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珍
(甘肅省臨洮縣洮陽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甘肅 定西 730500)
隨著禁止在飼料中添加促生長類抗生素政策實施以來,以及消費者對綠色健康食品的迫切需求,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綠色、安全、高效的飼料添加劑。近年來,微生態(tài)制劑、酶制劑、中草藥等作為綠色、高效、安全的飼料添加劑,成為研究的熱點[1]。本研究旨在探討添加雙歧桿菌對哺乳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某規(guī)模化豬場品種、胎次相同,產期相近的母豬,在仔豬出生后第2天,選擇生理狀況相近的28頭仔豬進行研究。仔豬隨機分為2組,每組14頭。母豬按照豬場條件進行常規(guī)管理,仔豬原窩正常哺乳,試驗組仔豬人工灌服雙歧桿菌,劑量為0.01 g/頭(活菌量為2×1011CFU/g)。
試驗仔豬均在同一個分娩舍,按照分娩舍的飼喂管理標準飼養(yǎng),哺乳仔豬自由飲水和采食,7日齡時補飼開食料至斷奶,每天人工補飼3次,每次每個產床添加相同的開食料,在出生的第2、7、14天用一次性10 mL注射器分別給仔豬灌服處理好的雙歧桿菌。
分別在仔豬2日齡和21日齡早晨飼喂前的固定時間以窩為單位稱重,記錄,計算仔豬的增重以及整個試驗階段的平均日增重。
使用SPSS 20.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試驗數據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使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結果顯示,兩組仔豬初生重差異不顯著 (P>0.05),試驗組仔豬末重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組仔豬的平均日增重明顯高于對照組仔豬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微生態(tài)制劑又稱為益生菌、活菌制劑,是選用動物體內有益微生物在特定培養(yǎng)基上發(fā)酵、干燥、加工制成的生物制劑。微生態(tài)制劑中的有益菌能在胃腸道特定部位黏附、定植和生長,與腸道病原菌競爭腸黏膜受體和營養(yǎng)物質,抑制腸道病原菌的增殖,維持腸道健康。多項動物試驗證實,益生菌產生的益生素能刺激動物食欲,增加采食量,促進機體產生消化酶,調節(jié)腸道微生態(tài)平衡,提高營養(yǎng)物質利用率,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從而促進動物生長[2]。
本研究結果顯示,給試驗組仔豬添加雙歧桿菌后,仔豬的平均日增重明顯高于常規(guī)飼養(yǎng)的對照組仔豬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這說明雙歧桿菌與乳酸菌等益生菌一樣,能夠抑制仔豬體內有害菌的生長,抵抗病原菌的感染。此外,雙歧桿菌還能合成機體所需的一些維生素,促進礦物質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凈化腸道環(huán)境,刺激免疫系統(tǒng),進而提高抗病力。雙歧桿菌還能與哺乳仔豬極易感染的大腸埃希菌、沙門菌爭奪營養(yǎng)物質和生存空間,通過細菌素、抗生素等代謝產物抑制病原菌的生長[3]。因此對哺乳仔豬來說,適量添加雙歧桿菌能夠提高機體的抵抗力,促進機體生長,提高飼料報酬,可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