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安,李玉霞,白 彥,趙 蓉
(大同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山西 大同 037000)
良性前列腺增生癥(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見病。此病的發(fā)病率可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而增加。此病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尿頻、夜尿增多、排尿困難、排尿痛等,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1]。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內,臨床上主要是采用經尿道等離子前列腺電切術(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治療BPH。該手術具有操作簡單、費用低等優(yōu)點。但近年來該手術的局限性逐漸凸顯,如切除前列腺組織不徹底、術中的出血量難以控制等[2]。另外,該手術也不適用于前列腺體積過大或高齡患者。近年來,經尿道等離子前列腺剜除術(Transurethral enucleation and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ERP)在BPH 的治療中逐漸得到應用。本文主要是比較用TUERP 與PKRP 治療BPH 的效果。
將我院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期間收治的80 例BPH 患者納入本研究。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BPH 的診斷標準,且經B 超檢查、直腸指診、體格檢查及實驗室檢查等得到確診;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病歷資料完整且認知功能正常;了解本研究內容,并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合并有惡性腫瘤、阿爾茨海默病、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或肝腎疾??;存在凝血功能障礙;對本研究存在明顯的抵觸情緒。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其分為TUERP 組與PKRP 組,每組各有40 例患者。PKRP 組患者的年齡為59 ~74 歲,平均年齡為(63.41±3.24)歲;其平均病程為(5.30±1.47)年。TUERP 組患者的年齡為58 ~73 歲,平均年齡為(64.05±3.33)歲;其平均病程為(5.15±1.36)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PKRP 組患者的治療方法 對PKRP 組患者進行PKRP,方法是:對患者進行連續(xù)硬膜外麻醉,麻醉起效后將其體位調整至膀胱截石位。經尿道插入F26 電切鏡外鞘和奧林巴斯等離子電切鏡,使電切鏡的鏡頭到達膀胱內。在電切鏡下觀察膀胱的情況,并確定雙側輸尿管開口的位置。找到精阜所在的位置后觀察前列腺增生的狀況。將電切的功率設為160 W,將電凝的功率設為80 W。將鏡鞘退至精阜所在的位置,并將其作為遠端標志物。在5 點鐘、7點鐘的位置縱行切開前列腺,形成一條“V”字形溝,深度達到前列腺外科包膜。將增生的前列腺中葉切除,在12 點鐘位置切開前列腺切至外科包膜。在5 點位置逆時針切除列腺左側葉,在7 點位置順時針切除列腺右側葉,于12 點鐘位置完成匯合。對前列腺尖部進行修剪,待確認無活動性出血后粉碎并吸除前列腺組織,退出手術器械。
1.2.2 TUERP 組患者的治療方法 對TUERP 組患者進行TUERP,方法是:協(xié)助患者取側臥位,對其進行連續(xù)硬膜外麻醉。麻醉起效后將其體位調整至膀胱截石位,進行常規(guī)的消毒鋪巾。經尿道插入F26 電切鏡外鞘和奧林巴斯等離子電切鏡,使電切鏡的鏡頭到達膀胱內。在電切鏡下觀察膀胱壁黏膜的狀態(tài),確認有無膀胱結石、膀胱真性憩室、膀胱壁小梁小房形成、膀胱腫瘤等,并找到雙側輸尿管開口的位置。在膀胱頸口5 點鐘及7 點鐘的位置縱行切開2條“V”字形溝,深度達到前列腺外科包膜。在前列腺外科包膜處通過鏡鞘推剝的方式將前列腺中葉完整切除,并將其推送至膀胱內。將鏡鞘回撤至精阜的位置,在5 點鐘位置以鏡鞘逆時針推剝的方式沿著前列腺外科包膜對腺體進行推剝,一直推剝至12 點鐘位置。采用相同的方法對前列腺的對側葉進行處理,在12 點鐘的位置完成匯合。將兩側前列腺葉均推入膀胱內,用組織粉碎器進行粉碎,吸出膀胱后送至病理科進行檢查。最后進行止血處理,退出手術器械。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及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術后1 個月,比較兩組患者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表(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的評分[3]。IPSS 的最高分為35 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前列腺增生的癥狀越嚴重。
用SPSS 22.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用χ2 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UERP 組患者手術的時間短于PKRP 組患者,其術中的出血量少于PKRP 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及術中的出血量(± s )
表1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的時間及術中的出血量(± s )
組別 例數(shù) 手術的時間(min) 術中的出血量(mL)PKRP 組 40 57.24±9.18 97.69±22.54 TUERP 組 40 41.12±4.98 82.64±16.28 t 值 6.725 7.131 P 值 <0.05 <0.05
術 后1 個 月,TUERP 組 患 者 平 均 的IPSS 評 分為(5.72±1.66)分,PKRP 組 患 者 平 均 的IPSS 評 分 為(8.71±2.51)分,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1.369,P<0.05)。
TUERP 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PKRP 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BPH 是中老年男性常見的一種泌尿生殖系統(tǒng)疾病。有報道稱,50 歲以上的男性BPH 的發(fā)病率超過50%。對此病患者進行保守治療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其臨床癥狀,但無法做到根治,其病情易反復發(fā)作。通過外科手術將前列腺切除是臨床上治療BPH 的重要手段[4-5]。過去,臨床上常采用PKRP 治療BPH。但隨著該手術的廣泛應用,其存在問題(如術中的出血量大、易引起電切綜合征和尿道狹窄、術后殘留的前列腺組織會繼續(xù)增生等)也日益凸顯[6]。近年來,TUERP 在BPH 的治療中逐漸得到應用。本研究的結果顯示,TUERP 組患者手術的時間、術中的出血量、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和術后1 個月的IPSS 評分均優(yōu)于PKRP 組患者。這說明,與用PKRP 治療BPH 相比,用TUERP 治療該病的效果更好。在進行TUERP 時,等離子雙極線路能精確地對出血點進行止血,且電極表面的溫度僅為40℃~70℃,基本不會損傷前列腺周圍的組織(如尿道、外括約?。┖蜕窠洠茌^好地控制術中的出血量,降低患者術后尿失禁、尿道狹窄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7]。進行該手術時可沿著前列腺外科包膜將腺體剜除,既能保證徹底剜除前列腺組織,又能提高手術操作的安全性[8]。另外,進行TUERP 只需對手術區(qū)域的主干血管進行處理,可縮短手術的時間。
綜上所述,與用PKRP 治療BPH 相比,用TUERP 治療該病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病情,減少其術中的出血量,縮短手術的時間,降低其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