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國江
(威海機械工程高級技工學校,威海 264500)
當今,汽車生產(chǎn)朝著安全、輕量化方向發(fā)展。要想達成上述目標,關鍵是對汽車材料做輕量化處理,并保證其具備理想強度?,F(xiàn)階段,制作汽車板的鋼材料主要有22MnB5和26MnB5兩種。因此,對兩者性能進行研究,判斷更符合行業(yè)發(fā)展趨勢的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試驗所用材料為某大學聯(lián)合企業(yè)共同開發(fā)所得,具體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材料化學成分
首先,研究人員計劃借助熱膨脹相變儀,分別測定不同材料的CCT曲線,明確冷卻速率給組織轉(zhuǎn)變造成的影響。其次,利用顯微鏡仔細觀察顯微組織外部形貌,使用4%濃度的HN03與酒精所配制溶液,對顯微組織做輕微腐蝕處理。最后,由研究人員利用顯微硬度計對材料顯微硬度進行測試。測試過程中,硬度計載荷始終保持在0.98 N,這樣可最大程度提高對比精確度,賦予其更理想的實際意義[1]。
圖1是處于不同冷卻速率下,材料顯微硬度所出現(xiàn)的變化。通過圖1和所做試驗可知,22MnB5、26MnB5顯微硬度與冷卻速率呈正相關。若冷卻速率達到10 ℃·s-1,材料硬度將得到大幅提升。出現(xiàn)該情況,主要是加入了B元素,賦予了材料極高的淬透性,降低了獲得馬氏體組織難度。22MnB5硬度較26MnB5略低,是兩者含碳量的差異決定的。含碳量與馬氏體淬硬性的關聯(lián)極為密切,除特殊情況外,中低碳鋼馬氏體所表現(xiàn)出的硬度與強度均會隨著含碳量的增加而提升[2]。
圖1 冷卻速率與顯微硬度關系
將冷卻速率調(diào)整至0.1 ℃·s-1,材料顯微組織均為帶狀珠光體、帶狀鐵素體,分布方向和軋制方向重合。這是因為材料含碳量處于0.2~0.3,為高含碳量汽車鋼種。將其置于緩慢冷卻環(huán)境下,碳原子將得到充分而均勻的擴散。此外,還要考慮到材料屬于熱軋鋼,特點是奧氏體結(jié)晶不完全,有纖維組織遺傳存在。而鐵素體的作用主要是分割奧氏體,形成大量帶狀奧氏體。
研究表明,帶狀組織極易被冷卻速率影響。如果冷卻速率慢,被充分析出的鐵素體將使帶狀組原有級別加重。26MnB5含碳量較22MnB5略高,前者的卷取溫度和終軋溫度均較后者高??梢?,前者必將具有更明顯的帶狀組織。參考研究所得理論數(shù)據(jù),可得出以下結(jié)論:材料性能及組織均由終軋溫度所決定,若終軋溫度勻速降低,將帶來鐵素體細化的連鎖反應。
現(xiàn)階段,可用來表示兩者關系的公式為:
式中:δd代表奧氏體相對晶粒度;d代表鐵素體晶粒平均直徑;S代表帶間距。晶粒度分為1級~8級,其中1級~3級是粗晶粒,4級~6級是中晶粒,7級和8級是細晶粒。若晶粒度未達到4級且終軋溫度較低,則帶狀減輕明顯;如果晶粒度超過4級且終軋溫度偏高,通常有減輕帶狀的反應。本次試驗將終軋厚度控制在3 mm左右,晶粒尺寸約為25 μm。另外,帶間距取12.5 μm。通過計算可知,晶粒度未達到4級,表明22MnB5有較低的終軋溫度,可使帶狀組織得到顯著減輕。研究人員考慮到卷取溫度給帶狀組織所帶來的影響極小,低溫卷取的作用更傾向于保證冷卻速率,故決定利用低溫卷取溫度[3]。
將冷卻速率調(diào)整至0.5 ℃·s-1,22MnB5顯微組織以珠光體、鐵素體為主,26MnB5還含有一定量的貝氏體。冷卻速率越接近1 ℃·s-1,貝氏體含量越多。當冷卻速率達到3 ℃·s-1后,材料顯微組織僅保留貝氏體。此后,馬氏體逐漸形成。除特殊情況外,22MnB5所含有馬氏體均少于26MnB5,因為后者含碳量較高,CCT曲線更靠近右側(cè),不僅珠光體、鐵素體的轉(zhuǎn)變受到抑制,冷卻速率也出現(xiàn)明顯降低。26MnB5獲得貝氏體和馬氏體的速度,通常較22MnB5 更快[4]。
通過試驗可知,無論是22MnB5還是26MnB5,相變區(qū)均可拆分為以下部分。首先,低溫轉(zhuǎn)變區(qū)。在冷卻速率未達到20 ℃·s-1時,馬氏體為相變主要產(chǎn)物。其次,中溫轉(zhuǎn)變區(qū)。在冷卻速率未達到5 ℃·s-1時,貝氏體為相變主要產(chǎn)物。最后,高溫轉(zhuǎn)變區(qū)。在冷卻速率未達到1 ℃·s-1時,珠光體、鐵素體為相變主要產(chǎn)物??梢酝茢啵幱诶鋮s速率較低環(huán)境中的顯微組織,存在形式以珠光體、鐵素體較為常見。如果提高冷卻速率,材料珠光體便會被貝氏體替代。本次試驗所研究材料均含有一定量B元素,隨著B原子的偏聚,晶界能量大幅降低,可被用來對珠光體、鐵素體進行共析的形核被抑制,出現(xiàn)貝氏體組織。將冷卻速率提升至30 ℃·s-1以上,研究人員可獲得單一馬氏體,表明22MnB5和26MnB5均有良好的淬透性。
關于轉(zhuǎn)變溫度的上限,兩者存在明顯差異,因為增加碳元素含量,可使貝氏體的轉(zhuǎn)變速度減緩,而提升冷卻速率所帶來影響,主要是使碳元素具有推遲作用,在珠光體、鐵素體還有貝氏體上逐漸顯露出來。研究人員將冷速調(diào)整至0.1 ℃·s-1,22MnB5含有鐵素體對應轉(zhuǎn)變溫度較26MnB5略高,溫度差約為20 ℃。如果將冷速調(diào)整為1 ℃·s-1,可使鐵素體發(fā)生轉(zhuǎn)變的初始溫度下降30 ℃。上述情況出現(xiàn)的原因,主要是奧氏體內(nèi)兩相區(qū)的碳被再次分配,其穩(wěn)定性也將隨著含碳量的提升而變得更強[5]。
22MnB5和26MnB5的性能差異,可被歸納為3個方面,分別是顯微硬度、顯微組織與CCT曲線。兩者存在明顯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含碳量不同?,F(xiàn)階段,更符合汽車行業(yè)生產(chǎn)需求的材料為26MnB5鋼。因為該材料具有更高的硬度和強度,有助于輕量化發(fā)展目標的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