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山西省長治市婦幼保健院,山西 長治 046000)
靜脈輸液是新生兒疾病治療的主要途徑,但是基于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患者輸液外滲情況,造成局部疼痛腫脹以及壞死等問題,進一步影響治療安全性和效果,增加患者身體、心理痛苦。同時,加上家屬對輸液認知的不足,易導致家屬投訴、糾紛問題,影響和諧護患關(guān)系的創(chuàng)建。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新生兒輸液外滲風險較高,這與新生兒自控能力差、生理特殊性、藥物刺激等因素有關(guān),所以為了預防新生兒輸液外滲,需積極采取預防護理。基于此,本文就我院輸液治療的120例新生兒為例,分析預防性護理方案與干預價值。
1.1 一般資料。研究對象均為新生兒,時間選自2018年7月至12月,共120例。納入標準:①監(jiān)護人知情同意;②新生兒輸液治療耐受,符合靜脈輸液診斷標準;③小兒生命體征平穩(wěn);④上報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標準:①輸液藥物禁忌者;②凝血異常者;③嚴重器官功能障礙患者[1]。隨機分為A組與B組各60例。A組60例新生兒中男40例,女20例;日齡為1~10 d,平均(5.0±3.5)d;穿刺部位情況:頭部靜脈新生兒35例,四肢靜脈新生兒25例。B組60例新生兒中男36例、女24例;日齡1~12 d,平均(5.5±4.0)d;穿刺部位情況:頭部靜脈新生兒33例,四肢靜脈新生兒27例。受試的2組新生兒一般資料(性別、日齡、穿刺部位)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2]。
1.2 護理方法。A組:予以輸液治療新生兒穿刺成功后常規(guī)護理,包括觀察患兒周圍皮膚變化情況觀察、調(diào)節(jié)輸液速度、穿刺部位消毒以及家屬輸液基礎(chǔ)宣教等措施。B組:以上護理基礎(chǔ)上進行預防性護理干預。①根據(jù)新生兒用藥濃度、酸堿度等情況評估新生兒常用輸液靜脈,優(yōu)選身體近端粗直、血管彈性好、血流快的靜脈穿刺,穿刺期間回避靜脈瓣血管、周圍關(guān)節(jié),四肢靜脈穿刺時固定穿刺部位,避免針頭滑脫損傷靜脈血管壁以及重新穿刺的二次損傷。②選擇合適靜脈血管后要求護理人員有嫻熟的穿刺手法,以提高新生兒的穿刺成功率[3]。未留置靜脈針的患兒禁止同一血管反復穿刺情況,以減少輸液外滲風險。靜脈留置針患兒使用靜脈留置針,避免造成反復穿刺靜脈損傷、藥物外滲。③輸液藥物刺激性較大情況下,穿刺前于穿刺部位上行方向涂抹喜遼妥,輸液中加強巡視,異常情況下及時處置。藥液過涼時,外置輸液加溫儀避免輸液造成的血管刺激和患兒不適。④新生兒輸液部位外滲、靜脈炎情況下及時停止該靜脈輸液治療,遵醫(yī)囑給予血管收縮藥物,喜遼妥涂抹局部皮膚,50%硫酸鎂濕熱敷處理,以減輕新生兒水腫及外滲程度、組織壞死情況[4-5]。
1.3 觀察指標。記錄2組新生兒輸液外滲發(fā)生率、留置針留置時間情況,自制護理問卷進行監(jiān)護人滿意度調(diào)查,120份問卷全部有效收回,總有效率100%。
1.4 輸液外滲情況評價標準。1級——新生兒皮膚發(fā)白,水腫直徑<2.5 cm,有輕微疼痛感。2級——新生兒皮膚發(fā)白,水腫直徑介于2.5~15 cm,有疼痛感。3級——新生兒水腫直徑>15 cm,有中度疼痛。4級——新生兒皮膚緊繃、半透明,有嚴重疼痛。
1.5 數(shù)據(jù)分析。基于SPSS 19.0軟件包計算120例輸液治療新生兒的觀察指標,計數(shù)型指標新生兒輸液外滲發(fā)生率以例(n)、率(%)的形式描述,進行χ2檢驗;計量型指標留置針留置時間以均數(shù)(Mean Value)±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s)的形式描述,進行t檢驗。觀察指標P<0.05情況下,證明2組新生兒與監(jiān)護人觀察指標差異顯著[6-7]。
2.1 計數(shù)指標比較。A組與B組120例輸液治療新生兒的輸液外滲情況、監(jiān)護人護理滿意度情況見表1。組間計數(shù)觀察指標占比率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P均<0.05。
表1 輸液治療新生兒與家屬計數(shù)計數(shù)觀察指標分析[n(%)]
2.2 留置針留置時間比較。兩組新生兒留置針留置時間對比。組間新生兒留置針留置時間經(jīng)統(tǒng)計學計算,t=10.9545,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留置針留置時間對比(±s)
表2 兩組新生兒留置針留置時間對比(±s)
組別 例數(shù) 留置針留置時間A組 60 3.5±1.0 B組 60 5.5±1.0 t-10.9545 P-<0.05
靜脈輸液是新生兒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基于用藥刺激以及新生兒生理等因素,導致新生兒輸液外滲風險高,影響護患關(guān)系與小兒安全性。所以,為了提高輸液新生兒的安全性,需予以積極的護理干預。很顯然,常規(guī)輸液護理工作并不能完全滿足新生兒這一特殊對象的護理需求,增加了新生兒的安全性威脅。預防性護理干預在總結(jié)新生兒輸液外滲風險的基礎(chǔ)上進行靜脈選擇、用藥以及外滲后干預,保障了小兒的安全性,滿足了小兒輸液治療的護理需求,進一步延長了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護理效果顯著,滿足了新生兒與監(jiān)護人的護理需求[8-9]。陳丹霞研究指出,新生兒輸液過程中行預防性護理干預可以減少輸液外滲、靜脈炎發(fā)生風險,護理滿意度較高[10]。本文研究結(jié)果:A組輸液外滲率高于B組的、監(jiān)護人護理滿意度低于B組的、新生兒留置針留置時間短于B組的。2組新生兒與監(jiān)護人觀察指標結(jié)果差異顯著,P<0.05。本文試驗結(jié)果和張小琴研究結(jié)果有一致性,預見性護理的觀察組患兒輸液外滲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留置針使用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11]。由此說明,對比輸液常規(guī)護理,預防性護理干預進一步滿足了新生兒的護理需求,提高了新生兒的安全性、監(jiān)護人滿意度、延長了留置針留置時間。
綜上所述,新生兒輸液期間外滲風險高,預防性護理干預可以預防和減少新生兒輸液外滲風險,提高了小兒的安全性與監(jiān)護人滿意度,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