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跑勝
(通許第一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開封 475400)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一種以慢性多關節(jié)炎癥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該疾病炎性進展過程會導致關節(jié)畸形及功能喪失,發(fā)病兩年即可出現(xiàn)不可逆的骨關節(jié)破壞[1]。由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病因復雜,臨床表現(xiàn)多變,容易造成誤診,導致預后不理想。目前臨床上對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診斷主要依賴于X 線檢查,但其特異度較低,容易出現(xiàn)誤診、漏診情況[2]。近年來,抗環(huán)瓜氨酸肽( 抗CCP 抗體)、類風濕因子(RF)、C 反應蛋白(CRP)、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等實驗室指標是臨床研究較多的指標,但是單一檢測始終敏感度及特異度不高[3]。本研究旨在探討抗CCP 抗體、RF、CRP、ASO 聯(lián)合Rdw 對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檢測的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通許第一醫(yī)院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5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取105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男性55例,女性50例,年齡20 ~75 歲,平均(40.03±2.25) 歲;病程8 ~12年,平均(9.83±1.26)年。對照組男性54例,女性51例,年齡21 ~75 歲,平均(40.22±2.20) 歲。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患者及家屬同意及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診斷標準:參照《內科學》[4]中關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診斷標準。
納入標準:(1)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且臨床表現(xiàn)為全身酸痛乏力、關節(jié)腫痛、晨僵、皮下結節(jié)、繼發(fā)性干燥綜合征等;(2)未接受過相關治療者;(3)生命體征平穩(wěn)及意識清晰者等。
排除標準:(1) 合并急性、慢性感染;(2) 近期出現(xiàn)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3) 合并冠心病、腦血管疾病者;(4)合并惡性腫瘤患者等。
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 離心分離血清,置于低溫環(huán)境保存待用。檢測:使用新產業(yè)MAGLUMI X8 檢測 血清抗CCP 抗體(0 ~5.0 U/mL),檢測方法: 磁微粒化學發(fā)光法; 使用貝克曼AU5800 全自動生化檢測血清RF(0 ~20 IU/mL)、CRP(0.086 ~8.2 mg/L)、ASO(0 ~116 IU/mL) 檢 測 方法:透射比濁法,Rdw 使用希森美康XN100 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檢測(11.3% ~16.9%)。
血清抗CCP 抗體、RF、CRP、ASO、Rdw 表達水平,采用上述方法比較兩組患者血清抗CCP 抗體、RF、CRP、ASO、Rdw 水平并記錄。
單項檢測及聯(lián)合檢測診斷效能,比較血清抗CCP 抗體、RF、CRP、ASO、Rdw 單項檢測及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度、特異度。
血清抗CCP 抗體、RF、CRP、ASO、Rdw 水平與活動程度的相關性分析。按照疾病活動指數(shù)(DAS28 評分)將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分為高度活動組(40例)、中度活動組(30例)、低度活動組(35例)。
數(shù)據錄入SPSS 22.0 軟件中分析,用n(%) 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用±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血清抗CCP 抗體、RF、CRP、ASO、Rdw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抗CCP 抗體、RF、CRP、ASO、Rdw 表達水平比較(± s )
表1 兩組血清抗CCP 抗體、RF、CRP、ASO、Rdw 表達水平比較(± s )
組別 抗CCP 抗體/(kRU·L-1) RF/(kU·L-1) CRP/(mg·L-1) ASO/(U·L-1) Rdw/%觀察組(n=105) 97.32±30.18 123.73±24.09 21.13±4.32 267.21±74.42 14.29±1.62對照組(n=105) 84.52±28.56 74.55±10.26 19.89±4.12 236.89±70.26 13.89±1.23 t 3.157 19.246 2.128 3.036 2.015 P 0.002 <0.001 0.034 0.003 0.045
RF 單項檢測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為78.23%、65.45%、83.49%、80.78%,RF+ 抗CCP 抗 體+CRP+ASO+Rdw 聯(lián) 合 檢 測 敏 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為23.25%、99.42%、91.13%、90.17%,五項聯(lián)合檢測診斷效能最高(P<0.05)。見表2。
表2 單項檢測及聯(lián)合檢測診斷效能比較[n(%)]
血清抗CCP 抗體、RF、CRP、ASO、Rdw 水平與不同活動程度均呈正相關性(r=0.476、0.457、0.235、0.124、0.441,P<0.05)。見表3。
表3 血清抗CCP 抗體、RF、CRP、ASO、Rdw 水平與不同活動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病機制主要有環(huán)境因素、遺傳感染性、免疫因素等。目前認為支原體、病毒、細菌等感染會通過激活T、B 淋巴細胞分泌致炎因子,產生抗體,從而影響類風濕性關節(jié)的發(fā)病[5]。部分患者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導致影像學檢查結果存在差異,因此早期診斷對于減少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病率具有重要意義[6]。
抗CCP 抗體是實驗室檢測的新指標,其檢測方法簡單,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其是高特異性自身抗體,其他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體內表達較少[7]。隨著醫(yī)學免疫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近年來逐漸證明了抗CCP 抗體對于診斷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靈敏度、特異度較高[8]。RF 是臨床診斷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最常用的檢測指標,其主要存在于血液及關節(jié)液中,但其在惡性腫瘤、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中以及健康人群體內均有表達,容易受一些抗原、抗體物質干擾,出現(xiàn)假陽性,導致誤診、漏診情況較多[9]。CRP 是肝臟合成的一種免疫調節(jié)因子,其可與淋巴表明CRP 結合調節(jié)淋巴免疫功能,在惡性腫瘤、組織損傷發(fā)生時表達水平會異常升高[10]。ASO、Rdw 作為檢測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輔助指標,其在人體表達水平呈正相關,在診斷中其輔助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清抗CCP 抗體、RF、CRP、ASO、Rdw水平均高于對照組,RF單項檢測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為78.23%、65.45%、83.49%、80.78%,RF+ 抗CCP 抗體+CRP+ASO+Rdw 聯(lián)合檢測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為23.25%、99.42%、91.13%、90.17%,五項聯(lián)合檢測診斷效能最高,血清抗CCP 抗體、RF、CRP、ASO、Rdw 水平與不同活動程度均呈正相關性,表明抗CCP 抗體、RF、CRP、ASO 聯(lián)合Rdw 檢測可提高類風濕性關節(jié)的診斷效能,與張利軍[11]研究結果相符。類風濕性關節(jié)患者隨著疾病活動程度的增加,類風濕因子水平不斷升高。既往有研究結果證實,CRP 參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發(fā)展,可作為診斷的參考指標,其水平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活動呈線性相關,但其特異性較低,可與抗CCP 抗體結合,提高準確度[12]。
綜上所述,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抗CCP 抗體、RF、CRP、ASO、Rdw 水平均異常升高,聯(lián)合檢測對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的診斷效能較高,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少,需擴大樣本量進行多樣本量、多中心點的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