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貴
(泌陽縣人民醫(yī)院 檢驗科,河南 駐馬店 463700)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不同病理分期的預后差異較大,因而在治療前有必要評估CRC患者的TNM分期[1]。雖然通過穿刺活檢、局部浸潤、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等情況可明確臨床分期,但具有創(chuàng)傷性,因而一種微創(chuàng)的診斷方式具有重要的意義。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與炎癥密切相關,因而推測通過相關炎癥指標可能提示腫瘤分期情況。血清淀粉樣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與炎癥反應有關,因而推測SAA、Fib可能參與CRC的進展過程[2]。本研究通過探討不同TNM分期CRC患者SAA、Fib的表達及意義,為臨床診療CRC提供參考依據。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泌陽縣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20例CRC患者,納入CRC組。另同期收集120例結直腸息肉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男80例,女40例,年齡43~71歲,平均(52.66±4.13)歲。CRC組男85例,女35例,年齡41~72歲,平均(52.64±4.15)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①CRC符合《中國結直腸癌診療規(guī)范(2017年版)》[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結直腸息肉符合《外科學》[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③經臨床內鏡、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2)排除標準:①行新輔助化療;②近1個月內出現急性感染性疾病;③近期使用抗凝、促凝藥物或抗炎藥物;④臨床資料缺失。
1.3 SAA、Fib檢測方法患者入院時,于清晨抽取其肘靜脈血4 mL,分為2份,其中1份放于真空促凝管中,以3 000 r·min-1離心15 min,離心半徑13.5 cm,取上層血清,采用全自動生化儀(美國貝克曼800)檢測SAA水平。另1份放置于0.2 mL枸櫞酸鈉抗凝試劑管中,以3 000 r·min-1離心15 min,離心半徑13.5 cm,取上層血漿,采用血凝儀(美國貝克曼ACL7000)檢測Fib水平。
1.4 TNM分期評估對120例CRC患者行穿刺活檢,在二維超聲(飛利浦A50)下確定穿刺路徑,徒手進針至腫瘤邊緣,打開活檢槍,取材3次,然后送入病理科進行病理檢查,根據病理結果、局部浸潤、淋巴結轉移、遠處轉移等情況并參照《惡性腫瘤TNM分期》[5]進行分期。
2.1 SAA、Fib水平CRC組SAA、Fib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SAA、Fib水平比較
2.2 CRC患者TNM分期120例CRC患者中Ⅰ~Ⅱ期24例(20.00%),Ⅲ期52例(43.33%),Ⅳ期44例(36.67%)。
2.3 不同TNM分期CRC患者SAA、Fib水平Ⅳ期患者SAA、Fib水平高于Ⅰ~Ⅱ期、Ⅲ期患者,Ⅲ期患者SAA、Fib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見表2。
表2 不同TNM分期CRC患者SAA、Fib水平比較
2.4 SAA、Fib水平評估CRC患者TNM分期的價值將SAA、Fib水平作為檢驗變量,CRC作為狀態(tài)變量[1=CRC(分為Ⅰ~Ⅱ期、Ⅲ期、Ⅳ期),0=結直腸息肉],分別繪制ROC曲線后顯示:SAA、Fib水平預測Ⅰ~Ⅱ期CRC的截斷值分別為11.445 mg·L-1、3.715 g·L-1,具體數據見表3,圖1;SAA、Fib水平預測Ⅲ期CRC的截斷值分別為16.215 mg·L-1、4.385 g·L-1,具體數據見表4,圖2;SAA、Fib水平預測Ⅳ期CRC的截斷值分別為23.615 mg·L-1、5.210 g·L-1,具體數據見表5,圖3。
表3 SAA、Fib水平預測Ⅰ~Ⅱ期CRC患者的效能
圖1 SAA、Fib水平預測Ⅰ~Ⅱ期CRC患者的ROC曲線
表4 SAA、Fib水平預測Ⅲ期CRC患者的效能
圖2 SAA、Fib水平預測Ⅲ期CRC患者的ROC曲線
表5 SAA、Fib水平預測Ⅳ期CRC患者的效能
圖3 SAA、Fib水平預測Ⅳ期CRC患者的ROC曲線
初診CRC患者的發(fā)生率較高且腫瘤不斷趨于更深的局部浸潤、淋巴結轉移等,加上部分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免疫系統(tǒng)疾病等,治療耐受性較差,導致預后不佳[6]。由于TNM分期系統(tǒng)與CRC患者的預后有關,分析TNM分期有一定的價值,但明確分期標準具有創(chuàng)傷性,因而尋找可有效評估腫瘤分期的血清生物學指標具有必要性。
機體受到炎癥或感染等刺激時,SAA在血清中的水平可異常升高[7]。惡性腫瘤進展中存在炎癥反應,由此推測通過檢測SAA水平可能對評估CRC患者的TNM分期有一定的作用。Fib是反映纖溶系統(tǒng)及高凝狀態(tài)的敏感指標。研究發(fā)現,惡性腫瘤可導致Fib水平升高,檢測Fib水平有助于早期發(fā)現CRC并評估預后[8]。本研究結果顯示,CRC組SAA、Fib水平高于對照組,且Ⅳ期患者SAA、Fib水平高于Ⅲ期、Ⅰ~Ⅱ期患者,Ⅲ期患者SAA、Fib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這提示在惡性腫瘤中SAA、Fib呈高表達,且隨著疾病的進展,SAA、Fib水平升高。由此推測通過檢測SAA、Fib水平可預測CRC患者的TNM分期。SAA水平作為炎癥因子可參與誘導基因突變過程,改變腫瘤微環(huán)境,促進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且SAA的合成受到多種炎癥因子的調控,這些因子表達的上調可進一步促進腫瘤增殖,因而SAA水平可評估CRC患者的TNM分期[9]。Fib可加強內皮細胞、血小板與腫瘤細胞之間的黏附作用,進而促進腫瘤細胞的轉移。此外,Fib與腫瘤細胞的黏附力加強,可在腫瘤細胞表面形成屏障,避免腫瘤細胞被自然殺傷細胞消滅,導致腫瘤不斷進展[10]。因此,通過檢測Fib水平可反映CRC患者的TNM分期。本研究進一步做ROC曲線顯示,SAA與Fib水平聯合檢測預測CRC患者TNM分期的效能較好,證實了通過檢測SAA、Fib水平可評估CRC患者的TNM分期。
SAA、Fib水平隨著CRC患者TNM分期的進展而不斷升高。通過檢測SAA、Fib水平可評估CRC患者的TNM分期,且兩者聯合的預測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