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朱丹
近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組織師生深入本校結對幫扶地區(qū)蒲城縣,開展勞動教育、情景教學、互動訪談等活動,在鄉(xiāng)村振興的田間地頭學黨史、講黨史。
在田埂間,感受“泥土味”的脫貧攻堅偉大成就
在渭南市蒲城縣堯山鎮(zhèn)的金銀花產業(yè)園區(qū),50余名學生分成小組,認領責任田,開始了金銀花的“掐尖兒”工作。在堯山鎮(zhèn)副鎮(zhèn)長常亮的指導下,同學們一邊勞動,一邊聽常鎮(zhèn)長講述當地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脫貧致富的故事。
蒲城縣堯山鎮(zhèn)閆家村曾經十分荒涼,因天旱,麥子只長到20厘米高。從2015年8月開始,西電先后選派三名駐村第一書記,攻克重重困難,大力推進金銀花產業(yè)發(fā)展,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經過幾年發(fā)展,蒲城縣擁有金銀花產業(yè)扶貧示范園3700畝,閆家村從縣里有名的“困難戶”一躍成為全縣的脫貧榜樣,金銀花產業(yè)更是成為全縣產業(yè)脫貧的支柱產業(yè)之一。
海棠8號書院的羅曉科第一次做農活,覺得新鮮又激動,他不僅很快完成了自己的“分內”任務,還不時幫著別的同學干活。他說:“通過活動,我對金銀花這種植物有了新的了解,蒲城人民種植金銀花一步步脫貧致富的曲折歷程也讓我很受觸動?,F在國家脫貧攻堅戰(zhàn)已取得全面勝利,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我們應學好科學知識,擔起鄉(xiāng)村振興‘生力軍的擔子?!?/p>
這堂生動的勞動教育實踐課,讓學生在全方位、沉浸式的勞動體驗中,感悟全國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同時,勞動實踐也培養(yǎng)了大學生的吃苦精神、勞動意識。
一地一故事,打造“陜西味”的黨史教學課堂
在堯山鎮(zhèn)陶池村古城堡的一間土屋旁邊,村支書記校丁友講述著朱德總司令率八路軍出師抗日夜宿陶池村的故事,20余名學生圍成一圈,聽得津津有味。
“當時村上群眾聽說八路軍來了,爭先恐后地把屋子騰出來,讓給戰(zhàn)士們住?!毙6∮阎钢∥葜v道:“朱德總司令就住在這間小屋里,后來從這出發(fā)去了澄城、合陽、韓城,之后帶領抗日雄師鏖戰(zhàn)疆場?!?/p>
“通過村支書記校丁友這一堂生動的黨課,我不僅重新了解了1937年朱德總司令帶領部隊北上抗日的歷史,更是從很多細節(jié)中感受到我們黨與人民群眾之間濃濃的魚水情。黨的發(fā)展壯大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應時刻牢記黨的恩情?!睂W生李雅涵感嘆道。
為講好百年黨史故事和發(fā)揮好陜西的紅色資源,學校打造“行讀黨史”課堂,把舊址變成課堂、把歷史變成教材,引導師生看現場、聽故事,讓學生在紅色地區(qū)近距離觸摸歷史、觸動心靈。
走出去引進來,編寫“歷史味”的黨史學習活教材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wèi)祖國,就是保家鄉(xiāng)……”在堯山鎮(zhèn)扶陽村大隊部,學校大學生黨史校史宣講團20多名成員圍著年近九旬的抗美援朝老兵張丙全,開啟了一次跨越世紀的對話,共同唱起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軍歌》。
張丙全16歲當兵,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西電大學生黨史校史宣講團的同學們專門尋訪到張爺爺,聆聽故事,追憶歷史。
“我們連出發(fā)時有120人,最后只剩下了38人?!敝v到動情之處,張丙全和現場的同學們不禁潸然淚下。“同學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前輩用流血犧牲換來的,這句話一點都不假!”談到這些年人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國家發(fā)展越來越強大,他感嘆青年大學生生逢盛世,一定要堅定信仰、努力奮斗,學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宣講團成員被革命前輩的信仰與情懷深深觸動,他們也講述了西電辦學歷程中的紅色歷史,為張爺爺獻上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國》。
竹園1號書院馮子慧說:“作為宣講團的成員,我們會及時把這些素材編寫到宣講內容里,講給更多的同學聽?!?/p>
作者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