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宇,朱寶山,戴春紅
(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五醫(yī)院 消化內(nèi)鏡科,黑龍江 大慶 163000)
胃十二指腸出血屬于消化內(nèi)科常見的以青壯年為主要發(fā)病群體的出血性疾病之一。該疾病多因患者血管出現(xiàn)潰瘍及破裂等導致,發(fā)病突然且病情迅速,出血后若短期不能得到有效止血治療可引發(fā)大出血并危及患者生命[1]。臨床治療要點是迅速找到病因并給予對癥止血后采用必要措施以降低再次出血情況的發(fā)生概率。傳統(tǒng)止血藥物的方案難以根治且存在副反應而導致治療效果不佳,消化內(nèi)鏡下氬離子凝固術技術的發(fā)展與運用使得該種技術成為當下治療胃十二指腸出血的主要手段,且已被證實其止血效果與預防再次出血的效果均較好[2]。本文對胃十二指腸出血患者予以消化內(nèi)鏡下氬離子凝固術治療的止血效果及預后恢復效果做評估。
選擇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診斷為胃十二指腸出血的患者中選取130例,按消化內(nèi)鏡下止血方式分為2組(n=65)。觀察組23~53歲,平均(37.19±6.10)歲,男33例、女32例。對照組24~54歲,平均(37.99±5.48)歲,男34例、女31例。
對照組接受消化內(nèi)鏡下止血藥物治療[3]。如下:基礎方案包括監(jiān)測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并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提供對癥治療,如吸氧治療、洗胃治療、輸血補充血容量治療、調節(jié)機體電解質平衡等;采用0.5%的去甲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溶液對患者出血部位進行沖洗并保證出血部位暴露在視野中后回抽多余血液并排出體外,然后將新配置的0.1%的腎上腺素生理鹽水溶液注射到潰瘍基底部黏膜下層,選擇6個位置點進行注射,保證每個注射點注射藥液劑量為2mL,患者出血情況得到有效控制后為患者注射一定量的2%的乙氧硬化醇以保證患者出血得到徹底控制。
觀察組采用消化內(nèi)鏡下氬離子凝固術治療[4]。如下:基礎治療方案同對照組,其余如下,將消化內(nèi)鏡放到患者體內(nèi)后采用同種方式?jīng)_洗傷口并保證病灶暴露后將氬離子凝固探頭放到病灶表面距離病灶組織4mm左右位置后按照45w功率、3L/min氬氣輸出量及表面熱凝深度3mm后進行熱凝止血處理,每次2s,直到患者病灶部位的膜出現(xiàn)明顯變白后停止,持續(xù)觀察止血部位止血效果5min后可將探頭退出并告之患者術后注意事項,同時給予患者奧美拉唑(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108)治療,每次40mg,2次/d。
治療指標評價。包括出血量、輸血量、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等四項。治療前后SF-36生活質量量表評價[5]。選擇量表中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等三維度作為評價預后效果的主要指標,單項加權評分100分。滿意度評價。采取自制十分制滿意度量表對胃十二指腸出血患者對本次止血治療的效果及感受做評價。按照得分分為非常滿意(≥8分)、一般滿意(≥6分且<8分)和不滿意(<6分)。
治療指標及SF-36指標用(),滿意度用(n,%),借助SPSS 19.0分析中的t或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出血量、輸血量、止血用時及住院時間等指標存在的組間差異可以看出采用消化內(nèi)鏡下氬離子凝固術在治療胃十二指腸出血時的療效更好。觀察組總出血量更少,輸血量更少,止血用時短且住院時間短,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指標比較()
表1 治療指標比較()
治療前SF-36量表相關指標(生理、心理、社交)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三項SF-36生活量表相關評分觀察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SF-36量表數(shù)據(jù)比較()
表2 SF-36量表數(shù)據(jù)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度高達90.77%(59/65),高于對照組76.92%(50/65)的滿意度(P<0.05),見表3。
居民生活習慣較差、工作壓力較大及飲食結構較差等因素造成了當下患有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人群越來越多,而胃十二指腸出血是發(fā)病突然且進展快的可危及患者生命的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危重癥之一。年輕男性是該疾病的高發(fā)群體該,多為患者胃腸部位血管突然破裂造成。治療時多運用藥物行止血治療,但口服質子泵抑制劑等保守用藥方案對于預防患者再次出現(xiàn)出血的效果不佳。臨床通過注射促進血管收縮的腎上腺素能夠保證患者出血部位局部的靜脈和動脈得到有效收縮而降低病灶出血量。但是用腎上腺素進行止血的弊端在于該藥物對血壓有影響,患者使用后容易出現(xiàn)血壓升高及心率加快的癥狀,使用起來存在諸多限制。消化內(nèi)鏡技術發(fā)展使得通過該技術治療胃十二指腸出血成為可能,且止血療效比傳統(tǒng)保守用藥的效果更佳。有研究表明運用氬離子凝固手術能夠運用氬氣在短時間內(nèi)對出血部位進行有效止血,止血效果好且對降低再次出血有保證。該技術原理是將氬氣電離后送至出血病灶組織附近并通過控制電凝固深度以保證胃腸壁不會與探頭表面黏連,可以在非接觸條件下實現(xiàn)高效止血的治療效果,且該種技術止血時穿透性低且不會出現(xiàn)穿孔。為探究使用消化內(nèi)鏡對胃十二指腸出血患者的治療效果,對參與治療的觀察組運用該種方案并和對照組治療結果做對比。本文結果證實了對來院接受治療的胃十二指腸出血患者借助消化內(nèi)鏡運用氬離子凝固術的止血效果優(yōu)于注射腎上腺素的止血效果且不存在使患者血壓及心率升高的風險,觀察組總出血量與輸血量更少,且該組止血用時短,術后住院時間短,患者生活質量改善顯著且對本次止血治療的滿意度更高,此種止血方案的有效性得到了證明[6]。
綜上所述,治療胃十二指腸出血患者時,在消化內(nèi)鏡下運用非接觸性電凝固技術的氬離子凝固術能保證獲得比向出血部位注射腎上腺素通過促進患者血管自然收縮而實現(xiàn)止血更好地止血效果,且止血速度快有助于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與恢復速度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