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軍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幼兒園 王文婷 白明旭
班里一個“放置物架的大箱子”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起來?!斑@個箱子好像一塊‘田地’啊,我們一起來種田吧,千萬不要扔掉它?!?/p>
經(jīng)過測量,孩子們得知紙箱子長4米、寬0.9米、高0.8米。老師和幼兒將紙箱子全部用黑色塑料袋套住,防止遇水后浸濕損壞。為了使土壤裝入箱子后內部能接觸更多空氣,富含氧氣,孩子們在箱子最里面扎了一些不規(guī)則的“氣孔”,又在上面鋪了一層海綿棒。海綿棒松軟的結構既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又能夠將多余的水份儲存起來,方便植物二次利用。就這樣我們班“一畝田”打造好了,孩子們認為這是在做種田的實驗于是決定叫它“一號實驗田”。
接下來是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填土”。尋找適合植物生長的土壤是我們本次種植的難點,幼兒園戶外都是塑膠地居多,僅存的部分土地也是特別硬(貧瘠),并不適合種植,平?;ㄅ枥锓N植都用買的“營養(yǎng)土”。這次“一號實驗田”需要很多土,孩子們就把目光集中在后院的小樹林區(qū),經(jīng)過管理員同意后我們戴上手套,拿上鏟子、桶、小推車、剪刀等工具開始挑選合適的土壤。
來到后院的小樹林區(qū),大家發(fā)現(xiàn)這里的土和前院不一樣,軟軟的、濕濕的,甚至有點黏,有的被落葉和樹枝覆蓋,有的呈現(xiàn)出黑褐色。在“和大自然做朋友”主題活動中我們曾經(jīng)了解到這樣的土壤蘊含著豐富的“腐殖質”,小樹林里各種生物體在土壤中經(jīng)過微生物的分解形成的有機物質剛好可以促進植物生長。
孩子們開心地搬運了足量的黑褐色土壤。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又發(fā)現(xiàn)土壤和落葉間住了不少“小居民”,各種不知名的小蟲子,還有認識的蚯蚓、西瓜蟲、小蜘蛛等。孩子們有的堅持土里面不能有這些居民,會傷害植物;有的卻說蚯蚓應該帶回去,可以幫助植物生長,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討論起來。老師提議孩子們回去查一查關于“蚯蚓、西瓜蟲”的知識——到底能不能請它們去我們的“一畝田”?通過繪本、網(wǎng)絡,孩子們了解到蚯蚓(地龍)是環(huán)節(jié)動物,利于土壤改良、挖穴松土和分解有機物;西瓜蟲(鼠婦)是甲殼動物,危害瓜類幼苗、十字花科蔬菜幼芽、嫩根等。最后孩子們篩出了土壤中較大的石頭和不需要的東西,將落葉剪碎混到土里自制營養(yǎng)土,分組將“優(yōu)質營養(yǎng)土”搬運回去。
孩子們利索地進行填土,用工具翻土、松土,一氣呵成,并用噴壺加水濕潤土壤。靜置1天后,我們決定開始種植。由于是第一次在特殊的田地種東西,并考慮到近期天氣比較冷,為了更好地觀察和提升種植成功率,孩子們一致同意選種“蔥”,因為在“和大自然做朋友”主題中我們對蔥有過了解。
“蔥原產地是中國,起源于半寒地帶,適應性強、易存活、喜冷涼、不耐炎熱、營養(yǎng)價值高。”我們發(fā)現(xiàn)廚房有很多從蔥白處切下的根須(鱗莖、根部),我們決定將這些根須利用起來,采用“栽種”的方法進行種植。最適宜蔥葉片生長的溫度是15~25℃,剛好符合室溫,孩子們每人認領了一顆廚房贈送的“蔥廢棄的部分(去除管狀葉后的球狀莖與須根)”進行栽種。
插上自己的信息牌,孩子們各自負責觀察照料自己的蔥苗。每天孩子們都會細心觀察,并用自制的尺子測量蔥的變化,并把觀察結果記錄在“種植日記”上,一個月之后分享交流。
過了一段時間,蔥都長大了,孩子們更是興趣濃厚,我們接著開展了“蔥葉的秘密”活動,孩子們通過肉眼、放大鏡、燈箱、顯微鏡四種方式觀察蔥葉;最后我們開展了“好吃的蔥花餅”食育活動,剝蔥、打蛋、攪拌、煎蔥花蛋餅,品嘗美食,樂在其中。
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做成美食,飽餐一頓并不是一切探索的結束,孩子們有了更多激情深究下去。老師繼續(xù)記錄著他們的問題:“這片土地還可以種哪些作物?會不會變得越來越貧瘠?能不能為實驗田做一個補水器?我們怎么給別人介紹我們班的實驗田活動,可以畫宣傳海報嗎?我們馬上大班畢業(yè)了,誰來照顧它?”激烈的討論感動了所有活動的參與人員,學習不就是在反復提問和解決問題中完成的嗎?一切都未完待續(xù)!
特殊的種植角是一次教育的良性循環(huán),幼兒分別經(jīng)歷了“確立實驗田—尋找土源—自制營養(yǎng)土—填土松土—栽種蔥苗—觀察記錄—勞動收獲—持續(xù)延伸”的實踐過程。每一位幼兒都獲得了勞動帶來的歡愉,擴充了大量已有經(jīng)驗,這是幼兒在科學勞動中的一次非常大膽的嘗試。
“一號實驗田”是班里幼兒勞動興趣的延伸和不懈探索的結晶,碩果累累的背后彰顯了幼兒樂于親近自然、感受生活的童心。這是一次全新的立體化育人契機,實現(xiàn)了經(jīng)典區(qū)域功能的深度延展,促進了幼兒個體社會化成長和多方面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符合新時代學前教育的求實與創(chuàng)新主題精神。
本次活動充分體現(xiàn)出幼兒也是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主體,他們有權在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下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我們要能夠“因地制宜”開展教育活動,準確把握教育規(guī)律,要有科學的勞動教育觀念和善于創(chuàng)新勞動評價機制,不斷為今后區(qū)域活動的深層次開展積累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