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琦 邵亞敏 舒 彥 任黎剛
浙江省立同德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12
逼尿肌活動低下(DU)是由于膀胱逼尿肌收縮力減弱或收縮持續(xù)時間縮短,導致正常排尿時間段內(nèi)膀胱排空延遲或不能完全排空的一種臨床常見的膀胱功能障礙。目前,關(guān)于DU的治療尚未形成有效統(tǒng)一的治療方案,尚無確切有效的口服藥物,臨床上現(xiàn)階段采用的毒蕈堿受體激動藥及膽堿酯酶抑制藥效果有限,且不良反應較多。筆者采用中藥敷臍配合無菌間歇導尿的方法治療男性膀胱逼尿肌活動低下,收效較好?,F(xiàn)報道如下。
1.1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2014版)》中DU的診斷標準[1]。②本院門診就診的男性DU患者;③年齡18至65周歲;④病程至少1個月;⑤知情同意,自愿參加。
1.2 排除標準:①中藥過敏者;②合并其它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③精神疾病者。
1.3 一般資料:50例均為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門診收治的男性DU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5例,平均年齡47.50±15.67歲。對照組25例,平均年齡50.67±17.0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結(jié)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2.1 對照組:接受無菌間歇性導尿治療及常規(guī)護理。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行中藥敷臍治療。中藥敷臍方組成:黃芪15g,烏藥、益智仁、白及各10g,沒藥、乳香各5g,炒制后搗碎研磨成粉,混合后取3g粉末以陳醋調(diào)制成糊狀,敷貼在患者臍部,以無菌紗布覆蓋,之后用膠布固定,將溫度為40℃的暖水袋在紗布之上熱熨。每天敷2次,每次持續(xù)30min,每天換藥1次,10天為1療程,療程間隔3天,每2療程為1治療周期。
3.1 觀察指標:干預2療程后評價兩組綜合療效、膀胱殘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的改善情況。其中綜合療效可分為治愈、顯效、有效及無效。具體評定標準參照《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2014版)》[2]。
3.2 統(tǒng)計學方法: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3.3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3.4 兩組膀胱殘余尿量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膀胱殘余尿量比較(±s,ml)
表2 兩組患者膀胱殘余尿量比較(±s,ml)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干預后103.37±30.38*▲122.70±32.54*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25 25干預前162.67±46.33 159.00±49.00
中藥敷臍治療是中醫(yī)學中的外治方法,治病理論的基礎(chǔ)為中醫(yī)經(jīng)絡以及臟腑學說。臍是胚胎發(fā)育中腹壁閉合的最后位置,具有表皮角質(zhì)層薄弱的特點,藥物易滲透進入角質(zhì)層,相比其他位置外敷具有藥物利用率與吸收率更高的優(yōu)點。在中醫(yī)經(jīng)絡學中,臍對應的穴位為神厥穴,通過藥物刺激可刺激經(jīng)脈中的氣運行,提高臟腑氣血的運行功能。敷臍方中黃芪具有益氣助陽、養(yǎng)腎健脾的功效,烏藥可以止痛行氣、散寒溫腎,益智仁能補陽溫腎、縮尿固精,白及有消腫生肌及止血收斂的作用,配合沒藥與乳香的生肌行氣化瘀的功效。全方針對患者腎氣不足、膀胱不固的特點,補足腎氣而使膀胱固攝有權(quán)、開合有度??梢姡\用中藥敷臍聯(lián)合無菌間歇性導尿治療男性膀胱逼尿肌活動低下,能夠有效緩解臨床癥狀,降低膀胱殘余尿量,療效確切,值得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