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虎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有一支政治過硬、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組織路線從誕生之初,就始終堅持服務政治路線這一根本原則,干部隊伍建設的標準要求和重點任務,也隨著黨肩負的歷史使命的變化而變化。進入新發(fā)展階段,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需要組織部門深刻把握時代之變,堅定不移地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努力鍛造一支政治過硬、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好干部隊伍。
一、“好干部”標準的歷史沿革
百年篳路藍縷,“好干部”標準始終圍繞歷史的發(fā)展、黨的重點工作任務的變化而做出相應調整??傮w來看,黨的干部工作發(fā)展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由于黨所處的環(huán)境形勢復雜多變,黨的干部工作在初創(chuàng)和探索時期付出了沉重代價。大革命失敗后,有段時間因為錯誤分析了失敗原因,形成了唯成分論的干部路線,直到1935年瓦窯堡會議才開始得到逐步糾正。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才德兼?zhèn)洹钡母刹繕藴屎汀叭稳宋ㄙt”的干部路線。1940年,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陳云指出,干部標準概括起來有二:政治、能力。兩者不能缺一,以政治為主。這一時期,黨把信仰堅定等作為選拔干部的重要標準,具有鮮明的革命色彩。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新中國成立后,黨根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需要,提出又紅又專的要求。1957年,毛澤東同志在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我們各行各業(yè)的干部,都要努力精通技術和業(yè)務,使自己成為內行,又紅又專?!?964年,時任中央組織部部長安子文指出:“必須堅持德才兼?zhèn)?、又紅又專的原則?!边@一時期,突出服務國家建設的實踐標準,要求干部既要政治過硬,又要學經濟學技術學業(yè)務,具備建設能力和管理水平。
改革開放時期。中共十二大通過的新《黨章》對干部工作專門做出規(guī)定,黨按照德才兼?zhèn)涞脑瓌t選拔干部,努力實現干部隊伍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從此黨的歷次代表大會修改的《黨章》都保留了干部隊伍“四化”方針。進入新世紀,江澤民同志、胡錦濤同志關于“以德治國”“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等表述,更加鮮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標準中的優(yōu)先地位和主導作用。這一時期,要求干部緊密圍繞在改革開放中創(chuàng)立、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任務,突出改革能力標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高度,對干部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論斷新要求,比如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培養(yǎng)干部專業(yè)能力專業(yè)精神、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五大體系”等,深刻闡明了新時代干部工作的方針原則、標準體系、實踐要求等。特別是在2013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20字”好干部標準,并在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中把“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和“好干部”標準列為干部選拔任用的標準條件。
綜上所述,“好干部”標準是歷史的、具體的、一以貫之的。黨始終根據形勢任務需要,及時制定干部路線和方針政策,“好干部”標準的歷史演進,也始終與黨領導人民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歷史進程同步同頻。盡管不同時期“好干部”標準不盡相同,但德才兼?zhèn)涫鞘冀K不變的價值主線,又紅又專是德才兼?zhèn)涞木唧w化,“四化”方針是又紅又專的繼承發(fā)展。新時期“好干部”標準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賦予了德才兼?zhèn)湫碌臅r代內涵。
二、“政治過硬、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豐富內涵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已經開啟,時代任務又賦予干部“德才兼?zhèn)洹毙碌膬群F渲小暗隆钡淖畲篌w現就是政治過硬,“才”的最大體現就是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
黨員干部要始終做到“政治過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增強政治意識,善于從政治上看問題,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zhí)行力。領導干部政治過硬具體體現為,堅定理想信念,要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時刻補足理想信念這個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始終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植根于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升華到對歷史規(guī)律的科學把握上,體現在對奮斗目標的堅定執(zhí)著上,實現從“小我”到“大我”、再到“無我”的轉變。對黨絕對忠誠,做到自覺講政治,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時刻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么、強調什么,深刻領會什么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到行動上。堅守人民立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做到周恩來同志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期間經常強調的“密切聯系群眾,扎根于群眾之中才能生存”那樣,時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實實在在為人民辦實事、做好事。強化政治擔當,要像鄧小平同志對組工干部提出的“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不信邪、不怕得罪人”的擔當要求一樣,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奮發(fā)有為,開拓進取。
黨員干部要與時俱進提升“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提出“三嚴三實”“八項本領”“五個過硬”“七種能力”等具體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上又提出“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這體現了新時代干部隊伍素質能力建設的邏輯延續(xù)。領導干部要面向現代化、適應現代化、建設現代化,就必須深刻把握時代之變,緊緊圍繞“推進高質量發(fā)展、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時代使命,不斷提升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的能力水平。一是提升順應大勢、把握規(guī)律的能力。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和發(fā)展觀,在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要胸懷“兩個大局”,常懷“國之大者”,正確認識和把握“雙循環(huán)”新發(fā)展格局,以“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氣度和胸襟審時度勢、順勢而為。要深入研究新發(fā)展階段的規(guī)律特點,深刻認識國際環(huán)境帶來的新挑戰(zhàn)、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在認識規(guī)律、遵循規(guī)律中把準發(fā)展脈搏、找準工作方向。二是提升調查研究、科學決策的能力。樹立問題意識、求解意識,堅持將調查研究這個“法寶”作為決策過程中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必經方法和程序,在加強深度調研、綜合調研、全面調研中把握上情、摸透下情,不斷破解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貫徹執(zhí)行好民主集中制,真正把民主集中制的優(yōu)勢變成政治優(yōu)勢、組織優(yōu)勢、制度優(yōu)勢和工作優(yōu)勢,強化科學決策,注重運用系統思維、戰(zhàn)略思維、辯證思維研究新情況,分析新問題,提出新對策,不斷提升思考謀劃和推進工作的科學性和精準性。三是提升心系群眾、服務群眾的能力。充分把握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掌握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方法,真正拜人民群眾為師,多交幾個能交心的基層朋友,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與群眾一道想辦法、出實招、求實效,引導廣大人民群眾以更加主動、能動的精神狀態(tài)去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邁向“共同富裕”。四是提升法治思維、依法治理的能力。走好新征程、實現新發(fā)展,必須樹立法治思維、弘揚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力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法治保障。自覺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善于運用法治思維構建社會行為有預期、管理過程公開、責任界定明晰的社會治理體系,提高運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的能力,在不斷提高制度執(zhí)行力、提升治理效能基礎上,推動各項工作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五是提升科技素養(yǎng)、涵養(yǎng)文化的能力。準確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yè)變革重塑經濟結構的新趨勢,以數字經濟為杠桿培育產業(yè)發(fā)展新動能,充分激發(fā)產業(yè)科技人才“源動力”,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推動制造業(yè)、農業(yè)、服務業(yè)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要自覺培養(yǎng)文化意識、提升文化品位、涵養(yǎng)文化底蘊,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努力推動優(yōu)秀傳統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以時代精神激活優(yōu)秀傳統文化生命力,努力在傳承優(yōu)秀民族文化和弘揚當代先進文化中爭當示范者、實踐者和推動者。六是提升風險防控、應急處突的能力。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底線思維,很多工作平時不一定看得出來,但抓不好關鍵時刻就會“掉鏈子”。要不斷增強工作的預見性,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以嚴謹細致的作風和閉環(huán)管理的方法抓工作、出實招,全面深入梳理排查各種可能的風險點,做好工作預案,注重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以“不怕得罪人”“不怕丟選票”的斗爭精神,直面矛盾,解決問題,不斷提升應急處突能力。七是提升實干擔當、狠抓落實的能力。樹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政績觀,充分發(fā)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馬真精神”,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以快干實干破除千難萬難,以知責擔責創(chuàng)造實績業(yè)績。堅持久久為功抓落實,對待任何工作,都要以釘釘子精神反反復復地去抓,一錘接著一錘敲,自覺以“嚴細深實快”標準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切實把全部心思放在干事創(chuàng)業(yè)上,做新時代的“實干家”。
三、著力建設政治過硬、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干部隊伍
作為組織部門,選干部配班子強功能是職責所在,必須深化落實干部工作“五大體系”要求,不斷提高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能力水平。
突出政治過硬,增強干部思想武裝的“硬核性”。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始終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把“兩個維護”作為黨員干部思想建設的第一關、教育培訓的第一課、組織生活的第一題,補好黨員干部的精神之“鈣”。始終繃緊旗幟鮮明講政治這根弦,推動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自覺主動同黨中央精神對標對表,按照黨中央指明的方向、確定的路線開展工作。
突出有形有效,增強干部培養(yǎng)歷練的“專業(yè)性”。把提高治理能力和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作為干部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大力實施干部素質提升工程,重點針對干部在專業(yè)能力、專業(yè)精神方面存在的“短板”,開展精準化專業(yè)培訓,不斷提高干部服務高質量發(fā)展的能力水平。把經濟社會發(fā)展主戰(zhàn)場作為培養(yǎng)鍛煉和識別考察干部的主陣地,強化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yè)訓練,增強“八大本領”,提升“七種能力”,著力打造懂經濟會發(fā)展、懂改革會創(chuàng)新的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
突出擔當作為,增強干部選拔任用的“導向性”。實現“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以正確的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chuàng)業(yè)。用好組織的“放大鏡、顯微鏡、望遠鏡”,及時把忠誠干凈擔當的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充分發(fā)揮考核“指揮棒”作用,精準設置考核指標,科學精準考準考實,有效運用考核結果,激發(fā)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精氣神;抓住集中換屆契機,大膽選配在重大任務面前沖在前的“猛將”、在攻堅克難中闖關奪隘的“闖將”、在推進改革發(fā)展中敢于擔當的“干將”,著力建設充滿活力、善于攻堅、大膽創(chuàng)新的領導班子;長遠謀劃布局干部隊伍建設,注重在“賽馬場”上選“千里馬”,在實踐實戰(zhàn)中選“實干家”,不斷把隊伍活力轉化為助推高質量發(fā)展的動力。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
責任編輯: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