃亞莉, 馮月, 等. 個性化定制市場發(fā)展研究[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0(2): 70-71.
DUAN Yizhao, HUANG Yali, FENG Yue, et al. Research on personalized customization market development[J]. Co-Operative Economy & Science, 2020(2): 70-71.
[7]朱偉明, 謝琴, 彭卉. 男西服數字化智能化量身定制系統研發(fā)[J]. 紡織學報, 2017, 38(4): 151-157.
ZHU Weiming, XIE Qin, PENG Hui. Digitalized and intelligentized customization system of men's suit[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17, 38(4): 151-157.
[8]宋瑩. 基于AHP的旗袍胸部壓力舒適性研究[J]. 絲綢, 2020, 57(4): 46-51.
SONG Ying. Study on chest pressure comfort of cheongsam based on AHP[J]. Journal of Silk, 2020, 57(4): 46-51.
[9]周海媚, 徐燕妮, 張旭靖, 等. 服裝款式模塊化設計方法[J]. 紡織學報, 2015, 36(8): 104-109.
ZHOU Haimei, XU Yanni, ZHANG Xujing, et al. Modularized design method of garment style[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15, 36(8): 104-109.
[10]朱江暉, 閻玉秀. 服裝紙樣模塊化設計探討[J]. 浙江理工大學學報, 2007(4): 390-394.
ZHU Jianghui, YAN Yuxiu. Discussion on the modularization design of garment pattern[J]. Journal of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2007(4): 390-394.
[11]鄭鵬. 模塊化服裝設計與生產模式的研究與應用[D]. 蘇州: 蘇州大學, 2018.
ZHENG Peng.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Design and Production Modes in Modular Garment[D]. Suzhou: Soochow University, 2018.
[12]杜娟, 高軍飛, 錢麗艷. 哈法亞鉆井日費率影響因素帕累托分析[J]. 中國石油企業(yè), 2019(5): 64-67.
DU Juan, GAO Junfei, QIAN Liyan. Pareto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aily drilling rate in hafaya[J]. China Petroleum Enterprise, 2019(5): 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