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欽
(中山市阜沙鎮(zhèn)教育和體育事務中心 廣東 中山 528414)
小學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開設科學課程.它是小學階段一門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一門教會學生認識客觀世界、分析客觀世界規(guī)律之方法的課程,學生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比較廣泛,與初中階段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課程的內(nèi)容對應,是這些課程的基礎.
第一,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為初中物理等課程奠定一定的知識基礎,“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初步了解與小學生認知水平相適應的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
第二,小學科學的學習為學生學習初中物理等課程奠定一定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將小學科學中的探究方法遷移到初中物理等學科的學習中,“培養(yǎng)提問的習慣,初步學習觀察、調查、比較、分類、分析資料、得出結論等方法”.
第三,小學科學的學習為學生在中學階段解決實際問題奠定基礎,“能夠利用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初步理解身邊自然現(xiàn)象和解決某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四,小學科學的學習能夠很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水平,為初中物理等課程學習奠定基礎,“培養(yǎng)對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創(chuàng)新意識”.
第五,小學科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培養(yǎng)“環(huán)境保護意識、合作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為今后的學習、生活以及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可見,小學科學是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啟蒙教育,對學生在中學階段學好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有很關鍵的作用.為更好發(fā)揮小學科學的奠基作用,除了要重視小學科學教育的育人價值,扎實開好這門課程,更要小學科學教師和中學相關學科教師一起研究重視小學科學與相關學科的教學銜接,避免教學內(nèi)容的簡單重復,也避免出現(xiàn)教學空白地帶.認真梳理小學科學與初中各相關學科聯(lián)系密切的教學內(nèi)容,反思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有利于做好小學科學和初中各相關學科的教學,更好地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服務于達成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
研究不同學段的教學銜接,最首要的是梳理銜接教學內(nèi)容,弄清楚低學段學習了什么,要求學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高學段要求學生學習什么,與低學段相比教學內(nèi)容和對學生的要求有什么不同.以廣東教育出版社和廣東科技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的小學高年級《科學》與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對比為例,二者聯(lián)系比較密切的內(nèi)容對照表如表1所示[1~4].
表1 小學科學與初中物理聯(lián)系密切的內(nèi)容對照表
從表1可知,初中物理與小學科學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密切,關聯(lián)的知識點較多;銜接教學內(nèi)容涉及領域多,有力、力與運動、能量、機械、電、聲音、光等版塊;二者銜接廣泛,有知識、技能,也有實驗,還有科學探究的方法;初中物理、小學科學都重視聯(lián)系生活構建情境,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扎實抓好小學科學和初中階段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銜接對小學和初中各相關學科教學實效的提升都很重要.但是,從已經(jīng)發(fā)表或公開的互聯(lián)網(wǎng)資料來看,研究二者銜接的教師并不多,且很多研究也不算深入[5~7].
教師沒有深入研究教學銜接就會導致教學各學段之間的教學互不了解.教師不了解其他學段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現(xiàn)狀,會導致教學銜接不順暢,教學內(nèi)容脫節(jié),知識內(nèi)容脫節(jié)、方法脫節(jié)[8].具體表現(xiàn)為教學內(nèi)容的簡單重復,或者不考慮學生已有基礎,內(nèi)容設置臺階太高,學生無法達成目標.例如,在小學科學中學生已經(jīng)相對系統(tǒng)、相對深入地學習了聲音的相關知識,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基于學生已有基礎設計教學,而不是當學生零基礎,這樣學生會覺得初中物理課堂無趣,喪失學習的動力;再如,學生在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已經(jīng)學習了運動與摩擦力,通過實驗初步感受了摩擦力、嘗試測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接觸面的光滑程度與摩擦力大小的關系等,但是學生的這些探究、學習都是非常淺顯的,學生難以通過這么幾個簡單的實驗就對抽象難懂的摩擦力有深刻的認識,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還需要設計更多的定性探究與定量探究實驗才能讓學生逐步深入了解摩擦力,認識其本質,避免臺階太高學生學不懂,喪失興趣與學習動力.
不了解各學段的教學情況,還會有一個比較大的負面影響,各學段在課堂上話語體系不統(tǒng)一,教學用語不統(tǒng)一,出現(xiàn)一些不科學、不規(guī)范的教學用語,導致學生認知混亂,不知所措,或者小學科學教學中為初中物理的教學輸入了錯誤的科學前概念,為學生初中物理學習“埋雷”.在小學科學中很多時候,用語都比較口語化,這樣有一個好處就是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小學科學的內(nèi)容,這對知識儲備極少的小學生而言有積極意義,但是,有時不規(guī)范的語言會輸入錯誤的科學前概念,會成為后續(xù)學習物理的障礙.例如,在小學科學中教師和學生不會嚴格區(qū)分“質量”與“重量”,往往將二者混淆.小學科學教學不嚴謹,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而不規(guī)范地使用輔助性概念,使得學生頭腦中輸入了錯誤前概念,但是到了初中物理卻要嚴謹?shù)貐^(qū)分這兩個概念,在初中物理中“重量”是物體的重力.小學科學教學輸入的錯誤前概念,到了初中物理教師要花費很大的精力才能糾正,這無意間造成了不同學段教學之間的內(nèi)耗,降低了教學效率.
研究小學科學與初中物理教學銜接,“從其本質上來說就是進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工作研究,從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出發(fā),去探索更適合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教學規(guī)律,避免教學中學生知識脫節(jié)或重復性教學.”做好教學銜接工作有賴于小學科學和初中物理教師的共同努力與配合.建議教師做好如下幾個方面工作,深入研究教學有效銜接,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
(1)樹立意識
教師要樹立研究教學銜接的意識,并在教學中去實踐.有了教學銜接的意識,教學設計會更順暢,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會更愿意學習,更有信心學習.基于學生現(xiàn)狀設計的、銜接良好的教學會更加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知識構建和方法的習得,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教師要有大局意識,不要只看到本學段學科教學要求,也不要只是盯住本學段的考試,而是應該著眼于立德樹人這個大局,著眼于服務學生更好發(fā)展這個長遠目標.這樣教師才能夠沉下心來研究教學,從容應對教學中的挑戰(zhàn).
(2)重視交流
小學和初中教師要加強交流,互相了解彼此學段的課程標準、教學要求、考試要求、教學現(xiàn)狀等.初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小學階段學了些什么,學生掌握到什程度,與初中有多大的臺階.小學科學教師要了解物質科學領域、生命科學領域、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技術與工程領域對應初中階段什么知識的學習,要求學到什么程度.互相了解之后,教學實踐才能更有效銜接.
建議:初中和小學教師,能夠定期交流,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的真實狀況,獲取一些文獻研究不能得到的真實、有效的信息;初中和小學教師可以定期開展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互相了解彼此學段的真實課堂.
(1)重視實踐
小學階段學生認識事物、感知外界主要靠抽象思維,需要學生積累大量的感性經(jīng)驗,并以此為支撐才能升華到理性知識的認知.建議教學中教師多設計一些實驗、制作的活動,讓學生廣泛參與、親身體驗,要重視學生,讓學生通過觀察、動手操作等實踐,然后歸納、提煉出相應的概念、知識,即多采用歸納教學法,小學生科學課應避免過多的理論介紹.
(2)重視興趣
有興趣學生學習才有內(nèi)生動力,學生才愿意跟上教師的節(jié)奏,學習遇到動力時,才有耐心、毅力去突破.小學生充滿好奇心,低、中年級是興趣孕育期,而高年級是培養(yǎng)興趣的關鍵時期、黃金時期.小學科學教學要特別重視保護學生的好奇心,要特別重視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教學中,一方面教學內(nèi)容的呈現(xiàn)應該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特點,避免文字過多,而應該采用圖文并茂,色彩鮮艷;其次,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的教學活動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喜好.
(3)重視長遠
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為了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應該清楚,小學科學是為了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讓學生具備初步的科學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為中學階段進一步學習相關學科夯實基礎.教師具備這樣長遠的眼光,在教學設計時,就會跳出學段的限制,不局限于小學科學的教學要求,而是更多地考慮如何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著眼于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基.
(1)重視基礎
重視基礎,從基礎開始教學,學生才容易學懂弄通.避免臺階太高而心生畏懼,產(chǎn)生厭學心理,喪失興趣與信心.重視基礎要求教師設計教學時知識起點要低,畢竟初中學生知識儲備有限、掌握的科學方法有限,低起點才符合學生基礎,才貼近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這需要教師更深入研究小學和初中物理的有效銜接,拿捏好低起點與避免簡單重復小學科學教學內(nèi)容之間的關系.
(2)重視體驗
初中階段學生雖然抽象思維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是思考問題仍然以形象思維為主,學生認識客觀規(guī)律時仍然需要借助實驗、實物、生活實例等構建具體情境,積累感性經(jīng)驗.因此,建議初中物理教學多設計一些實驗,充分發(fā)揮實驗對物理教學的作用;多列舉生活實例,強化物理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親近物理.這些策略能夠為學生搭建腳手架,讓學生在“做中學”,讓學生在聯(lián)系生活中學,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習得科學方法,在學習中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
(3)重視方法
科學方法的掌握是學生遷移、運用物理知識的重要前提.只有掌握方法才能悟透物理知識,只有對物理知識融會貫通,遷移運用才能實現(xiàn).能夠遷移運用知識,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才算得到落實.方法教育的過程其本質是學生構建知識的過程,知識的構建為載體,學生體驗、感悟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和無窮魅力.初中物理教師應在教學中重視方法的教育,將方法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并在教學過程中凸顯出來,讓學生學習方法的名稱、運用方法的操作過程,在學習一段時間后可以一種方法為主線梳理概念、規(guī)律進行復習.另外,重視方法教育就需要重視方法教學與小學科學的銜接.需要梳理小學科學,學生在何處學習了哪種科學方法,學生掌握得怎么樣,與初中有何不同,在此基礎上展開方法教育的教學設計.
(4)重視過程
學生經(jīng)歷完成知識建構過程才能夠深刻理解知識,并領悟知識承載的方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需要教師基于學習內(nèi)容、學生已有基礎設計探究環(huán)節(jié),以任務驅動學生思考、學習.從這個角度看,重視知識的構建過程,其本質是體現(xiàn)“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將課堂還給學生,把思考的機會還給學生,把動手實踐的機會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經(jīng)過深入思考學生的學習才有深度,才能掌握知識的本質,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才算是得到有效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