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華
要想知道隱身斗篷是如何隱身的,就要先了解人們是如何看到物體的。
光是在空間中傳播的一種電磁波。不同顏色的光對應不同波長的電磁波,人眼能夠看到的電磁波稱為可見光,也就是波長范圍很窄的一段電磁波。電磁波還包括其他波長不同的不可見光線,包括微波、紅外線、紫外線、X 射線和伽馬射線。
我們看到物體主要是因為光在物體的表面上發(fā)生反射,人眼看到了反射光線,從而意識到這里有一個物體。
如果能夠調控物體的反射光,使得觀察者不能接收到反射光,那么對于觀察者而言,這個物體就是隱身的。在很多場景下,人們是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物體,如果物體的反射光與其環(huán)境有很大差別的時候,人們能夠通過反射光判斷物體的形狀和大小;當降低物體反射光與環(huán)境的反射光之間的差別,該物體就能實現(xiàn)隱身。
例如,光線照在魚身上后,會產生反射,這些反射波傳到我們的眼睛,就形成了我們所看見的小魚的模樣。既然如此,如果我們能控制光線從小魚身邊繞過去,那么就沒有光的反射,小魚也就會“看起來”消失不見!
在過去,研究者用攝像機加上顯示屏來制造隱身斗篷,但它只能對某個方向隱身,而且需要耗費許多能量,導致實用性低。
超構材料的發(fā)明使得隱身斗篷得以實現(xiàn)。當我們把介質里很微小的人工結構進行有序排列后,就可以改變介質的宏觀性質。這些經過人工排序的微結構組成的介質,就叫作超構材料。
那么,超構材料是如何實現(xiàn)隱身的呢?辦法是在材料表面制備納米尺度的金屬天線。在有光照時,光能與金屬的表面電磁波發(fā)生共振,這些耦合的表面波和電荷的振蕩也被稱為表面等離激元。這種振蕩會造成入射光相位的急劇跳變,不同尺寸的天線實現(xiàn)對應不同相位的跳變,因而通過設計不同形狀的天線在空間中的排布可以改變光線的路徑,阻止光發(fā)生反射,從而達到隱身的效果。
由于隱身斗篷所需的結構極其復雜,早期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微波的隱身。隨著超構材料的出現(xiàn),在可見光波段使用的隱身斗篷終于被設計制造出來。
被稱為光學孤立斗篷的隱身斗篷可以在三維空間中將物體隱身起來。光學孤立斗篷可以將進入其中的電磁波偏轉,引導光繞過需要被隱藏的區(qū)域,并讓電磁波在離開斗篷區(qū)域的時候回到它們入射時候的取向,就好像沒有任何反射發(fā)生過一樣,讓人們在任何角度觀察這個區(qū)域的時候都看不到反射光。
超構材料可以制作出傳統(tǒng)光學器件不能實現(xiàn)的神奇光學特性,比如負折射率結構。這種結構可以將發(fā)散的光線在空中匯聚起來,不需要介質承載就可以在空氣成像。結合空間定位等交互控制技術,可實現(xiàn)人與空氣中的影像直接交互。這樣的技術已經應用到了醫(yī)院無接觸式自助掛號機以及地鐵自助售票終端上?;颊呋虺丝涂吹綉腋≡诳諝庵械钠聊伙@示畫面,通過直接在空氣中點擊,就能完成掛號或購票,而不需要觸摸儀器。
超構材料的研究是一門前沿、實用的科學,它正朝著更薄、更輕、更廣泛的方向發(fā)展。過去,隱身還是人類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夢想已逐漸變成了現(xiàn)實。人類對未來的暢想,真是推動科學進步的一股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