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柚味的貓
一說到貓,人們往往會想到它們或慵懶、或驕傲既可賣萌又能撒嬌的萌寵形象。貓將它們的生命融入人類的生活,而人類最終也被它們俘虜,心甘情愿地當起了“貓奴”。然而,作為“鏟屎官”的你對貓的歷史又了解多少呢?
貓兒的祖先
大家好,我是一只貍花貓。自從人類網友將我們普通的家貓命名為“中華田園貓”,那群經常和我玩耍的小伙伴就有點疏遠我。其實,也不能怪那些橘貓、四耳貓、獅子貓們小氣。你想啊,中國本土家貓種類那么多,但目前唯一被世界認可的中國本土自然品種的貓,卻只有我們貍花貓。
傲嬌之余,有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心頭:我的祖先到底長什么樣兒呢?2016年,陜西華縣泉護村遺址出土了多塊貓科動物的骨骼,這會是我們祖先的遺骨嗎?
科學家用考古學上最準確的定年法,對這些遺骨進行了放射性碳測年分析,發(fā)現(xiàn)這幾塊骨頭竟出自兩只5300多年前的貓!接著,科學家又對它們的骨膠原蛋白進行同位素分析,得出了一個“驚貓”結論:這兩只長期被人類豢養(yǎng)的貓,其主要食物竟然是谷物!
我抓起一把可口的小魚干,心頭掠過一絲對“先貓”的同情。誰知考古那邊又從動物骨骼形態(tài)學上證實,這是兩只與歐洲家貓相仿的豹貓,充其量算是我們的近親而已。
“我們的祖先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這要從地球上那塊肥沃的土地說起。我給幾只小橘貓打開世界地圖,并在亞洲西部、非洲北部及兩河流域一帶,畫出一個新月狀,這里是地球上最早出現(xiàn)文明之光的地方。早期的人類在這片新月沃土地帶定居,豐產的糧食引來大量老鼠。說到這兒,你就明白了,老鼠的克星一一活動在此地的非洲野貓逐漸演化為家貓。
2000多年前,隨著海上貿易的盛行,這批家貓沿著希臘、羅馬和遠東之間的貿易路線,輾轉來到中國。它們外表乖順、脾氣溫和,很快就取代了外表兇猛的豹貓的地位。
貓兒地位的變遷
我們貓的歷史這么悠久,在中國古籍中就頻頻亮相。追溯到西周時期, 《詩經·大雅·韓奕》中寫道“有熊有羆(pi),有貓有虎……”可見,《詩經》寫的這個地方既壯美又富庶,已經具備了多種動物生存的條件,只是這里的貓,似乎還有點野性難馴呢。
到了西漢,在《禮記·效特牲》中,也有關于貓的記載:“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庇?,為古代八臘之一,臘月里忙完了農事,要迎貓神祭祀,祈禱來年的莊稼免受鼠害??梢?,那時的人們已經認識到了貓能捕食老鼠,造福人類,把我們作為神物看待。貓兒的重要地位一下子就突顯出來了。
到了唐宋時期,貓已經繁衍出品類繁多的種群。僅會抓老鼠不行了,還得有顏值。大詩人陸游的爺爺陸佃老先生就寫過一本叫作《埤雅》的書,作為古代百科詞典《爾雅》的輔助讀物,里面有對貓的詳細闡述:“貓有黃、黑、白駁數色,貍身而虎面,柔毛而利齒,以尾長腰短,目如金眼,及上胯多棱者為良?!庇谑?,文人士大夫間興起了一種風雅愛好——相貓。貓也逐漸擺脫了捕鼠的單一功能,成為王公貴族和文人雅士們情感寄托的伙伴。
明清兩代,愛貓的風尚走入了尋常百姓家。清代嘉慶年間,一位愛讀書又備受父兄寵愛的17歲少女孫蓀意,因她的爺爺、爸爸都酷愛養(yǎng)貓,便寫了一本縱觀社會百態(tài)的“貓形透鏡”之書《銜蟬小記》?!般曄s”的本意,是指嘴邊有花紋的貓,因為看上去像叼著知了一般而得名。
到了晚清,一位愛貓人士黃漢更是花費了大半生的時間收集了有關貓的一切典故、寓言及傳說,還根據已經失傳了的《相貓經》,對貓的毛色種類等進行了區(qū)分。這些書,為后人研究我們貓?zhí)峁┝嗽S多便利。
現(xiàn)在,我們中華田園貓在爭奪貓界C位的道路上依然不懈努力著。奈何那些自稱“貓奴”的人類甘愿將我們捧得高高的,那些蛋白質過高的貓糧喂得我們體重超標,貓體日漸肥胖慵懶。別說谷物,只怕見了老鼠也快要不知是何物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