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德州,劉 靖
團體體育活動在成年人終身教育和提高生活質(zhì)量中的重要性研究
龐德州,劉 靖
常州大學懷德學院體育部,江蘇 泰州,214500。
在當代社會的背景下,終身教育的概念日益重要,涉及到個人發(fā)展和生活質(zhì)量的社會和職業(yè)生活的許多方面。從生活質(zhì)量的角度來看,永久成人教育必須解決休閑體育活動的問題,尤其是團體活動。這些類型的體育活動,除了具有生理,身體和運動方面的益處外,還具有與心理和社會領(lǐng)域相關(guān)的強烈的教育價值。本文運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diào)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與邏輯分析法等方法,試圖找到在成年人的意識中反映娛樂性團體活動的社會心理影響的方法。同時分析在具有競爭性成分的團體體育活動(例如體育比賽)與沒有競爭性成分的團體體育活動(團體健身計劃)之間發(fā)生的上述問題之間的差異。
團體體育活動;終身教育;繼續(xù)教育生活質(zhì)量;成年人
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要求個人需要具有多項技能,包括心理(適應不斷變化的能力,高抗壓力等)、生物學(功能和運動潛能)的技能以及體育運動技能等[1]。在這種情況下,終身教育勢在必行。繼續(xù)教育的觀念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出現(xiàn)在法國,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繼續(xù)教育是學校教育之后面向社會的終身教育活動,體育教育是這一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終身教育追求的目標旨在獲取信息,知識和技能,以使受試者更好地適應嚴酷的社會職業(yè)生活。終身學習自然包括成年人的休閑體育活動??臻e時間對社會和個人都是一個問題,是生活水平的組成部分,因此也是生活質(zhì)量的組成部分。從這個角度看,成年人在業(yè)余時間進行的體育運動,是極為重要的[3]。
該研究是在南京市玄武區(qū)的86名受訪者中進行的,其中包括51名男性和35名女性,他們是休閑體育活動的成年人。在86名受試者中,有53名經(jīng)常性進行體育運動,包括球類(排球、足球和籃球等),團體健身計劃(力量訓練,有氧訓練,健身球,伸展運動等)等20多種運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體育學院圖書館相關(guān)書籍以及中國知網(wǎng)等權(quán)威網(wǎng)站數(shù)據(jù)庫搜集相應信息,為本研究的進行打下深厚的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diào)查法 本研究是基于問卷的調(diào)查。問卷包括與研究概念有關(guān)的11個項目,每個項目對應于旨在持續(xù)發(fā)展和改善多邊人格或社交技能并產(chǎn)生強烈社會影響的一組需求。要求受試者對休閑體育活動在滿足這些需求方面的重要性進行評分,并因此評估其在終身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從而改善生活質(zhì)量。選擇是單項的,封閉的,選用Likert 評分量表的方式,將每個陳述的有效程度評分為1到5(1=無影響,2=最小影響,3=中等影響,4=高影響,5=最大影響)。為確保問卷的有效性,邀請了南京體育學院、南京大學的4位專家審核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樣本的選取采用紙質(zhì)問卷發(fā)放的方式,以南京市玄武區(qū)成年人為問卷發(fā)放對象。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調(diào)查研究對象的心理壓力,比較客觀地反映真實的相關(guān)情況,評定量表采用無記名的方式進行。共發(fā)放90份,回收有效問卷86份,回收率為95.56%。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充分利用SPSS等統(tǒng)計工具,結(jié)合相關(guān)統(tǒng)計學原理和算法,對于搜集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歸納,使數(shù)據(jù)顯示更為直觀。
1.2.4 邏輯分析法 在文章撰寫的過程中,對相關(guān)的文獻資料和收集的數(shù)據(jù)、信息等進行概括、歸納和分析,分析團體體育活動在成年人終身教育和提高生活質(zhì)量中的重要性。
在對獲得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之后,根據(jù)團體體育活動對滿足 11 組需求的貢獻做出綜合排名。該排名基于計算各組需求獲得的平均分數(shù)。每組需求的平均得分是通過將該組等分的總和除以受訪者人數(shù)。
表1 團體體育游戲活動對需求滿足的平均影響(N=86)
團體體育游戲活動,包括籃球、足球、排球等團體性體育運動。對于大多數(shù)受訪者來說,運動需求(伴隨運動的“健康狀態(tài)”)處于“高影響”(43.9%)或“最大影響”(41.5%)范圍內(nèi)。14.6%的受訪者表示是“中等影響”,而沒有受訪者選擇“最小影響”或“沒有影響”。
對醫(yī)療保健的需求,大多數(shù)受訪者強調(diào)團體體育游戲活動對滿足這一類需求的重要性“最大影響”為53.7%,“高度影響”為19.5%,“中等影響”為 22%。只有 4.9%的受試者認為此標準不重要,表明“影響最小”。
娛樂需求,團體體育游戲活動的實踐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這一類需求。因此,有39%的受訪者選擇了“最大影響力”,而 36.6%的受訪者選擇了“高影響力”,而“中等影響力”僅占 9.8%。
身心滿足度的需求,滿意度在團體體育游戲的影響力中排名第4,有36.6%的受訪者認為“最大影響力”,“高影響力”占31.7%和“中等影響力”占19.5%。其余12.2%的受訪者選擇了“影響最小”。
對地位的影響,相關(guān)的問題排在第5位,最多的受訪者選擇“中等影響”(43.9%)。在這里,我們注意到答案的分布范圍相對廣泛且均衡,“高影響力”和“最小影響力”的百分比相等(14.6%)。
溝通的需要,大多數(shù)受訪者認為,通過練習體育游戲和比賽可以很好地滿足溝通的需要。大部分受訪者選擇“高影響力”(36.6%),而“中度影響力”為26.8%,“最大影響力”為22%。有很大比例的受試者(9.8%)認為“沒有影響”,而4.9%的受試者選擇了“最小影響”。
競爭需求排在體系的較低部分,這一事實似乎表明,參與游戲?qū)κ茉L者而言比對勝利的渴望更為重要。共有 34.1%的受訪者選擇“高影響力”,但只有19.5%的受訪者選擇“最大影響力”,而29.3%的受訪者認為影響力是“中等”。
社會化/融合的需求,練習休閑運動游戲也可以滿足社會化和群體整合的需要。因此,有40.9%的受試者對該領(lǐng)域感到“高度影響”,有13.6%的“最大影響”和9.09%的“中等影響”。
自我挑戰(zhàn)/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在克服競爭中的局限性的自我挑戰(zhàn)的需求排名較低,與競爭需求相同,只有 9.8%的受訪者選擇了“最大影響力”,而34.1%的受訪者則選擇了“高度影響力”。
提高自我形象為常見的需求,其中“最小影響”,占34.1%,其次是“高影響”和“最大影響”,各占22%。
結(jié)盟/隸屬的需求,似乎沒有得到很大滿足,最大的份額(占受訪者的 29.3%)選擇了“中等影響力”。
表2反映了團體健身活動對需求滿足的影響。團體健身活動包括力量訓練,有氧訓練,健身球,伸展運動等有計劃的健身活動。在運動需求方面,與體育比賽一樣,團體健身活動,受訪者認為運動需求已得到最高滿足。沒有一個受訪者認為這不重要,只有10%的受訪者選擇了“中等影響”,而62.5%的受訪者則表示“最大影響”,而27.5%的受訪者則表示“高影響”。
表2 團體健身活動對需求滿足的平均影響(N=86)
身心滿足的需求排名第2,通過進行此類練習產(chǎn)生的身心滿足感與樂趣被45%的受訪者標記為“最大影響力”,被“高影響力”標記為 17.5%和“中等”影響的32.5%。其余 5%的受訪者表示“影響最小”。
對醫(yī)療保健的需求,45%的受訪者認為運動的衛(wèi)生價具有“最大影響”,其中40%的人表示對這組需求具有“高影響”。另有7.5%表示“中等影響”,與“最小影響”或“無影響”相同。
在自我挑戰(zhàn)/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方面,團體健身活動的實踐證明對這一需求的高度滿足,可以通過此類鍛煉的典型特征來解釋。大多數(shù)受試者(42.5%)認為團體健身計劃活動對此需求的影響具有“最大影響力”,而35%的人表示“高影響力”和 12.5%的“中等影響力”。只有10%的人選擇了“最小影響力”。
在改善自我形象的需求方面,團體健身活動的實踐很大程度上滿足了改善自我形象的需求,在此問題上有 37.5%的受訪者表示“有高影響”,在“最大影響”中占 22.5%,在“中等影響”中占17.5%。
娛樂的需求方面,該需求被排在團體健身所能滿足的最高需求之外,但它仍然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受訪者中,大多數(shù)選擇了“中等”或“高”影響(37.5%),而15%的受訪者選擇了“最大影響”。
社會化/融合的需要方面,團體健身計劃活動的實踐者比社交游戲的實踐者更能滿足社會交往的需求。受訪者提供的答案以相對平衡的方式分配,有25%的人選擇“高影響力”和“中度影響力”,有22.5%的人認為“無影響力”,有 17.5%的“最大影響力”和 10%的“最小影響力”。
溝通的需求,在健身方面,與在體育比賽中的需求相比,無論是對于體系結(jié)構(gòu)中的排名還是對于得分,這種需求都更低。25%選擇“高影響力”,“中度影響力”和“無影響力”。此外,有17.5%的人認為影響是“最大”,而有7.5%的人認為影響是“最小”。
結(jié)盟/隸屬的需求位于排名的下半部分,但是對于健身活動來說,這是可以預期之中的。5個選項中答案的分配是相當平衡的,選擇“高影響力”和“中等影響力”的占22.5%,“最大影響力”和“最小影響力”的占22.0%,“無影響力”的占15%。
對于競爭需求而言,團體健身計劃的實施自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競爭需求。42.5%的受訪者選擇“最小影響”,而32.5%的人選擇“無影響”。有12.5%的人選擇“中等影響”,7.5%的“高影響”但仍有8.5%的“最大影響”??赡苁窃诮∩碛媱澗毩暺陂g產(chǎn)生的,并激發(fā)了練習者與體育練習同仁競爭的野心。
在地位的需求方面,團體健身計劃的實踐最不能滿足這種需求,缺乏競爭優(yōu)勢可能是主要原因。35%的受試者表明滿足此需求“沒有影響”。選擇“最小”和“中等影響”的占27.5%,而只有 9.5%的累積百分比表示“高影響”或“最大影響”。
表3 團體休閑體育活動對需求滿足的平均影響(N=86)
在表3中,總結(jié)了兩個樣本一起記錄的平均分數(shù)。
運動的需求,包括在我們的遺傳密碼中,經(jīng)常被現(xiàn)代生活方式所忽略,可以通過考慮兩種休閑體育活動的形式得到最高滿足,在兩種排名中都被提到。
在集中排名中,對滿足醫(yī)療保健的需求排在第2位,這表明參加休閑體育活動的成年人員充分意識到體育鍛煉的衛(wèi)生價值和預防價值。
身心滿足的需求排名第3,娛樂的需求也比較靠前,這表明受訪者也出于純粹的快樂而進行這些活動,這不僅是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利益。
自我挑戰(zhàn)/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和改善自我形象的需求都處于適當?shù)奈恢?,這表明受訪者的心理和情感領(lǐng)域處于一種模仿,激活,流動和開放的狀態(tài),他們能夠通過從事團體休閑體育活動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在排名的下半部分,有關(guān)的需求,如溝通和交流的需求,社會化/融合的需求,團體休閑體育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也滿足了這種需求。
令人驚訝的是,對比賽競爭需求的滿足度,在平均影響中排名倒數(shù)第1,在團體體育游戲中的排名也沒有高。這表明,勝利不是休閑體育運動者的主要目標,而開心是最重要的。
今天,體育鍛煉已成為與國家政策和戰(zhàn)略有關(guān)的問題之一。人們對改善生活質(zhì)量的關(guān)注急劇增加,我國也將通過體育教育和體育活動改善生活質(zhì)量作為目標[4]。然而當前,關(guān)于生活質(zhì)量的研究聚集了社會科學,醫(yī)學,運動科學等多個領(lǐng)域的專家。因此,生活質(zhì)量是一個綜合概念,反映了整個社會系統(tǒng)[5]。體育學,無疑也是生活質(zhì)量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6]?;趩柧淼恼{(diào)查結(jié)果,我們可以看出,團體休閑體育活動在滿足個人多方面需求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包括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社會化等多方面,而這些多方面的需求正是生活質(zhì)量概念的綜合反映。與此同時,團體休閑體育活動的多種功能性也在對成年人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教育起著重要作用。以上調(diào)查有關(guān)結(jié)果,與耿業(yè)進、陳玉[7],張志勇[8],付江平[9],馬春林、趙學森[10]等的相關(guān)研究基本相似。
此外,根據(jù)本研究調(diào)查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競爭性成分的體育活動(例如團體體育游戲)與沒有競爭性成分的體育活動(團體健身活動)之間在上述需求滿足方面存在著差異。
(1)根據(jù)調(diào)查數(shù)據(jù)和發(fā)現(xiàn),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團體休閑體育活動的參與實踐,可以滿足與人格多邊發(fā)展和技能提高有關(guān)的廣泛需求,對提高生活質(zhì)量也具有直接影響。
(2)但是,對兩種休閑體育活動對滿足所考慮的需求組的貢獻的分析表明,在受訪者看來,根據(jù)休閑體育活動的類型,這些需求的重要性等級之間存在差異。
(1)國家倡導全民健身和終身教育,人民應積極響應號召。同時休閑體育活動作為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集運動、醫(yī)療保健、娛樂、修身、溝通、促進情感交流等作用于一身。因此,需要通過多種渠道,提倡休閑體育活動,加深民眾對于休閑體育活動的認識,促進積極參與,從而提高生活質(zhì)量,實現(xiàn)終身教育。
(2)要進一步加強對休閑體育活動的研究,開發(fā)休閑體育活動的內(nèi)容與新形式,使不同年齡、性別、職業(yè)的人們更多的進行休閑體育活動,從而促進休閑體育活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 董 奇,陶 沙,曾 琦.論動作在個體早期心理發(fā)展中的作用[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4):48~55.
[2] 湯利軍,季 瀏.英美日體育教師繼續(xù)教育比較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05):117~120.
[3] 劉 全,張 勇,王志學.現(xiàn)代休閑體育的特質(zhì)、發(fā)展態(tài)勢及策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40(11):23~27.
[4] 胡鞍鋼,方旭東.全民健身國家戰(zhàn)略:內(nèi)涵與發(fā)展思路[J].體育科學,2016,36(03):3~9.
[5] 方 坤,周 丹,衛(wèi)平民.國內(nèi)外生活質(zhì)量評價研究綜述[J].江蘇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6,27(02):133~135.
[6] 劉 玲.大學生體育鍛煉與生活滿意感、生命意義感的相關(guān)研究[D].鄭州大學,2012.
[7] 耿業(yè)進,陳 玉.體育與人全面發(fā)展的人類學思考[J]. 體育與科學,2012,23(03):9~12.
[8] 張志勇.體育與人格教育芻議[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02):33~36.
[9] 付江平.體育運動對青少年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探討[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9,18(14):125~126.
[10] 馬春林,趙學森.體育運動與生活質(zhì)量關(guān)系研究進展與趨勢[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1,25(01):86~88.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ce of Group Sports Activities in Adult Lifelong Edu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
PANG Dezhou, LIU Jing
Department of Sports, Changzhou University Huaide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14500,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volving many aspects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in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quality of life, permanent adult education must solve the problem of leisure sports activities, especially group activities. These types of sports activities not only have physiological, physical and sports benefits, but also have strong educational value related to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ields.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try to find a way to reflect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recreational group activities in adults' consciousn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bove-mentioned problems occurring between competitive group sports activities (such as sports competitions) and non-competitive group sports activities (group fitness programs) are analyzed.
Group sports activities; Lifelong education; Quality of life; Adult
2020-01-08
2020-03-22
1007―6891(2021)04―0054―04
10.13932/j.cnki.sctykx.2021.04.12
G804.8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