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人語
作為教育改革的“指揮棒”,教育評價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在2018年9月10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健全立德樹人落實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堅決克服唯分數(shù)、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2021年3月18日,教育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編辦、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六個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這些文件可謂切中時弊,意義深遠,既有破解改革難題的問題導向,又有踐行立德樹人的目標指向;既是對過往教育評價改革任務的落實,也是對未來一段時間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指導。它們從黨中央關心、群眾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入手,針對各類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不科學問題,將“破立并舉”作為教育評價改革的深化邏輯,探尋教育評價改革的路徑,更進一步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深入。
為全面推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各級教育部門應充分認識教育評價的內涵和功能,樹立正確的教育評價觀,著力推進評價導向、評價標準、評價機制和評價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聚焦立德樹人、體現(xiàn)中國特色、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有效促成良好教育生態(tài)的形成,以教育評價改革的深化助推教育現(xiàn)代化事業(yè)。為此,本刊約請相關學者、專家以及學校管理者,從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等維度進行分析,期待他們的探索和思考能為各地、各學校教育評價改革的深入推進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