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麗娜
(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重癥醫(yī)學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重癥腦出血是臨床較嚴重腦血管疾病,致死、致殘率高,預后較差,臨床需通過手術清除血腫以改善患者預后。但顱腦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且部分術后昏迷患者需長期臥床,極大地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LEDVT)發(fā)生風險,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因此,如何預防重癥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LEDVT 發(fā)生是臨床護理重要研究內容。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是評估血栓風險的工具性量表,目前在外科術后預防LEDVT 中應用較多[1]。同時根據患者不同風險程度進行分級護理干預,可避免由于盲目給予抗凝治療帶來的風險,提高護理效果[2]。本研究選取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重癥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通過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聯(lián)合分級護理模式進行干預,旨在分析其對LEDVT發(fā)生的預防效果,以促進患者康復。詳情如下。
選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7月重癥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95例,其中47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為對照組,另48例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聯(lián)合分級護理模式為觀察組。對照組男30例,女17例;年齡52 ~73 歲,平均(62.59±5.06)歲;出血部位:基底節(jié)14例,小腦16例,腦葉10例,丘腦7例;損傷程度:中度33例,重度14例。觀察組男33例,女15例;年齡51 ~75 歲,平均(63.24±5.22)歲;出血部位:基底節(jié)13例,小腦17例,腦葉12例,丘腦6例;損傷程度:中度32例,重度16例。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均經腦脊液檢查、CT 及MRI 檢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確診為重癥腦出血;均經血腫清除術治療,且術后昏迷;術前檢查無LEDVT 形成;術前無血液系統(tǒng)疾?。换颊呒覍僦楸狙芯坎⒑炇鹜鈺?。
排除標準:靜脈栓塞病史;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抗凝治療相關禁忌;術前合并嚴重感染;近期服用抗凝藥物。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干預。遵醫(yī)囑進行常規(guī)預防血栓措施,指導家屬協(xié)助患者進行被動肢體訓練,常規(guī)監(jiān)測生命體征,向家屬講解LEDVT 發(fā)生機制,抬高患者下肢20 ~30°,通過觀察動脈搏動、下肢顏色、腫脹程度、皮膚溫度等評估LEDVT 發(fā)生風險,若患者疑似出現(xiàn)LEDVT 癥狀,則立即上報并進行針對性處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聯(lián)合分級護理模式進行干預。(1)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①培訓:對護理人員進行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相關知識培訓,確保護理人員了解該模型相關內容及評估方法,并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②評估:分析患者年齡、手術史、病情恢復程度、實驗室檢查結果、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體質量指數等相關資料,實時評估患者LEDVT 發(fā)生風險,根據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評分標準進行分級,0 分表示無風險,1 ~2 分表示低風險,3 ~4 分表示中度風險,≥5分表示高風險,根據不同風險程度采取分級護理模式進行干預。(2)分級護理模式。①成立分級護理模式小組,組員為經驗豐富的高年資神經內科護理人員4 名、神經內科主任醫(yī)師1 名,護士長擔任組長,根據分級標準由護士長與組員討論不同分級主要干預措施,明確護理內容及各人員工作職責;對護理人員進行重癥腦出血術后昏迷及LEDVT 相關內容培訓,確保護理人員掌握護理相關專業(yè)技能。②護理內容:對于無風險、低風險者,在常規(guī)護理干預基礎上指導家屬進行肢體按摩,每次按摩約10 min,2 次/d,保持置管周圍皮膚干燥,增加巡視頻率;對于中度風險者:在低風險護理基礎上進行物理預防,白天穿梯度壓力彈力襪,長度為大腿根部至足跟;給予足底靜脈泵,30 min/ 次,2 次/d,下肢給予間歇充氣加壓裝置,30 min/ 次,2 次/d。對于高風險者:在中度風險基礎上結合藥物干預,遵醫(yī)囑皮下注射5 000 IU低分子肝素鈣,1 次/d。
兩組均干預至出院。
(1) 比較兩組住ICU 時間、出院時間。(2)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凝血指標,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3) 比較兩組LEDVT 發(fā)生率。(4) 比較兩組家屬護理滿意度,以本院自制家屬護理滿意度量表進行評估,最高分值100 分,分為很滿意(85 ~100 分)、較滿意(65 ~84 分)、不滿意(0 ~64分),家屬護理滿意度=( 很滿意+ 較滿意) 人數/ 評估總人數×100%。
通過SPSS 22.0 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 表示、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住ICU 時間、 出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住ICU時間、出院時間比較(± s )單位:d
表1 兩組住ICU時間、出院時間比較(± s )單位:d
組別 例數 住ICU 時間 出院時間觀察組 48 4.42±0.93 20.46±3.59對照組 47 6.18±1.26 26.17±4.25 t 7.758 7.080 P<0.001 <0.001
干預后,兩組PT、APTT 均有所延長,且觀察組長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凝血指標比較(± s )單位:s
表2 兩組凝血指標比較(± s )單位: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①P <0.05。
組別 例數 PT APTT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48 11.91±1.42 17.36±2.18① 29.57±3.09 38.54±3.83①對照組 47 12.35±1.61 15.11±2.02① 30.11±3.21 33.61±3.56①t 1.414 5.215 0.835 6.495 P 0.161 <0.001 0.406 <0.001
觀察組LEDVT 發(fā)生1例,對照組LEDVT 發(fā)生8例。兩組比較,觀察組LEDVT 發(fā)生率2.08%(1/48) 低于對照組17.02%(8/47)(χ2=4.560,P=0.033)。
觀察組家屬護理滿意度93.75% 高于對照組78.72%(P<0.05)。見表3。
表3 兩組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n(%)]
LEDVT 是術后昏迷患者常見并發(fā)癥,其發(fā)生原因與靜脈壁受損、血液凝固性升高、血流緩慢等因素有關[3]。正常情況下機體凝血系統(tǒng)與抗凝系統(tǒng)處于平衡狀態(tài),促凝因子與抗凝因子互相制約、互相作用。重癥腦出血患者經顱腦手術會產生一定創(chuàng)傷,激活機體凝血功能,術前禁飲禁食促使機體血液凝縮,術中麻醉藥物會促使肌肉處于松弛狀態(tài),術后昏迷患者需長期臥床,導致機體血流減慢,術后LEDVT 發(fā)生風險提高。
術后昏迷患者LEDVT 發(fā)生常規(guī)預防方法一般在圍術期給予抗凝藥物,術后協(xié)助進行肢體被動運動,有助于降低LEDVT 發(fā)生率。但直接給予抗凝藥物具有盲目性,部分無LEDVT 發(fā)生風險或低風險患者采用抗凝治療會造成醫(yī)療資源浪費、增加出血風險,護理效率較低。因此,評估LEDVT 發(fā)生風險并進行針對性干預是提高護理效率與質量的重要保證。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是評估LEDVT 的工具,對術后LEDVT 發(fā)生風險預測、評估有重要作用[4-5]。有研究顯示,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應用于顱腦損傷患者,可明顯區(qū)別低?;颊吲c高?;颊?,預測LEDVT 發(fā)生率,且具有較高安全性[6]。術后通過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評估患者LEDVT 發(fā)生風險,并根據不同風險程度制定危險等級,對不同風險等級患者實施針對性分級護理,是分級護理模式的主要流程[7-9]。分級護理模式可確保護理干預的專業(yè)性,滿足不同風險程度患者需求,優(yōu)化醫(yī)療資源分配,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本研究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對無LEDVT 發(fā)生風險或低風險患者肢體按摩,有助于促進血液流動;對中度風險患者進一步給予物理預防,通過壓力彈力襪、足底靜脈泵、間歇充氣加壓裝置等預防LEDVT 發(fā)生;對高風險患者則進一步給予抗凝治療。通過對不同風險程度患者進行針對性干預,既能有效預防LEDVT 發(fā)生,又可避免盲目給予抗凝治療帶來的風險,具有較高安全性。
本研究中,觀察組干預后PT、APTT 長于對照組,LEDVT 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聯(lián)合分級護理模式有助于促進凝血功能改善,降低LEDVT 發(fā)生率。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聯(lián)合分級護理模式在預防患者術后并發(fā)癥方面意義重大,對縮短術后康復進程有積極作用,在本研究中表現(xiàn)為觀察組患者住ICU 時間、出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另外,本研究中觀察組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進一步表明患者家屬對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聯(lián)合分級護理模式有較高認可度。
綜上所述,Caprini 風險評估模型聯(lián)合分級護理模式應用于重癥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可改善凝血功能,降低LEDVT 發(fā)生率,縮短康復進程,提高家屬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