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柳英
◆摘? 要:在新冠疫情影響下的公共圖書館,其傳統(tǒng)服務模式發(fā)生巨大改變,當前圖書館界共識已經轉變?yōu)楣蚕矸绽砟?。這篇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國內圖書館實體運作,進而對圖書館服務和圖書館可共享資源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后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共享服務模式建立起來的一些建議,希望給有關機構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后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共享服務模式
世界各地圖書館在新冠疫情期間都面臨深刻變革,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服務場所,有權利開展公共文化活動,因此它需要將社會責任承擔起來。為此,柳城縣圖書館在疫情期間開展三月三少兒繪畫比賽,以“云上三月三VS疫情”為主題,在激發(fā)孩子繪畫興趣的同時,也讓孩子充分享受繪畫的快樂,讓孩子在繪畫中發(fā)現(xiàn)并感受美。更重要的是借助孩子的畫筆,將對壯族文化和對戰(zhàn)疫的敬畏傳遞出來。為滿足疫情期間讀者文化需求,各公共圖書館積極變革傳統(tǒng)模式,促進模式的智能化、數(shù)字化發(fā)展。
一、公共圖書館可共享資源的深入挖掘
實體資源和虛擬資源是圖書館中可以被共享的資源。書籍、空間等屬于數(shù)據(jù)實體資源,數(shù)據(jù)資源是虛擬資源的主要內容。為了實現(xiàn)圖書館共享資源目標,就要對圖書館可以共享的資源進行挖掘,將圖書館盈余資源挖掘出來,并將其分類,保障共享。
例如,柳城縣圖書館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取得一定成效。自2015年該圖書館就申請創(chuàng)建公眾平臺,但是,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和制約,沒有進行充分利用。疫情期間,該圖書館用心打造微信公眾平臺,陸續(xù)發(fā)布43篇推文,資訊、資源、服務是主要欄目類型,各個欄目下分設子目錄,受到廣大讀者關注,大大增加人們對圖書館的了解,目前已有364人關注。
二、圖書館共享平臺的構建
通過對關系網絡的充分利用,能夠將共享平臺建立起來,從而將無限增值可能提供給資源。同邊網絡效應是公共圖書館共享平臺的特點。增加一方群體用戶后,隨之還會增加這一方每位讀者效用,這就是同邊共享效應。換言之,公共圖書館共享平臺不僅會促進圖書館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也會使圖書館每位讀者體驗度增加。信息、書籍供給群體不斷增加的同時還能對圖書知識需求方的使用進行吸引,從而促進正循環(huán)過程的形成。
為此,柳城縣圖書館加入廣西區(qū)域圖書館集群系統(tǒng),這就可以共享其他市、縣圖書館資源,實現(xiàn)通借通還。為了加入廣西區(qū)域圖書館集群系統(tǒng),柳城縣圖書館經過領導層面協(xié)調、溝通和技術層面了解、銜接,當前已經完成一系列準備工作,接下來需要進一步協(xié)調技術層面相關工作,在年底基本可以進行全面使用。
三、公共圖書館意見領袖的培養(yǎng)
構建公共圖書館共享平臺后,還需對其進行廣泛傳播和推廣,將網絡中意見領袖確定下來。社交中能夠將信息提供給他人并且對他人產生影響的力量,就是意見領袖,它能夠在形成大眾傳播效果中發(fā)揮重要中介或過濾作用,換言之,其他用戶會很大程度上受到意見領袖影響,尤其在突發(fā)事件、網絡營銷等方面,這種影響力甚至超過媒體和政府的傳播力。由此看來,需要將疫情期間的意見領袖培養(yǎng)起來,從而更好應對緊急突發(fā)事件。
四、公共圖書館社群建立及管理
互聯(lián)網能夠將人們之間距離縮短,促進具有共同愛好和興趣群體的形成,通過溝通和交流,使用戶間互相依存的力量得以產生,進而讓用戶歸屬感產生,形成社群。各種社群的形成都源于共同價值觀和愛好。圖書館雖然也在關注社群建設,但是沒有取得明顯成果。
后疫情時期,對于社群管理機運營,公共圖書館更為關注,有利于傳播重大事項信息。第一,將社群制度建立起來,進一步規(guī)范每個注冊用戶行為;第二,配備具有較強專業(yè)性的人員管理圖書,核查注冊用戶身份,防止傳播虛假消息;第三,圖書館內部社群交流需要加強,及時解決內部社群問題,對社群意愿走向進行監(jiān)控。
五、公共圖書館信用機制的建立
共享服務得以發(fā)展的保障是信任,它同時是一種社會資本,能夠在互聯(lián)網中暢通無阻。通過網絡平臺,陌生人可以將自己觀點發(fā)布出去,或者回復自己建議,促進社會網絡的形成,使讀者間的信任建立起來。據(jù)了解,公共圖書館中讀者間的信任有利于溝通,從而發(fā)生圖書共享行為。
公共圖書館想要建立信用機制,就要將完善的流程制度建立起來,從而為信用機制提供保障。例如,圖書館制定共享平臺流程,將事前、事中、事后處理環(huán)節(jié)建立起來。與此同時,應用大數(shù)據(jù)分析技術,對用戶信用程度進行預測,以用戶不同信用程度為根據(jù),對圖書館共享服務內容進行確定。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后疫情時期將一種良好發(fā)展機遇提供給圖書館共享服務。在這樣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共享資源服務構想應運而生。共享圖書館具有明顯優(yōu)勢,一方面能夠對圖書館盈余資源進行最大限度利用,促進館藏成本不斷降低,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解決讀者對讀書需求的最后問題,實現(xiàn)書籍和文獻重復利用目標,將書籍價值和作用充分體現(xiàn)出來,更好匹配圖書館供需,促進圖書館共享模式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張慧玲.后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共享服務模式的構建[J].圖書情報導刊,2020,5(10):14-21.
[2]吳昊.基于O2O模式的文獻共享服務平臺構建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0,42(09):15-20.
[3]徐凌哲.城市公共圖書館資源開放共享和服務區(qū)域化模式探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0,19(01):250-251.
[4]李德嬌.共享經濟模式對公共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啟示[J].圖書館學刊,2018,40(07):31-33.
[5]柏梅.醫(yī)院圖書館傳統(tǒng)服務管理模式變革的思考[J].中國中醫(y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8,42(0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