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覺清
確立學生主體地位能夠清理師生在課堂教學上的“迷霧”、引領教師將“教本位”變?yōu)椤皩W本位”,從而優(yōu)化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效率。同樣學生由客體變成主體,學生也就不會站在“教”的對面,機械、被動的接受,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將以“授業(yè)”為主的課堂變成以“求知”為主的“學堂”,從而將他們被壓抑的學習積極性,求知自覺性和思維能動性盡情彰顯,進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有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師生情感交流和心靈契會,最終實現以生命弘揚生命,以情感激越情感,以精神建構精神的教育目標,讓師生共同享有尊嚴,有道德的課堂生活。確立以學生為主體這一理念,對于師生來說,不啻為一道福音,然而盡管人們對這一理念耳熟能詳,實踐的結果卻又往往不盡如人意,那么我們教師怎樣才能落實這一理念,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呢?
下面就如何提高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談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精心進行課前預設,恰當、具體、可測設定學習目標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就明確的告訴我們在讓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時候,要拓展課堂空間,豐富課堂內涵,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要充分的解讀教材,了解各種版本教材對知識內容的設定,進一步內化課標要求,為設定教材目標奠定基礎,為學生學習制定恰當、具體、可測的學習目標。
二、了解學情,是發(fā)揮學習學習主體的基礎
教師課前預設是鑒于教師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是否適合學生,必須進行課前調查,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尊重兒童的心理特點,制定學生學習的起點,因此了解學情是發(fā)揮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
三、科學設計學習流程
課堂的學習主體是學生,不是教師,教師只是課堂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課堂的編外學生。教師在設計學習流程的時候,更多應將關注點放在學生身上,而不是自己教學技藝的提升。如何設計學習流程,是教師理念轉變的重要體現。是否我們應從教中心轉向學中心,關注學生如何學習、怎樣學習,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取過程,更多的在于知識內化、素養(yǎng)的提升,而不是知識本位的課堂。
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驅使學生去學好功課的內在動力。因此,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必須調動一切因素,積極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chuàng)設一種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渴求知識的欲望,使他們自覺地、主動地去探索問題,尋求知識目標,用自己潛藏的內在動力去突破重點、難點,從而取得更好的成績。
1.創(chuàng)設精彩的課堂引入,先聲奪人,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新穎、精致的開頭,會給學生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氛圍,吸引學生迅速進入本堂課的情境之中,掀起學生積極情感的浪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從聯系生活入手,學以致用,誘發(fā)學習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找準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的切合點,把學生熟悉的題材引入課堂教學中,使學生體驗到化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的聯系。
五、優(yōu)化課堂結構
課堂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我們就不能越俎代庖,就如同不能代替學生感冒一樣,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在課堂上我們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學習主題后,應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然后根據我們預設的學習流程,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主動的學習。羅杰斯說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助產士”和“催化劑”。應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內部需要、動機、興趣、能力、知識經驗等方面。并認為學生有自己制定學習方案的權力和義務,同時也有自我探究、自我發(fā)現、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評價的權力。當學生能覺察到學習內容與他的目的有關時,意義學習便發(fā)生了;當學生負責任地參與學習過程時,就會促進學習;涉及學習者整個人(包括情感與理智)的自我發(fā)起的學習是最持久、最深刻的;當學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評價為主要依據時,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就會得到促進,我們教師是學生的同修者。當學生發(fā)現問題后,遇到困惑時,利用學生資源,發(fā)揮學生的作用,解決學生的問題,我們教師只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
六、合理設定學習小組,發(fā)揮小組的協作作用
按照羅杰斯的人本思想理論,學習過程不僅是學習者獲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學習方法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過程。他反對把學習過程簡單地理解為學生獲得某一知識的過程,認為學習過程應是學生獲得相應學習方法、促進其健全人格形成的過程。他提出的促進學習者自由學習的方法有“同伴教學”“分組學習”“交朋友小組”和“探究訓練”等方法。通過這些方法不僅可促進學習者對知識的掌握、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責任心、上進心、合作能力,改善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習動機,通過“探究訓練”,學生可以更好地獲取知識,還可獲得探究的方法,發(fā)展其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合理設定學習小組,根據學習情況分層設定學習小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先自主學習,然后協作學習,解決疑難問題。
總之,教師一定要努力學習和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掌握技能和發(fā)展能力.由于學生在知識、技能、能力方面的發(fā)展和志趣、特長不盡相同,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教師要創(chuàng)設條件,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和提高,真正提高課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