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萍
(宜興市萬石鎮(zhèn)衛(wèi)生院B超室 江蘇 宜興 214212)
子宮附件囊性占位是由炎癥或內分泌失調引起的常見婦科病變類型[1]。子宮附件主要包括子宮兩側的輸卵管和卵巢[2]。當患者在炎癥、產科手術感染、安置宮內節(jié)育器時未嚴格進行無菌操作或安置后未注意個人衛(wèi)生時,易導致子宮附件囊性占位的發(fā)生,同時在日常生活中久坐、常穿緊身褲等生活習慣也是子宮附件囊性占位的發(fā)病因素。患者常見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輸卵管積液、囊腺癌、卵巢囊腫蒂扭轉等疾病。在臨床上,相關疾病的診斷金標準為病理檢查,但其常因為診斷時間較長,且檢查有創(chuàng),患者常對檢查產生抗拒心理,因此檢查相關過程中依從性不高甚至拒絕檢查,影響疾病的診斷,耽誤患者的疾病診治,影響預后。而超聲檢查具有無創(chuàng)安全的優(yōu)點,且檢查時間較短,通過影像學手段準確地反映患者病變組織的位置、囊腫大小和性質,具有診斷價值。本次研究著眼于此,研究分析超聲診斷在子宮附件囊性占位中的診斷價值和安全性。
選取于2019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15例經陰道超聲提示存在子宮附件囊性占位的患者,年齡21~56歲,平均年齡(42.12±3.56)歲,病程3個月~12年,其中下腹疼痛43例,陰道少量出血37例,白帶異常13例,內診檢查可疑附件囊性包塊22例。主要病因包括:產科手術感染39例,經期同房26例,炎癥蔓延29例,分娩或流產21例。
對所有患者進行陰道超聲檢查:在檢查前叮囑患者排空小便,同時準備好相關器具,檢查時引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后,在彩色多普勒超聲儀(型號:E8C,探頭頻率:8 MHz)的探頭上套好一安全套,涂抹適量的耦合劑,緩慢輕柔置入患者陰道內部后轉動探頭,先用二維超聲檢測患者子宮附件周圍情況,發(fā)現病變區(qū)域后進行詳細檢查,并記錄好病變區(qū)域的情況,然后使用多普勒彩色超聲,觀察其血流情況,結束檢查后提供紙巾給患者,擦拭殘留耦合劑,綜合檢查情況進行分析,得出檢測報告。
本實驗中的觀察指標主要包括:(1)超聲檢查與臨床綜合診斷結果比較:比較陰道彩超檢查與臨床綜合診斷結果相比,對于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輸卵管積液、囊腺癌、卵巢囊腫蒂扭轉以及附件炎性包塊的檢出率。(2)包裹性積液檢出率比較:比較超聲檢查和穿刺檢查對于包裹性積液的檢出率。
經由SPSS 22.0進行數據分析,對以率(%)表述的計數資料予以χ2檢驗,結果呈現P<0.05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超聲檢查與臨床綜合診斷結果發(fā)現,超聲檢查對于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輸卵管積液、囊腺癌、卵巢囊腫蒂扭轉以及附件炎性包塊的檢出率與臨床綜合診斷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超聲檢查與臨床綜合診斷結果比較
比較超聲檢查和穿刺檢查對于包裹性積液的檢出率發(fā)現,兩組的檢查結果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2。
表2 包裹性積液檢出率比較[n(%)]
子宮附件主要出現的病變包括附件炎和附件區(qū)包塊,附件區(qū)的包塊如輸卵管積液、囊腺瘤、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卵巢血腫等統稱為子宮附件囊性占位[3]。子宮內膜異位囊腫主要由于子宮內膜脫位后移植或經淋巴管、靜脈遷移在腹膜、卵巢或其他系統生長形成囊腫,引起患者陰道出血等現象[4]。輸卵管積液主要由輸卵管有炎癥,內膜腫脹、間質滲出,未得到有效治療時,炎癥自行消退后在腔內形成漿液或膿液;且附件炎癥若長期不愈,則形成炎性包塊,嚴重者導致不孕[5]。當卵巢囊腫引起卵巢重量增加、體積增大時,常導致卵巢囊腫蒂扭轉的發(fā)生;囊腺癌也存在大量囊腔,囊腔內充滿黏液。子宮附件囊性占位常導致患者出現下腹疼痛、陰道少量出血和白帶異常等癥狀,若不及時治療常引起患者子宮附件的粘連以及炎性因子的堆積,影響患者的生育功能,嚴重者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對于患者子宮附件囊性占位的診斷,以及其具體病癥的明確和治療,對于患者的生殖系統健康十分重要。臨床上主要有手術病理檢測、臨床穿刺、超聲隨訪觀察等檢查方式[6]。診斷的金標準為病理學檢查,通過有創(chuàng)的檢查進行分析得出診斷結果,但該方式由于診斷結果得出時間較長,不利于疾病的及時治療,且有創(chuàng)性對于患者的傷害較大,不利于臨床治療和預后。
超聲檢查作為一種安全便捷的方式,具有操作簡單、可重復性和無創(chuàng)等諸多優(yōu)點,能夠為子宮附件的囊性占位提供診斷依據。采用超聲檢查,經陰道將探頭緊貼宮頸,可以準確地觀察病變部位的具體位置、病變范圍、包塊大小和回聲類型[7-8]。超聲檢查可以通過各種疾病不同特征性超聲圖像,在無創(chuàng)的前提下,對于患者進行快速高效的診斷。輸卵管積液在超聲聲像圖中,在子宮旁呈彎曲腸管樣,邊界清晰,卵巢清晰可見。而子宮內膜異位囊腫患者的子宮附件常為無回聲包塊,且因患者激素變化而出現周期性變化;囊腺癌病灶界限不清,由于腺上皮細胞出現囊腫,超聲聲像圖下可見內部回聲粗點;卵巢囊腫蒂扭轉包膜完整,表面光滑,且活動度較大,在超聲下可見腹部囊腫位置存在雙層囊壁,通過超聲可與闌尾囊腫、異位妊娠等相鑒別,避免誤診的發(fā)生;且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病變部位的血流灌注情況,對于微小的血管和低速血液也具有良好的識別作用,且不受角度的影響,可以幫助早期明確囊性包塊的性質,診斷疾病更為明確和全面,并為之后可能采用的手術治療提供手術依據和參考,避免患者在手術中出現血流不止的情況,保證患者的安全性。
在本次實驗中,采用超聲檢查,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誤診2例,均被誤診為囊腺瘤;輸卵管積液誤診1例,被誤診為附件炎性包塊;囊腺癌誤診2例,均被誤診為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卵巢囊腫蒂扭轉誤診1例,被誤診為子宮內膜異位囊腫;附件炎性包塊誤診1例,被誤診為卵巢囊腫蒂扭轉,但對比超聲檢查與臨床綜合診斷結果對于各疾病的檢查結果,并無顯著差異(P>0.05),提示超聲檢查對于子宮附件囊性占位的診斷具有較高的檢出率,在臨床上具有良好的參考價值。而對于一些難以通過單一的檢查技術進行確診的疾病,可進行結合臨床體征以及其他檢測手段的結果進行綜合分析,以提高臨床對于子宮附件囊性占位疾病的診斷準確率。在對于包裹性積液的檢查中,超聲檢查和穿刺檢查對于包裹性積液的檢出率并無顯著差異(P>0.05),且相較于穿刺檢查,超聲檢查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預后。
綜上所述,在對于子宮附件囊性占位的診斷中,超聲檢查可有效地顯示相關病變,檢出率較高,且超聲診斷具有無創(chuàng)性,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相關診斷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