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銳?李穎
成都市全興小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以田園勞動教育為辦學特色,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德育重點工作和學生培養(yǎng)體系,通過勞動實踐達到凈化心靈、培育精神、塑造品格、提升能力的教育目標。自建校以來,學校堅持圍繞田園勞動教育開展各項活動,構建了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田園勞動教育模式,形成了“基礎+特色+滲透+活動”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勞動品質,促進了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制定勞動清單,建立基礎
勞動課程
(一)制定學校勞動清單
首先,合理設置基礎勞動課程。學校在《成都市金牛區(qū)中小學、幼兒園勞動清單(試行)》的指導下,結合校情、勞動場所、活動課程等特點,遵循教育規(guī)律,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按年級分學期制定了學校勞動清單,包含自理勞動、崗位體驗、美化制作、環(huán)保體驗4個板塊,共有整理文具盒、擦黑板、午餐管理員、插花體驗等共37個校內勞動實踐課程。
其次,科學安排勞動實踐活動。各班根據學校勞動清單內容,通過班會課、勞動實踐課等開展校內基礎勞動,每周至少保證2—3小時的校內勞動時間,系統(tǒng)推進勞動教育。
最后,及時開展基礎勞動課程評價。學校根據基礎勞動清單內容,運用學習記錄表、手賬記錄、勞動護照等手段,及時反饋學生勞動實踐活動的收獲、感悟、成果等進行勞動課程評價。
學校通過制定勞動清單,系統(tǒng)化、常態(tài)化地開展基礎勞動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學習必備的勞動技能、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二)制定家庭勞動清單
首先,合理設置家庭勞動課程。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年級制定家庭勞動清單,包括整理系列、日常技能、理財系列、工具使用4個板塊,其中涵蓋整理床鋪、剪指甲、洗襪子、學會用電飯煲等共37個家庭勞動課程,通過螺旋上升式的課程設置,循序漸進地教會孩子做家務,培育良好家風。
其次,引導家長科學使用清單。教師根據家庭勞動清單內容,采用勞動任務單、布置勞動家庭作業(yè)等方式引導家長做好家庭勞動教育工作,確保學生在家長的帶領或指導下開展適度的家庭勞動,培養(yǎng)學生作為家庭成員的職責意識。
最后,鼓勵家長做好勞動評價。學校在勞動任務單和勞動家庭作業(yè)中設置家長評價欄,引導家長每天對孩子的勞動實踐能力、主動勞動意識和勞動習慣等進行評價,鼓勵孩子堅持每天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家庭勞動課程的開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理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家庭責任感,樹立良好的家風。
(三)制定服務性勞動清單
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年級制定了服務性勞動清單,包括職業(yè)崗位體驗、大型活動志愿者、社區(qū)志愿服務等共20個服務性勞動課程。
首先,開展班級服務勞動。學校指導各班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班級服務勞動清單或方案,并依據勞動清單開展“一米衛(wèi)生行動”“人人都是值日生”“人人爭當小干部”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服務勞動意識,落實班級服務勞動。
其次,開展校園服務勞動。學校通過開設職業(yè)崗位體驗課程,設置校園志愿服務崗位,組織班隊會、運動會、藝術節(jié)等大型活動,讓學生積極參加校園志愿服務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主動服務意識。
最后,開展校外服務勞動。學校與街辦、社區(qū)、友鄰單位聯(lián)動,進行資源共享,組織學生走進社區(qū)開展志愿服務、義賣、校區(qū)清掃、社區(qū)公益宣傳、垃圾分類進社區(qū)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踐行敬業(yè)奉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二、基于田園勞動,開發(fā)特色勞動課程
(一)以專家指導為基礎,完善校本特色課程設計
學校多次以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聘請課程專家,指導學校特色課程建設工作,并在專家的指導下完成了校本特色課程三個版本的設計。同時,經過學校勞動教育中心組成員一年的努力,校本特色課程設計不斷優(yōu)化、升級、重建,越來越體現(xiàn)學校勞動教育的特色發(fā)展。另外,學校勞動課程建設依托北京師范大學校長培訓班課題、四川省勞動教育課題、金牛區(qū)重點課題等深入推進,通過科研引領學校課程發(fā)展,讓課程設計更合理、更科學。
(二)以課程設置為支點,促進校本特色課程建立
首先,學校以茶藝課程為切入點,以善于茶藝制作及展示的勞動教育教師為主力,以兼職勞動教育教師為輔助,撰寫編輯了《熊貓走世界—茶藝制作》校本教材,以圖文并茂、流程清晰的形式開啟了校本特色課程的建設。其次,學校以節(jié)氣讀本課程為落腳點,基于自然節(jié)律變化,開發(fā)了《二十四節(jié)氣知識》讀本,通過讀本的編寫和使用,讓學生感受到生活即教育。最后,學校以美食制作課程為突破點,邀請省、市、區(qū)勞動教研員、課程專家到校指導勞動教育美食制作校本課程開發(fā),該課程涵蓋國際美食、傳統(tǒng)節(jié)日美食、民族美食、城市美食四大類共40個課程,推動了學校勞動教育特色課程體系的形成。
(三)以田園勞動為特色,優(yōu)化校本特色課程開發(fā)
學校重視田園勞動的種植環(huán)節(jié),依托勞動教育聯(lián)盟(成都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的力量,開發(fā)了種子課程和種植課程,成立了微型種子博物館,將種子課程與種植課程貫通起來,完善田園勞動的第一關鍵環(huán)節(jié)。學校重視田園勞動的收獲環(huán)節(jié),借助勞動教育指導師的力量,開發(fā)了采摘制作課程,目前已開發(fā)20節(jié)課,并且都可通過學校的蔬菜采摘和水果采摘完成。學校重視田園勞動的價值轉換環(huán)節(jié)。美食制作是田園勞動的價值轉換課程之一,除此之外還結合分享、包裝、銷售等轉換路徑開發(fā)相應的課程,以此豐富田園勞動特色系列課程,打造學校的田園勞動教育特色。
三、實現(xiàn)學科滲透,建立融合勞動課程
(一)整合學科資源
學校系統(tǒng)制定學科滲透勞動教育導則,指導學科教師通過語文、科學、美術、音樂等學科課程滲透勞動知識,讓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做到勞動教育滲透有指導、有目標、有辦法。同時,學校搭建學科滲透展示平臺,組織賽課、研究課、示范課等活動,鼓勵學科教師做好勞動教育知識的滲透工作。此外,學科教師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走進田園,走近大自然,讓學生在學科課堂中歌頌勞動品質、體驗勞動快樂、繪出勞動風采、唱出勞動精神等,真正實現(xiàn)在學科課程中滲透勞動教育、在潤物無聲中落實勞動教育的目標。
(二)整合家長資源
學校通過招募家長志愿者、征集家長資源等方式,聘請有特長的家長作為勞動教育指導師,到校指導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比如,邀請擅長面點制作的家長到校教學生制作面點,邀請擅長木工的家長到校教學生學習木工,邀請擅長種植的家長到校教學生學習種植技巧等,將家長資源引進校園。除聘請有專業(yè)技能的家長擔任勞動教育指導師外,學校還積極邀請更多的家長進校園參加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比如,組織家長陪孩子一起參加集體勞動,組織“家長護衛(wèi)隊”等,培養(yǎng)融洽的親子關系。此外,學校通過家長推薦申報,共同規(guī)劃社會實踐基地,分類制定出勞動實踐活動方案,并邀請家長擔任實踐活動輔導員,負責活動的組織與協(xié)調,將家長資源引入勞動實踐教學中,構建和諧的家校關系。
(三)整合社會資源
學校與成都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合作,形成勞動教育聯(lián)盟,將專業(yè)機構及專業(yè)技術人員引進學校,簽訂勞動教育聯(lián)盟指導協(xié)議,開展“農業(yè)博士進校園”活動,為學校田園勞動教育提供專業(yè)的知識保障和技術支持。學校引進校外實踐基地的師資及課程,每周定期為學生開設STEM課程,拓展學生勞動教育的視野。學校依托校外實踐基地的師資及專業(yè)技術保障,利用寒暑假開展“我是校園改造家”活動,有效推動校內和校外勞動的銜接。學校也將學生勞動實踐基地延伸到社區(qū),開展志愿幫扶、教育進社區(qū)宣傳、垃圾分類進社區(qū)宣傳等活動,與社區(qū)互建共贏,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勞動實踐場域。
四、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開啟隱性勞動課程
(一)以勞動教育活動月為載體
根據教育部印發(fā)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要求,我校每學期組織開展一次勞動教育活動月活動,在勞動教育活動月期間,通過開展勞動知識專題講座、主題演講、勞動技能競賽、勞動成果展示等活動,建立“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勞動實踐活動體系,形成良好的勞動氛圍,讓勞動成為學校時尚。
(二)以勞動主題活動為載體
學校因地制宜建立的興雨田園、興雨小廚房、果園、木工坊、STEM教室等為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提供了便利的勞動實踐場所。學校通過春耕節(jié)、采摘節(jié)、DI創(chuàng)意展等,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種植、采摘、勞動實踐、美食制作、創(chuàng)意手工等系列實踐活動,積極促進學生掌握勞動知識,學會勞動技能,培養(yǎng)勞動品質,發(fā)揮主題活動作為勞動隱性課程的重要價值。
(三)以勞動文化建設為載體
學校不僅積極組織各種勞動實踐活動,同時還不斷營造勞動光榮、創(chuàng)造偉大的校園文化。各班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勞動公約、勞動常規(guī)手冊、勞動任務單等,并成立勞動興趣小組、勞動小分隊,營造濃濃的校園勞動氛圍。此外,學校還通過建設勞動文化墻,開展“勞模大講堂”“工匠進校園”“評選全興勞?!薄跋騽谀W習”等活動,普及勞動知識及勞動者事跡,讓學生感受并領悟勞動最偉大、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的精神。
總之,成都市全興小學將進一步依托以田園特色為基礎的勞動教育,充分發(fā)揮勞動的育人功能,以勞動教育為學校德育工作和德育課程建設的突破口,探索構建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的“五育”并舉德育工作體系,實現(xiàn)育人價值。
【陳銳,四川省成都市全興小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一級教師;李穎,四川省成都市全興小學校副校長,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靳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