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琚曉燕
暑假來了,又到了孩子們放飛自我的快樂時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批量襲來的暑假作業(yè)。寫作業(yè),對孩子和家長來說,都是能夠隨時點燃脾氣的一根導火索。掐斷這根導火索的方法,就藏在家長手里。
妙妙一寫作業(yè)就會哭鬧,有時候是默默地掉眼淚,有時候甚至是一看到媽媽拿出作業(yè)本就開始號啕大哭,或者坐在書桌前發(fā)呆,或者摔打自己的書本、文具……媽媽把深呼吸都做了20個,妙妙還是沒有開始寫作業(yè)。媽媽僅存的一點耐心被耗盡,開始咆哮、壓制,妙妙則一邊哭泣一邊順從地開始寫第一個字。
孩子為什么一寫作業(yè)就發(fā)脾氣呢?妙妙媽說:“就是懶、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一點兒都不想努力。我們小時候,寫作業(yè)哪讓父母陪過呀,都是自己主動把作業(yè)寫完才去玩,特別自覺?!?/p>
試想一下,我們當年的學習范圍有多大?現在的孩子有多少東西要學?“懶”“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只會把孩子標簽化了。這樣的標簽,只會讓父母既焦慮又無力,成為點燃脾氣的一根導火索。
面對一寫作業(yè)就愛發(fā)脾氣的孩子,父母不妨嘗試以下3個步驟:
◎第一步:思考孩子不愿意寫作業(yè)的真正原因
孩子不愿意寫作業(yè)是問題的表象,真正原因可能是作業(yè)很難,寫作業(yè)的過程無法讓孩子獲得成就感;或者是無法獲得正向的反饋,反而總是因為有錯誤而被媽媽罵;又或是寫完了學校的作業(yè),父母還會增加更多的作業(yè),讓孩子感覺沒有了玩耍的時間……再加上父母的催促、不理解,多種情緒一觸即發(fā),讓寫作業(yè)這件事變成了親子對抗的戰(zhàn)場。所以,困擾很多家庭的“一寫作業(yè)就雞飛狗跳”的情況,首先要解決好孩子在寫作業(yè)的過程中體驗不到快樂和成就感的問題。
◎第二步:理解萬歲,積極共情
如果父母真的理解孩子,孩子會感受到父母是真的很懂自己、想幫助自己。比如父母可以這樣說:“妙妙,媽媽也知道作業(yè)比較多,確實不那么容易完成,可能還有一些很難的題目;另一方面,媽媽也知道,你的內心并沒有放棄,知道作業(yè)必須完成,所以也很焦慮,對嗎?”這樣的反饋是很好的共情,是幫孩子把他的處境、內心的感受和情感表達了出來。這時,孩子就不會和父母有對抗心理,反而會有一種情感連接,覺得父母善解人意、通情達理,對抗的態(tài)度也會有積極的轉變。
◎第三步:分解目標,給予及時正向的反饋
可以跟孩子一起把作業(yè)分成幾個小目標,每完成一個小目標就及時給他一些正向的激勵,或者可以休息一下,一起做些親子游戲。對于比較難的題目,父母需要通過自己講解或其他資源,幫孩子找到解題的思路和方法,也就是說,要給孩子一些實實在在的支持,不能只在旁邊喊口號。對于孩子在假期中的作業(yè),可以和孩子一起詳細地商定每天的作業(yè)計劃,保證做完作業(yè)后孩子就可以自主地安排時間,比如可以玩20分鐘的電子游戲,可以去戶外活動,可以做手工,可以看30分鐘的電視等,并且說到做到。
◎重要提醒:學會給孩子賦能
父母要做給孩子賦能的人,父母是孩子學習的腳手架,而不是“棒子”或“百事通”。因此父母“陪寫”作業(yè)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變得更有主動性,學會去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不是變成孩子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