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仙
金華市中心醫(yī)院 浙江 金華 321000
本觀察評價小兒咳喘靈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CVA)的療效及對免疫功能、慢性炎癥反應的影響,以期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入我院2018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CVA患兒10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2.5~12歲,平均6.62±2.03歲;病程3~15個月,平均7.79±2.30個月;病情分級:輕度32例,中度18例。觀察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2歲10個月~11.5歲,平均6.51±2.24歲;病程2~17個月,平均7.57±2.21個月;病情分級:輕度31例,中度19例。兩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 入選標準:①經臨床表現(xiàn)、既往病史、實驗室檢查等確診為CVA;②年齡≤12歲;③入組前未接受其他治療;④患兒智力、精神無異常,家屬知情同意。
兩組均予以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包括利巴韋林或炎琥寧抗病毒、阿奇霉素或頭孢抗感染、氨茶堿解痙平喘以及酌情進行吸氧、超聲霧化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和支持療法。觀察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予以小兒咳喘靈顆粒(10g/包)口服治療,用藥方法:2~4歲,1.5包/次;5~7歲,2包/次;>7歲,3包/次;3次/d。10d為1個療程,兩組均觀察2~3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①記錄兩組癥狀消失時間及不良反應情況;②測定免疫球蛋白A(IgA)、IgG和IgE水平;③炎癥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4(IL-4)、IL-6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④隨訪6個月,統(tǒng)計疾病復發(fā)情況。
3.2 療效判定:顯效:治療7d內咳嗽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停藥2周后未見發(fā)作;有效:治療10d內各項臨床癥狀明顯緩解,持續(xù)治療1個月內癥狀消失,停藥1周后未見復發(fā);無效:改善尚未達上述標準,或治療超過3個療程癥狀無明顯改善或加重。
3.3 統(tǒng)計學分析:通過Excel 2003建立數(shù)據(jù)庫,將整理的數(shù)據(jù)錄入計算機后采用SPSS 25.0軟件進行分析,檢驗標準α=0.05;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照組癥狀消失時間10.01±3.30天,觀察組為5.58±1.19天;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8例發(fā)生不良反應,觀察組僅1例,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3.5 兩組臨床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3.6 兩組免疫功能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277.18±63.52#201.64±46.13#例數(shù)50 50 IgA(g/L)治療前1.10±0.29 1.08±0.25治療后1.32±0.31#1.61±0.28#IgG(g/L)治療前7.09±1.27 7.14±1.23治療后9.26±1.88#11.05±1.94#IgE(U/ml)治療前341.62±87.46 343.08±88.37
3.7 兩組慢性炎癥反應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ng/L)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ng/L)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治療后2.73±0.42#1.81±0.33#例數(shù)50 50 IL-4治療前17.94±4.04 18.36±4.23治療后10.50±2.38#7.84±2.16#IL-6治療前44.82±8.19 45.14±8.37治療后28.98±6.24#17.65±4.73#TNF-α治療前3.84±0.51 3.87±0.55
3.8 兩組復發(fā)情況比較:隨訪6個月,觀察組中2例復發(fā),復發(fā)率4%(2/50);對照組中11例復發(fā),復發(fā)率22%(11/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CVA是小兒常見病,臨床表現(xiàn)以反復、持續(xù)咳嗽為主,咳嗽多在晨起或夜間發(fā)生,或者活動后加劇,多不伴有喘息,對患兒的呼吸道、肺部等損傷較大,嚴重時會導致肺氣腫,降低患兒的免疫力[1]。對于小兒CVA,臨床上常遵循哮喘的治療原則進行治療,即采用支氣管擴張劑、白三烯受體拮抗劑、變態(tài)反應炎性介質阻滯劑甚至糖皮質激素治療,雖可使病情緩解,但停藥后易復發(fā),甚至還可能轉化為典型哮喘,且副反應較大,影響患兒治療依從性,遠期療效不理想。
中醫(yī)學理論認為,CVA屬“哮咳”“風咳”等范疇,病位主要在肺,病理因素為風、痰、瘀,發(fā)病機制主要為風、痰、瘀阻于肺,受到外邪風寒、過敏原等侵襲,導致肺氣失宣,引動體內伏痰,風痰瘀交互,阻于氣道,氣道痙攣,氣機升降不利,發(fā)為胸悶、咳嗽[2]。因此,治療當以清肺化痰、祛風解痙為法。小兒咳喘靈為中藥制劑,主要成分為麻黃、石膏、苦杏仁、瓜蔞、板藍根、金銀花、甘草等,其中麻黃發(fā)汗解表、宣肺平喘;石膏善清瀉肺胃之熱,與麻黃合用可清解氣分實熱;苦杏仁降氣止咳平喘;瓜蔞可清熱滌痰,寬胸散結;板藍根、金銀花清熱解毒,同時具有抗炎、免疫調節(jié)作用;甘草鎮(zhèn)咳祛痰,且具有激素樣作用,能減輕炎癥反應。全方標本兼治,共奏清宣肺熱、止咳平喘之效?,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抑制效應器官反應、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等藥理作用,可使抗原刺激反應明顯減輕,有效保護肥大細胞免受抗原的攻擊,從而發(fā)揮抗炎、抗變態(tài)反應作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患兒機體免疫力,緩解病變部位炎性介質的釋放,加快其排泄,進而抑制咳嗽的發(fā)生[3]。觀察結果顯示,應用小兒咳喘靈治療小兒CVA,臨床癥狀消退快,療效好,安全性高,復發(fā)率低,并能改善患兒的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應,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