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潘惜唇(CatherinePan-Giordano)
美國得克薩斯州東區(qū)法院近日就中國光電LED企業(yè)艾比森對美出口LED顯示產品知識產權侵權一案作出判決,艾比森勝訴。艾比森經過5年馬拉松式的訴訟,打贏美國專利侵權案的例子,給中國企業(yè)海外維權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第一時間找律師而非找關系
近年來,中國企業(yè)遭遇海外調查執(zhí)法的案例時有發(fā)生。有些企業(yè)想走法律程序維權,但一想到打官司的對象是外國政府部門,要么覺得勝訴的可能性小而放棄,要么想先“找關系”疏通一下。事實上,在美國,“找關系”屬于找代理人游說的性質,需要遵守有關游說的法規(guī),否則易牽扯上行賄嫌疑。
在美國,游說是個很專業(yè)的行當。第一,游說人要有特別的資質。第二,如果幫助外國企業(yè)在美國游說政府或者媒體,游說人還要根據《外國代理人注冊法案》進行額外的登記注冊。第三,游說行為受到高度監(jiān)管。游說人通常是
退休的政府官員或者在野前政客,其在提供服務中收委托人多少錢、游說了哪個立法或政府機構、就什么問題進行游說等信息,都要詳細、及時地披露說明。
美國游說公司提供的是專業(yè)服務,中國企業(yè)如果想游說的話,應按規(guī)定找擁有替外國公司游說資質的公司。但是,游說并非萬能,對于涉及制裁、黑名單等重大緊急突發(fā)事件,或者是已經進入法律程序后的案件,游說可能遠水解不了近渴。如果游說不當,反而會落下把柄。因此,在美國遇到法律問題,第一時間應是尋找合適的律師,而非“找關系”。
策略性調查律師和律所情況
在美國找律師時要注重兩點:一是選擇能和客戶直接、順暢、準確交流的律師團隊,二要看該律師是否重視中國客戶。
美國大律所里通常至少有1000多名律師及其他法律專業(yè)人員,要了解律師專業(yè)能力和敬業(yè)態(tài)度,需學會策略性地調查律師和律所情況。比如,一家有經驗的新客戶來找我們時,有時會讓我們提供現有的客戶作為推薦人,他們要給這些公司的法務總監(jiān)打電話,了解律師服務情況。
對此,有些中國企業(yè)不免疑惑:別家公司的法務總監(jiān)愿意評價其律師嗎?這取決于咨詢人是否會提問題。比如問:律師花了多少時間了解您公司、等多長時間回復您的郵件?律師收費經常超出您的預算嗎?解決問題的過程怎么樣,律師是否用心地幫您公司想辦法等等。這些客觀問題通常不會遭遇婉拒,而這些問題的回答也基本為律師的服務和態(tài)度做了畫像。了解這些提問技巧,學會對律師進行有效的“考核”,有助于找到合適的律師。
其實,律師與客戶之間是一種雙向選擇。優(yōu)秀的國際律師也挑客戶,比較青睞和重視那些尊重律師專業(yè)服務價值并愿意支付合理價格的客戶。
國際律師是溝通“大使”
出色的國際律師其實是一位在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在各行各業(yè)和法律專業(yè)之間來回溝通的“大使”。其相當一部分工作是做雙向解釋和說明。一方面要用中國人能夠理解的方式說清楚美國錯綜復雜的法律、司法和行政程序;另一方面要向美國政府、監(jiān)管機構和法院說明中國客戶的情況、觀點、證據以及所受的委屈。這不僅是一個語言問題。中國公司要在外國成功維權,必須懂得東道國的話語體系、價值體系和法律社會制度。作為他們的律師,必須幫助他們在可能是全然不同的話語體系、價值體系和法律社會制度中做準確切換以及有效溝通?!?/p>
(作者是美國德匯律師事務所紐約辦公室合伙人,本文由鄭思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