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風(fēng)
我將拍攝昆蟲當作是回味童年:小時候,我喜歡在草叢中捉蛐蛐兒,夕陽下追著蜻蜓奔跑,在花叢中潛伏、躡手躡腳地走近落在花朵上的蝴蝶,在樹上找尋躲藏的天?!觊L些后,我便運用手中的相機,以微觀的視角記錄大自然中微小鮮活的生命,轉(zhuǎn)眼已經(jīng)拍了近十年。
昆蟲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每一個角落,在自然法則里優(yōu)勝劣汰,自由繁衍。這些“小精靈”神奇的生命周期大有可觀,每一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美,從中展現(xiàn)出的頑強的生命意志,令人嘆為觀止。它們是那樣生動、可愛、多姿多彩,使我想盡可能地留下它們最真實的模樣,定格它們與自然相得益彰之美。
蝴蝶是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錘角亞目動物的統(tǒng)稱。它們色彩鮮艷,翅膀和身體有各種花斑,體形多在5厘米~10厘米之間,軀干由頭、胸、腹組成,另有兩對翅、三對足。最大的蝴蝶展翅可達28厘米~30厘米,最小的只有0.7厘米左右。為了避害求存,蝴蝶幼蟲進化出十分有趣的自衛(wèi)方式,除用警戒色和擬態(tài)嚇退外敵,還有其它本領(lǐng):例如,鳳蝶幼蟲在其前胸前緣、背部中央,藏有一對平時縮在體內(nèi)備而不用的“臭角”,當其受驚時,叉形臭角立即向外翻出,臭液揮發(fā),惡臭難聞,使敵厭棄而免受其害。我曾有幸記錄下柑橘鳳蝶幼蟲翻出臭角時的模樣,五對短胖小足緊緊抱著綠植枝條,高昂起圓腦袋,吐出半透明的“信子”,別有一番憨厚可愛。
拍攝蝴蝶成蟲更需靜心與耐心,若驚動它們,絕佳的拍攝機會也會隨之“飛走”。
2020年5月的一個清晨,我獨自背上攝影包,走進遼寧省鞍山市千山的森林之中。此行并沒有明確拍攝目的,我邊走邊四下觀察,生怕錯過昆蟲的影跡,但經(jīng)過近2小時的跋涉,仍然沒有收獲。彼時天氣炎熱,陽光下沒有一絲風(fēng),我找了處有樹蔭的地方坐下歇息,令人驚喜的是,此時左前方10余米處,正巧輕飄飄飛來一只蝴蝶。我定睛細看,認出“來者”是只雄性絲帶鳳蝶:前翅前緣為黑色,外緣有條狹窄黑帶,尾突細長如飄帶,飛行時輕而緩。它圍繞著一從灌木盤旋,像在自娛自樂地舞蹈。
端起相機,我慢慢走向盤旋空中的絲帶鳳蝶,靠近灌木叢,又猛然發(fā)現(xiàn)在灌木叢的隱蔽處,還落著另一只蝴蝶——是一只雌性絲帶鳳蝶,其模樣與雄蝶相差無幾,前翅外緣、亞外緣各具一條黑色橫帶,后翅外緣邊黑色。怪不得雄蝶一圈圈地在灌木叢上方盤旋,原來它早已發(fā)現(xiàn)雌蝶。過了一會兒,雌蝶忽然飛了起來,并沒有飛遠,只落在臨近的另一根枝條上,而雄蝶明顯加快了煽動翅膀的頻率。如此來來回回若干次以后,雌蝶終于飛出灌木叢,雄蝶瞬間呼嘯而來,將雌蝶撲到地面。雌蝶卻好像不喜歡它,掙扎著逃離片刻,又再次被撲倒。雄蝶此時好似以渾身解數(shù)“耍狠”“逗樂”,這才討得歡心,與雌蝶糾纏交尾。之后,雌蝶便帶著雄蝶飛到附近的灌木叢,擇一枝條落下,享受屬于它們的美好。我則抓緊時間按下快門,便有了這張絲帶鳳蝶交尾圖。
飛蛾是蝴蝶的近親,它們的幼蟲都是植食性,多為農(nóng)業(yè)害蟲;成蟲都有三對足,體表及翅上布滿鱗片,口器為虹吸式。不同的是,多數(shù)蝴蝶翅膀正面的鱗粉色澤亮麗,有頂端膨大的棒狀觸角,休息時,四翅合攏,豎立于背上,只在白天活動;蛾類則不分晝夜地飛,它們軀干部有濃密的絨毛,觸角頂端呈針尖樣彎曲,或整個觸角呈羽毛狀,休息時,通常將四翅平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