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玉貞
早產高危孕婦以及先兆早產孕婦屬于分娩期的常見情況,早產會對母嬰健康造成嚴重影響,故為了降低早產發(fā)生率,孕期早期診斷、預防尤為重要[1]。誘發(fā)早產的諸多因素中,以胎膜早破、子宮畸形以及宮頸內口松弛為主要因素,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不規(guī)律宮縮,并會伴有陰道血性分泌物癥狀[2]。目前,臨床對該疾病進行預測的指標種類較多,包括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胎兒纖維連接蛋白以及宮頸長度測量等,并結合檢測結果進行相應的臨床干預。從操作技術方面考慮,宮頸長度測量的檢測過程更為便捷,且無創(chuàng)?,F(xiàn)為探究其在對早產高危孕婦與先兆早產孕婦發(fā)生早產的預測價值[3],特選取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期間在本院生產的105 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分析后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8 年9 月~2020 年9 月在本院生產的105 例早產高危孕婦與先兆早產孕婦,其中50 例早產高危孕婦為早產高危孕婦組,55 例先兆早產孕婦為先兆早產孕婦組。早產高危孕婦組年齡26~43 歲,平均年齡(35.99±3.68)歲;體重53~72 kg,平均體重(64.01±3.68)kg;體質量指數(shù)19~26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3.50±1.88)kg/m2;合并陰道炎癥15 例,胎位異常12 例,妊娠期糖尿病7 例,妊娠期高血壓者16 例。先兆早產孕婦組年齡26~44 歲,平均年齡(36.00±3.71) 歲;體重52~71 kg,平均體重(63.98±3.99)kg;體質量指數(shù)19~25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shù)(23.51±1.86)kg/m2。兩組體質量指數(shù)、體重、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治療同意書已被患者及其家屬簽署,且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診斷標準
1.2.1 早產高危孕婦診斷標準 合并母子血型不合、胎盤位置異常、胎兒宮內發(fā)育遲緩、胎兒宮內窘迫、胎兒過大或過小、羊水過多、過期妊娠、胎盤異常、胎盤異常、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1.2.2 先兆早產孕婦診斷標準 子宮大小與孕周一致,無妊娠物排出,胎膜完整,盆腔檢查宮口未開,妊娠28 周前,陰道會少量流血,逐漸出現(xiàn)腰痛或陣發(fā)性下腹痛。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4]:①符合相應疾病的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完整;③均為單胎妊娠,羊水的容量正常,胎盤的位置正常,胎兒的形態(tài)正常。排除標準[5]:①宮頸手術史;②合并其他婦產科病癥;③溝通與理解障礙者。
1.4 方法 所有參與研究的孕婦均接受宮頸長度測量,測量均通過日立的preirus 超聲診斷儀進行,診斷項目為會陰超聲,將其調整為膀胱截石位,頻率為3.5~5.0 MHz。將無菌避孕套套在探頭上,并將耦合劑涂在避孕套上,在孕婦大陰唇后方放置探頭,對探頭進行移動探究孕婦子宮矢狀切面圖,對羊膜囊、宮頸內外口以及宮頸管的圖像進行獲取,并有效放大獲得的圖像。測量宮頸外口與宮頸內口之間的距離,宮頸管長度即為所測得的距離值。以30 mm 為臨界值,如宮頸管長度未達到該值,則提示宮頸長度為有意義的縮短。并要求在檢查的過程中先觀察記錄孕婦宮頸先露位置以及擴張情況。
1.5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孕婦不同妊娠結局的的宮頸長度,并分析會陰超聲檢測宮頸長度對早產高危孕婦與先兆早產孕婦早產預測的準確率。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婦不同妊娠結局的宮頸長度對比 早產高危孕婦組中,3 例早產,47 例足月生產;先兆早產孕婦租中,20 例早產,35 例足月生產。兩組孕婦足月生產以及早產的宮頸長度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早產孕婦的宮頸長度均顯著短于足月生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孕婦不同妊娠結局的宮頸長度對比 (,mm)
表1 兩組孕婦不同妊娠結局的宮頸長度對比 (,mm)
注:與本組足月生產對比,aP<0.05
2.2 會陰超聲檢測宮頸長度對妊娠結局預測的準確性分析 105 例早產高危孕婦與先兆早產孕婦中,23 例孕婦實際早產,其中18 例孕婦宮頸長度≤20 mm,2 例孕婦宮頸長度>20 mm 且≤25 mm,2 例孕婦宮頸長度>25 mm 且≤30 mm,1 例孕婦宮頸長度>30 mm 且≤35 mm。宮頸長度≤20 m 的預測準確率為100%,宮頸長度>20 mm 且≤25 mm 的預測準確率為66.67%,宮頸長度>25 mm 且≤30 mm 以及>30 mm 且≤35 mm 的預測準確率均為33.33%。見表2。
表2 會陰超聲檢測宮頸長度對妊娠結局預測準確性分析(n,%)
經(jīng)臨床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國內近年來的分娩孕婦中,早產占比高達15%。而早產兒中,有15%的新生兒會發(fā)生死亡,早產是威脅新生兒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6]。故為了保障新生兒的生命安全,早產預測的實行尤為重要[7]。以往產科中,多通過陰道指檢的方式對孕婦宮頸成熟度進行評估,進而對早產進行預判[8]。但該診斷方式會受到檢查者主觀性的影響,且如果孕婦的宮頸管未開,該診斷方式是無法對宮頸內口的變化以及宮頸長度進行準確測量的。且該項診斷是在陰道進行的,檢查過程中會誘發(fā)子宮收縮,進而導致發(fā)生胎膜早破的情況[9]。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完善,通過該項技術對宮頸長度進行測量能夠客觀的直接體現(xiàn)測量結果,將陰道指檢的估計結果通過具體的測量數(shù)據(jù)進行替代[10]。超聲檢測的途徑包括三種,即經(jīng)陰道、經(jīng)會陰及經(jīng)腹部。其中通過腹部進行檢測操作過程較為方便,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檢測結果會受到膀胱充盈程度的影響,造成測量結果會出現(xiàn)一定的誤差[11]。而臨床公認的經(jīng)陰道檢查,則可避免上述情況,通過在陰道內置入探頭,近距離的對宮頸內口寬度以及宮頸長度進行準確測量[12]。但由于檢查過程孕婦易產生緊張情緒,擔心會誘發(fā)感染、出血、早產,導致治療依從性欠佳。而經(jīng)會陰檢查,則能有效規(guī)上述兩種方式的診斷缺點,在保障宮頸顯示清晰度的同時,患者也較易接受。
本研究經(jīng)會陰超聲診斷宮頸長度對比可見,兩組孕婦足月生產以及早產的宮頸長度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早產孕婦的宮頸長度均顯著短于足月生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宮頸長度≤20 m 的預測準確率為100%,宮頸長度>20 mm 且≤25 mm 的預測準確率為66.67%,宮頸長度>25 mm 且≤30 mm 以及>30 mm 且≤35 mm 的預測準確率均為33.33%。結果提示了,對于早產高危孕婦與先兆早產孕婦,如其宮頸長度顯著縮短,則表示其早產的幾率顯著增加。且以宮頸長度≤20 mm 為臨界點,在此類孕婦中,如宮頸長度檢測結果為發(fā)生顯著改變,則其早產的發(fā)生率相對較低。故可以此為依據(jù),對早產高危孕婦與先兆早產孕婦早產征兆進行早期評定,并給予相應干預,降低早產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在對早產高危孕婦與先兆早產孕婦發(fā)生早產的預測中,會陰超聲檢測宮頸長度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