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群,陳琦,王靜靜,董麗華
1.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萊鋼醫(yī)院腎內科,山東鋼城 271104;2.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萊鋼醫(yī)院內分泌科,山東鋼城 271104
高尿酸血癥(HUA)是慢性腎臟?。–KD)最為高發(fā)的并發(fā)癥之一,且是其獨立高危因素。臨床認為,有效控制HUA病情可改善CKD預后,延緩其進展。但CKD中晚期患者的降尿酸藥物種類多樣,缺少特異性較強的治療藥物,且多數(shù)加快尿酸排泄的治療藥物很難緩解中晚期CKD的臨床癥狀,甚至加重腎功能損害程度[1]。臨床較為常用的尿酸合成抑制類藥物為嘌呤類藥物,如別嘌呤醇(All),其能夠降低血尿酸(SUA)水平,但會影響嘧啶與嘌呤代謝酶活性,造成諸多不良事件。加之All的代謝物多經(jīng)腎臟排泄,會導致腎毒性反應。因此,All存在明顯的治療局限性,不屬于理想藥物。非布司他(Feb)是非嘌呤類、黃嘌呤氧化酶新型抑制劑,其選擇性較高,經(jīng)肝臟快速代謝后,可產生非活性產物,排泄組織為腎臟與膽汁,藥物毒性小[2]。以上兩種藥物對于CKD合并HUA的臨床療效鮮有報道。為此,該研究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間來院治療的102例CKD合并HUA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All與Feb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來院治療的102例CKD合并HUA患者。該研究經(jīng)倫理委員會審核以后準許開展。納入標準:男性SUA水平≥7 mg/dl,女性≥6 mg/dl;CKD病程>6個月;eGFR<60 mL/min;符合用藥指征;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近3個月有降尿酸藥物、利尿劑等用藥史,可直接干擾尿酸水平;行替代治療;合并狼瘡或是血管炎等影響腎功能的疾??;處在痛風發(fā)作期;合并惡性腫瘤或是嚴重感染。根據(jù)抽簽法分組后,A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齡范圍介于48~85歲,平均(58.65±0.47)歲;合并證病程為2~9個月,平均(4.06±0.47)個月。B組50例,男33例,女17例;年齡范圍介于46~89歲,平均(58.86±0.51)歲;合并證病程為3~8個月,平均(4.17±0.51)個月。兩組數(shù)據(jù)經(jīng)假設檢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A組行Feb(國藥準字H20130058)治療,劑量為20~40 mg/次,1次/d,口服治療6個月。
B組行All(國藥準字H44021368)治療,劑量為100~300 mg/次,1次/d,口服治療6個月。
當男患者的SUA降至7 mg/dl以下,或女患者的SUA降至6 mg/dl以下,且穩(wěn)定2個月以上,則可適度減少劑量。
記錄SCr、eGFR與24 h尿蛋白定量等腎功能指標;并記錄SUA水平。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組治療6個月的腎功能指標均接近于基線期水平,且兩組的腎功能指標改變值較為相近,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組治療6個月的腎功能指標均低于基線期水平,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腎功能指標對比(±s)
指標時間A組B組(n=52)(n=50)SCr(mg/dl)eGFR(mL/min)24 h尿蛋白定量(g)基線期治療6個月改變值基線期治療6個月改變值基線期治療6個月改變值1.70±0.61 1.64±0.48-0.06±0.13 29.55±2.34 30.35±2.59 0.80±0.24 1.26±0.94 0.96±0.70-0.30±0.24 1.62±0.55 1.58±0.41-0.04±0.14 29.42±2.15 30.14±2.98 0.72±0.28 1.19±0.92 0.94±0.75-0.25±0.17
兩組患者治療6個月的SUA水平均低于基線期水平,且A組治療6個月后的SUA水平低于B組,改變值小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UA水平對比[(±s),mg/dl]
表2 兩組患者SUA水平對比[(±s),mg/dl]
組別基線期治療6個月改變值t線期/6個月值P值A組(n=52)B組(n=50)t值P值9.22±0.75 9.15±0.74 0.474 0.636 6.14±0.50 6.88±0.54 7.185<0.001 3.08±0.25 2.27±0.20 18.025<0.001 24.304 17.639<0.001<0.001
CKD的發(fā)病率較高,易合并HUA,進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或是代謝紊亂,影響治療預后[3]。降尿酸藥物可阻斷CKD的腎功能損傷進展,但現(xiàn)階段我國臨床醫(yī)學中缺乏CKD合并HUA的合理藥物。2013年Feb問世,其對于該合并癥的治療效果較佳,且降尿酸效果顯著。其作用機制為:口服藥物后可避免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的過度增生,防止管壁硬化,恢復腎臟的調節(jié)與保護功能。并能降低腎小球靜力壓,預防腎損傷[4]。
A組基線期與治療6個月的SCr改變值為(-0.06±0.13)mg/dl,B組為(-0.04±0.14)mg/dl;eGFR改變值為(0.80±0.24)mL/min,B組為(0.72±0.28)mL/min;24 h尿蛋白定量改變值為(-0.30±0.24)g,B組為(-0.25±0.17)g(P<0.05)。說明Feb對于腎功能指標的保護性更強,原因是:①Feb具有較高的強效降尿酸效應,可阻斷腎損傷進展,對氧化應激反應有介導作用,能夠加快血管平滑肌的有效增殖過程,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避免因免疫應答或是炎癥反應加重腎損傷[5]。②Feb可顯著減少尿酸合成量,進而減輕腎臟對于尿酸排泄的負擔,改善腎功能[6]。③Feb與All的藥物排泄與代謝途徑有所差異,F(xiàn)eb經(jīng)糞便與尿液排泄,All經(jīng)腎臟排泄,藥物毒性高于Feb。
A組基線期的SUA水平為(9.22±0.75)mg/dl,B組為(9.15±0.74)mg/dl;A組治療6個月的SUA水平為(6.14±0.50)mg/dl,B組為(6.88±0.54)mg/dl;A組的改變值為(-3.08±0.25)mg/dl,B組為(-2.27±0.20)mg/dl。與華明等[7]研究結果[非布司他組在基線期的SUA水平為(9.23±2.85)mg/dl,治療6月的水平為(6.22±1.50)mg/dl;改變值為(-3.01±0.72)mg/dl;別嘌呤醇組在基線期的SUA水平為(9.11±2.67)mg/dl,治療6月的 水 平 為(6.87±1.65)mg/dl;改 變 值 為(-2.24±0.87)mg/dl,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基本一致。說明該次研究符合以往研究數(shù)據(jù),具有臨床指導價值。有研究指出[8],每日40 mg的Feb治療作用優(yōu)于每日300 mg的All。原因是All僅抑制黃嘌呤氧化酶(簡稱XO)氧化形式,其活性代謝產物可與XO產生作用,生成自發(fā)性氧化反應,恢復XO活性[9]。而Feb在結合氧化型或是還原型鉬原子后可形成穩(wěn)定性較強的復合物,其藥效不受多種物質自動氧化影響,作用更為持久,可顯著降低SUA水平[10-11]。
綜上所述,F(xiàn)eb可作為CKD合并HUA患者的首選藥物,可顯著保護腎功能,降低機體尿酸水平,具有更廣泛的用藥價值[12-13]。為擴大該次研究結果,可增加樣本量,精準納入CKD中晚期患者,分析Feb對于中晚期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其臨床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