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娜 劉愛花 吳小麗 詹思思
摘 要 為優(yōu)化絲瓜品種結構、促進絲瓜種植產業(yè)的發(fā)展,在廣西南寧市引入8個東南亞絲瓜品種,并對其生長勢、開花時間、果實外形、產量、品質和抗病性等情況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步步高絲瓜和旭日絲瓜具有耐高溫、開花結果、果實橫徑大、產量高、口感甜而無異味和無病害發(fā)生等特點,可作為優(yōu)質的絲瓜品種資源在南寧地區(qū)做進一步的研究與推廣。
關鍵詞 絲瓜;引種;東南亞品種;廣西南寧市
中圖分類號:S642.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02
絲瓜為藥食兼用的葫蘆科一年生栽培植物,果實甘、寒、無毒,能生津止渴、解暑除煩、治熱病口渴、身熱煩躁等癥[1-2]。絲瓜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尤以華南及長江流域栽培較多,在廣西深受消費者喜歡。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開始發(fā)生轉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食品的保健價值、養(yǎng)生作用。同時,基于人們對絲瓜藥食兼用雙重功效的深入認識,市場對絲瓜的需求量逐年提高,栽培面積逐年擴大。目前,絲瓜基本上形成了周年生產、供應的局面,對豐富淡季蔬菜供應及増加蔬菜品種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絲瓜起源于東南亞熱帶地區(qū),在東南亞地區(qū)栽培歷史悠久,明宋時代傳入我國,已有幾百年的栽培歷史[3-4]。相對于葫蘆科其他主要瓜類蔬菜,絲瓜的遺傳育種相關基礎研究起步較晚,當前生產上以地方品種為主,且育種方式多采用常規(guī)育種,因此,面臨著品種退化的嚴重問題。同時,市場上絲瓜品種的抗病性、抗蟲性、熟性等都存在一定問題[5]。加強絲瓜種質資源收集、鑒定、評價,尤其是從其發(fā)源地引進一些與我們國家種質資源有很遠遺傳距離的優(yōu)質種質資源,對優(yōu)化絲瓜品種結構、促進絲瓜種植產業(yè)的發(fā)展,滿足人們對絲瓜的消費需求,具有重要的意義[6]。
本試驗通過對引入的東南亞國家8份絲瓜品種進行外觀、產量、抗病性等指標的比較,旨在篩選出適應南寧地區(qū)生長的高產、抗病、優(yōu)質和口感好的絲瓜品種。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本試驗共引進8個東南亞國家絲瓜資源作為試驗材料,具體情況見表1。本試驗采用單因素隨機區(qū)組試驗,共8個處理,每個品種為一個處理。
1.2 試驗方法
試驗于2020年5月在廣西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園藝實訓場進行。5月13日,以溫湯浸種方式浸種催芽;5月15日,將已經露白的種子播種至50穴的育苗盤中育苗;5月30日,將苗定植于整好的試驗地中。種植方式為立架高畦栽培,畦寬1.8 m,每畦兩行,株距50 cm,每小區(qū)10株,每處理3個重復。絲瓜主莖長1 m左右開始引蔓上架,1 m以下的側蔓摘除,將蔓盤曲在畦面,雌花出現前,摘除50%的雄花,以減少營養(yǎng)消耗。
1.3 測定指標及方法
1.3.1 株高調查
定植后2 d幼苗成活穩(wěn)定后,每個處理選取3株有代表性的植株進行標記并對其株高進行測量,之后每隔10 d測定一次,共測定3次。
1.3.2 絲瓜果實外形調查
包括瓜長、橫徑、瓜色、瓜形、花點有無、瓜棱數和瓜棱的深淺等。瓜長用直尺測量;橫徑用游標卡尺測量;瓜色由淺到深分為3個等級,依次為淺綠、綠色、深綠;瓜形分為長錐、短錐、長柱和短柱4個形狀;根據花點的多少分為3個等級,依次為無、微有、有;瓜棱的深度分為淺和深兩個級別。
1.3.3 絲瓜單果重、產量測定
單果重通過稱重法以算數平均數表示;產量以整個生育期收獲的累積產量并折算成667 m2產計算。
1.3.4 絲瓜口感評價
收獲后的絲瓜去皮,切片,放置于開水中燙3 min后品嘗,做出口感評價。甜味分為4個等級,依次為淡、微甜、甜和較甜;異味分為有異味和無異味兩個級別。
1.3.5 抗病性調查
在生育期間觀察、記錄各處理枯萎病、病毒病發(fā)病情況,并計算發(fā)病率。
(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品種絲瓜生長勢表現
生育前期絲瓜的主莖生長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株的生長勢。由圖1可以看出,定植后N8、N7的主莖伸長速度最快,保持較高的生長勢;N5、N6、N4、N3生長速度居中;N1、N2生長速度相對慢些。
2.2 不同品種絲瓜開花時間表現
各品種開花時間見表2。由表2可知,雄花開花最早的是N7,N8、N1雄花開花時間相對較晚,特別是N1的雄花開花時間最晚;雌花開花最早的是N5,N1、N6次之,N8的雌花開放時間最晚。
2.3 不同品種絲瓜果實外形比較
絲瓜果實外形調查結果見表3。1)從花點來看,N3和N7兩個品種果實無花點,N1有少量花點,其他品種均帶有花點。2)從瓜色來看,N1和N7的果色為淺綠色,N2和N3的果色為綠色,其他4個品種的果色均為深綠色。3)從瓜形來看,N1和N2的果實形狀為長錐形,N7為短錐形,其他品種果實形狀均為長柱形。4)從瓜棱數來看,N3和N6果實有瓜棱9條,其他品種果實的瓜棱均為10條。5)從瓜棱深淺來看,N4、N5和N8的瓜棱相對較深,其他品種的瓜棱相對淺些。6)從瓜長來看,N4、N5、N6的瓜長顯著大于其他品種,3個品種間不存在顯著差異,N2、N8的瓜長次之,N1、N3的瓜長顯著小于N2,但與N8間不存在顯著差異,N7的瓜長顯著小于其他品種。7)從瓜橫徑來看,N1、N5、N6的瓜橫徑最大,3者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N4、N7、N8次之,N2、N3瓜橫徑最小。
2.4 不同品種絲瓜口感、產量比較
不同品種絲瓜口感和產量比較見表4。通過對各品種絲瓜的品嘗發(fā)現,8個品種的絲瓜果實均無異味,N8的口感最甜,N1、N4、N5、N6口感甜,N7口感微甜,N2、N3口感較淡;從單果重來看,N5的單果重與N8沒有顯著差異,但顯著大于其他品種,N2和N7的單果重顯著小于其他處理,其他品種間無顯著差異;從產量上來看,N1、N5產量顯著大于其他品種,兩者間不存在顯著差異;N7、N8產量次之,N3的產量最小。
2.5 不同品種絲瓜抗病性比較
不同品種病毒病、枯萎病發(fā)病情況見表5。N2共有2棵出現病毒病的癥狀,N6出現3棵病毒病癥狀,N8有1棵發(fā)生病毒病癥狀;整個生育期只發(fā)現N3有一棵發(fā)生枯萎病癥狀。
3 結語與討論
通過以上的結果分析可發(fā)現,N7、N8在生育前期有著較強的生長勢,但是兩個處理出現雌花的時間較晚,特別是N7,雖然雄花出現最早,但是雌花遲遲不現,這可能是因為南寧地區(qū)6月氣溫較高,N7、N8兩個品種出現徒長,影響開花著果所致;相反,雖然N1前期生長速度較慢,雄花出現時間也較晚,但是雌花出現時間并不晚,說明N1有一定的耐高溫能力;N5生長速度居中,開花結果較早,說明N5具有一定的耐熱及早熟潛力。在絲瓜整個生長發(fā)育期,各處理病害發(fā)生并不嚴重,這有可能和管理技術及土壤條件有關,在絲瓜生育期一旦發(fā)現植株有病毒病癥狀,應立刻拔除病株,清潔周邊環(huán)境;另外,本試驗田近3年并無種植絲瓜歷史,這也可能是枯萎病發(fā)生較少的原因,因此各品種的抗病性還需進一步的研究鑒定。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及南寧地區(qū)的消費習慣,本研究認為N1品種步步高絲瓜和N5品種旭日絲瓜有一定的耐熱能力、掛果能力強、果肉厚、產量高、病害少、口感甜而無異味,可作為優(yōu)質的絲瓜品種資源在南寧地區(qū)做進一步的研究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桂智,劉微,宋士清,等.絲瓜的藥用價值[J].北方園藝,2003(03):26-27.
[2] 戴澈,劉根新,許園園,等.絲瓜種質資源與遺傳育種研究進展[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16(10):167-170.
[3] 楊興圣,李強,康逢義,等.5個絲瓜品種在蘭州市紅古區(qū)引種初報[J].甘肅農業(yè)科技,2016(06):39-41.
[4] 王青青,王天文,高安輝.絲瓜種質資源與育種研究進展[J].現代園藝,2019(21):33-35.
[5] 郭勤衛(wèi),張婷,劉慧琴,等.應用ISSR分子標記評價我國絲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J].浙江農業(yè)學報,2020,32(04):616-623.
[6] 林琿,陳朝文,溫慶放,等.絲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J].分子植物育種,2017,15(09):3759-3766.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