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
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恰逢其時。學習黨史的根本目的是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如何保證學習成效,做到學有所用、用有所成?這場考試的成績優(yōu)劣,要通過黨員干部工作作風是否有改進、工作實績是否有成效、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來檢驗評判。
判斷成效大小的標準,一是要以“作風”評判,檢驗擔當能力。這次黨史學習教育是對黨員干部理想信念的再鍛造,是對全面從嚴治黨的再動員,是對人民至上執(zhí)政理念的再鞏固,是對黨員干部擔當作為的再激勵。要通過黨史學習,深刻領悟一代代共產黨人埋頭苦干、擔當作為的優(yōu)良作風和光榮傳統(tǒng),積極錘煉過硬作風,發(fā)揚奮斗精神,面對風險挑戰(zhàn)敢于迎難而上,面對矛盾問題能夠積極作為,用沖天干勁擔負起時代重任。二是要以“實績”評判,檢驗發(fā)展成效。黨史學習教育效果如何,要看是否干出一番事業(yè),是否取得了改革發(fā)展的具體成效。要通過這次黨史學習教育,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堅持以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為基本取向,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結合,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想大局、顧大局、謀大局,以釘釘子精神抓好穩(wěn)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wěn)定各項工作,實實在在地兜住民生底線,穩(wěn)住經濟基本盤,積蓄未來發(fā)展勢能,把發(fā)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三是要以“民心”評判,檢驗服務水平。要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是否共享到改革發(fā)展成果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是否取得實效的最終判斷標準。開展好“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發(fā)展成就。主動到群眾中去,到基層一線去,汲取人民智慧。自覺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切實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積極回應群眾的關切和期盼。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不斷增強群眾對黨的信任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