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離開中國,日本恐將無法生存”“‘脫中國無法成就日本的繁榮”……在日本右傾化和親美趨勢愈發(fā)明顯的背景下,日本拓殖大學海外事務研究所教授富坂聰在新著《“反中”亡國論》中表達的這些觀點引發(fā)廣泛議論。該書封面上寫著:“日本離開中國無法生存的真正理由”“最強中國觀察家向日本人徹底解說正確看待中國的方法!”相關評論認為,“日本有必要從一個全新視角重新思考日中關系”。日前,富坂聰在接受《環(huán)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日本一旦脫離與中國的正常交往,就要“吃大虧”,書名里的“亡國”主要是這層含義。他還強調,日中兩國應加強交流,消除誤會,充分利用目前亞洲的發(fā)展機遇期,實現(xiàn)雙贏。
環(huán)球時報:您的這本新書最想傳遞什么信息?
富坂聰:日中兩國國民感情一旦陷入相互碰撞的狀態(tài),對雙方來說都是損失?,F(xiàn)在日中之間已出現(xiàn)這種碰撞苗頭,說明兩國關系開始滑向一種消極狀態(tài)。為避免事態(tài)進一步惡化,我出版了新書《“反中”亡國論》。我認為,日本和中國作為兩個亞洲強國,“互相傷害”是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包括日本在內的亞洲國家應管控“引發(fā)紛爭的種子”,不要錯過難得的發(fā)展機遇。世界的發(fā)展引擎在亞洲,特別是對經(jīng)濟增長放緩的日本來說,在這段紅利期內獲取最大的經(jīng)濟發(fā)展是當務之急,這甚至關乎日本的未來。
環(huán)球時報:在當下的日本出版這樣一本書是否需要勇氣?
富坂聰:是的。在日本,批判中國的論調依然甚囂塵上,日本國內的知華派正在遭遇逆風。眾所周知,日本的媒體生態(tài)以商業(yè)新聞為主,可以理解為“販賣新聞”。也就是說,讀者喜歡看什么,記者就寫什么。像是“中國錯了”等關于中國的負面報道很受歡迎,這也是當前的主流論調。擅長營銷的人只要跟著主流“一起說中國壞話”就好了,這種方法既省力又賺錢,但這樣做有一個風險——萬一今后日中國民感情發(fā)生激烈碰撞,兩國關系陷入僵局,對誰都沒有好處。我希望在“雙輸”事態(tài)發(fā)生前提醒日本認清現(xiàn)實,不要感情用事。
雖然有人大肆渲染“脫中國論”,但考慮到實際情況,認為可行的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因此這種論調在日本也不是主流。光是中美“脫鉤”就足以給日本造成嚴重影響,要是“脫中國”,日本根本沒有別的發(fā)展余地,經(jīng)濟肯定會受到致命一擊。所以,所謂“脫中國論”根本不可能實現(xiàn)。
環(huán)球時報:日本“反中”的話,真的會像這本書的名字一樣,導致“亡國”嗎?
富坂聰:“反中”情緒高漲的話當然會“亡國”,只不過這里的“亡國”不是說日本這個國家徹底沒了,而是說日本要“吃大虧”,受到嚴重損失,書名里的“亡國”主要是這層含義。
環(huán)球時報:日本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日本真的怕中國嗎?
富坂聰:害怕。日本有“中國恐懼癥”,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雖然有些過度擔憂,但日本人擔心“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會被奪走,將來“挨欺負”。而實際上,從中國的立場看,中日之間的這個爭議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解決的,主張“擱置爭議”。但同樣的問題在日本看來,好像中國很快就要來“奪島”。日中雙方聽到對方觀點的時候都會感到“吃驚”,正是這種“吃驚”的不斷累積,形成今天的這種局面。我認為日中之間還是應該加強交流,消除相互間的誤會,充分利用亞洲的發(fā)展機遇期,實現(xiàn)雙贏。
環(huán)球時報:如果說日本此前還試圖在中美之間謀求平衡的話,其近來表現(xiàn)則給外界以過于“親美”的感覺。您對此怎么看?
富坂聰:這種感覺沒錯。因為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日本之前的曖昧立場不再被允許。我認為,現(xiàn)在看來中美關系可能處于長期對立,但也不排除兩國關系因某種契機回暖。倘若日本和中國陷入真正的對立狀態(tài),對日本來說幾乎沒有回旋的余地。所以在對華政策上感情用事,對日本來說非常危險。
環(huán)球時報:近期日本政客頻頻就臺灣問題發(fā)表不當言論,對此您怎么看?
富坂聰:日本政客近期關于臺灣的發(fā)言,我個人也不太理解。可能有的政客認為,這樣做有利于其自身的政治利益。另外,日本無非想要利用臺灣,將其作為某種要素,為日本在海洋問題上謀求更有利的局面。
實際上,日本沒有真正理解臺灣問題的重要性。1972年的《日中聯(lián)合聲明》中明確了一個中國原則,但不得不說日本人對此知之甚少,很多日本人沒有理解中國為何把臺灣問題看得如此重要。我認識的一些日本外交問題專家在電視媒體上宣傳中國的主張,遺憾的是這些聲音始終不能成為主流聲音。原子彈爆炸給日本的戰(zhàn)前戰(zhàn)后劃出一道清晰的分界線,但是很多人不了解中國的歷史。想要加深日本人對臺灣問題的看法,還需要思考某種方式?;蛟S,日本人無法站在對方立場上考慮問題也是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