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廣偉
【摘要】德育的重要性在當前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是對于在校學生還是在求職與社會發(fā)展中,道德的要求都是較高的,甚至很多企業(yè)、單位在招聘的時候將求職者的道德水平置于能力之上。可見道德要求對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說,當前德育的重點不僅在理論性的教育,還在于通過社會化、生活化的實踐性教育推動小學生德育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本文從生活化的角度出發(fā),對如何通過生活化教學提升小學生德育水平提出一系列操作意見。
【關鍵詞】小學;德育;生活化;對策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在當前的社會發(fā)展中,對道德水準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教育作為引領社會發(fā)展的關鍵所在,也應該在日常教育的過程中滲透道德教育的相關要求。教育即生活,德育教學更是如此,從小學生角度來看,他們對抽象的理論很難理解,即使能學到這些抽象的知識,面對現(xiàn)實生活也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推動小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十分必要。
一、改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對小學生的德育,首先要從教師的教學觀念改變的角度出發(f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在當前的教育中,還有很多教師對學生的德育關注度不高。有的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夠與時俱進,還停留在“教師只負責知識教育”的階段,對教師的整體性教育理念的關注度不高。改變教學觀念,首先就要對教師群體進行培訓。教師群體要以時代的發(fā)展為根本,認識到當前社會發(fā)展的快速度,進一步轉變陳舊的觀念,切實擔負起教師群體的教育責任。德育不僅僅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教育理念。改變教學觀念,是當前“大思政”“課程思政”在小學教育發(fā)展中的要求。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更應該關注到德育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推進小學德育生活化。
針對教師教學觀念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方式加以解決,比如,在每周的周例會中,教師群體之間通過老中青三代之間的相互討論溝通,就當前對小學生群體進行德育的主要意義以及教育方法進行探討。通過集中觀看相關德育紀錄片的方式對教師群體進行培訓。在針對一系列培訓結果的應用上,也要對教師群體展開一定的測評,比如,教師的試講或者是教師對小學生道德教育與日常知識教育中的觀點、要求進行闡釋,從而提升小學課堂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德育的關注度。
教師與學生都是教育的主體。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要關注到自身的能力提升的問題。首先是在自身的教育思想上進行轉變,其次還要主動將自身所教授的課程與德育的要求進行結合,從而在思想上、行動上提升對德育的關注度。
二、打造生活化的德育教學課堂
課堂是學生教育的主陣地,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全面滲透德育的內(nèi)容,是提升系小學生道德水平的關鍵。因此,教師在進行德育的時候,要通過打造生活化的、煙火氣息的課堂教育模式,讓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之下獲取相關知識,從而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在這樣的教育課堂打造中,教師就要發(fā)揮自己在前期思想上的轉變,將教師群體之間的實驗轉化為課堂的實踐。生活化德育課堂的建設,主要是從課程知識教育與日常道德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對課本或者是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更加深入的講解,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學生關注到其中的道德要求。
比如,筆者在低年級小學生的體育課堂教育中,在課堂的基本部分內(nèi)容講授完畢之后,會通過游戲化的方式為學生們的體育課帶來更多的樂趣。于是,一些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夠帶來歡樂的小運動就成為正課后的“餐后甜點”。比如,在跳繩的運動中,筆者一般以兩個小朋友一起跳繩或者是大家一起跳的模式來讓學生們展開自由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只要有其中一個學生的動作有問題,就會影響到整體的動作。因此,在這樣的小活動中,筆者要求學生們要團結一致,既要注意自己的動作,還要注意伙伴的動作。只有這樣團結合作,才能走向“勝利”,這也就是生活化道德的重要體現(xiàn)。
生活化德育課堂的打造不僅要關注到課堂的內(nèi)容,還要關注到課堂中的表現(xiàn)形式。中國的道德要求,從古之際綿延不絕,作為教師,在教育的時候也要通過不同內(nèi)容為學生們貫徹不同的道德要求,切實為他們的道德水平提升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提供更加廣闊的教育平臺。
三、組織生活化的德育活動
小學生的心智發(fā)展還在進一步的提升階段,如果單純通過課堂講解的方式展開德育教育的話,很難集中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也就很難提升小學生的道德水平。而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是較強的。因此,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也應該考慮到這一問題,在教育的時候通過小學生喜歡的德育活動的方式,讓他們體會生活中道德的相關要求,從而提升小學生道德水平。
生活化的德育在課間和課后也有較多的滲透,比如,筆者在課間號召學生們展開大掃除,讓他們“組合工作”,兩個人抬水、兩個人擦玻璃、搬桌子與掃地一起,既能夠在這種集體性的勞動中體會團結的重要性,又能夠通過這種教育方式讓學生們感受家長在生活中的辛勞,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孝道的重要性。在課后的活動中,筆者會通過“兩人三足”等游戲,讓學生們感受兩個人團結配合的重要性,讓他們在合作中運動,在運動中游戲,在游戲中體會道德要求,從而潛移默化地推動學生道德建設水平。
通過活動的方式讓小學生對“我心中的道德”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同時及時糾正學生在一系列道德問題認識方面存在的誤區(qū),能夠及時糾正學生在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他們的茁壯成長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四、家校合作,布置生活化德育作業(yè)
在當前的教育發(fā)展中,道德教育的主體不僅有教師群體,家長群體在道德教育中擔負著更加重要的職責。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群體要保證課堂道德教育要求的滲透,而在課后的輔導中,教師群體要通過主動的交流溝通的方式,搭建家校共育的橋梁。讓家長群體主動參與到道德教育中,而不是僅僅讓道德教育停留在教師的知識教育的滲透中。通過社會化的、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小朋友在社會實踐與家庭生活中對道德教育有進一步的要求,也是德育教育生活化的關鍵內(nèi)容。所以,教師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還要關注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與學校道德教育要求的一致性。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布置一系列生活化德育作業(yè),統(tǒng)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中對道德教育的整體要求。
在課后的體育運動中,筆者建議家長群體主動參與到與孩子的親子運動中,比如,簡單的跳繩活動,可以是花樣的展示及模仿、雙人跳繩的配合嘗試,也可以是一定時間內(nèi)突破次數(shù)的比試,這樣可以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也可以鍛煉孩子的耐力,讓孩子在運動的過程中學會堅持。徒步、爬山、遠足露營等都是受歡迎的戶外親子活動項目,帶上干糧來一次徒步野餐更是孩子們盼望的,比如,鼓勵家長帶孩子去爬山,讓孩子在春天來臨的時候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感受親子間的合作與堅持,更好地激發(fā)孩子對生活的熱愛以及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tài)等。這些都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
生活才是道德的最終落腳點。因此,在德育生活化的過程中,離不開社會實踐。而家庭作為道德的起源點與終結點,在家庭的教育中展開一系列實踐性的教育,既能夠保證家庭道德教育與學校道德教育的統(tǒng)一性,也能夠通過社會實踐讓小朋友感受道德的要求,從而嚴格遵守道德的約束,修身養(yǎng)德,養(yǎng)成良好生活與學習習慣。
五、結語
家校共育是當前小學教育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德育作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應該通過日?;?、生活化的方式,讓小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幫助學生們建立更加正確的道德價值觀,為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zhì)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紅玲.小學德育教學生活化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
[2]林碧霞.論小學德育生活化教學的對策[J].才智,2017.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