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信顯,梁紹明,李 芳
(南寧市武鳴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100)
頸椎病是頸椎骨質(zhì)增生和椎間盤退變引起的以頸枕部疼痛、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xiàn)的一種臨床常見疾病。頸椎病分為多種類型,椎動脈型頸椎病是較常見的類型,臨床除有頸肩部疼痛、活動受限外,還可見頭痛、頭暈、耳鳴、眩暈、視物模糊等癥狀。目前頸椎病在臨床中主要采用西藥和手術治療,西醫(yī)治療整體效果雖好,但是藥物副作用以及手術風險較大。因此尋求療效確切、毒副作用小、風險低、經(jīng)濟實惠的治療方法勢在必行。壯醫(yī)學認為,頸椎?。ɑ钛┒嘁蚰晔螺^高或過度勞作,身體失于調(diào)養(yǎng),氣血不暢,三氣不能同步而致,治療以通龍路、化瘀毒、止疼痛為總原則。本研究運用特色壯藥千葛頸舒康方內(nèi)服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治療活邀尹(椎動脈型頸椎?。?,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12月南寧市武鳴區(qū)中(壯)醫(yī)醫(yī)院門診收治的60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各30例。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36~72(56.14±17.12)歲;病程6個月~7(3.2±1.6)年。觀察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32~75(56.73±16.75)歲;病程10個月~9(3.0±1.3)年。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 ①西醫(yī)診斷符合《頸椎病的分型、診斷及非手術治療專家共識(2018)》關于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1],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頸肩疼痛、活動障礙、頭痛、耳鳴、眩暈、視物模糊、手部麻木,甚至猝倒,旋頸試驗陽性,影像學提示頸椎間盤退變、節(jié)段性不穩(wěn),排除心源性、耳源性眩暈等疾??;②近3個月內(nèi)未接受與頸部相關的任何治療。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類型頸椎??;②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③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④嚴重臟器功能不全;⑤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2.1 對照組 予口服鹽酸氟桂利嗪膠囊(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003,規(guī)格:每粒5 mg),每次10 mg,1次/天。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千葛頸舒康方治療。處方:千斤拔25 g,粉葛30 g,雞血藤30 g,石菖蒲15 g,生姜10 g,川芎10 g,乳香5 g,沒藥5 g,三七3 g,桂枝15 g,白芍15 g,甘草10 g。每日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溫服。
兩組療程均為4周。
3.1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2]、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血液流變學指標(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血沉)變化。
3.2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依據(jù)癥狀(頸肩部疼痛、活動受限、頭痛、頭暈、耳鳴、眩暈、視物模糊、神經(jīng)衰弱共8項)嚴重程度分別計0分(無癥狀)、2分(輕度)、4分(中度)、6分(重度),累計中醫(yī)證候積分。臨床治愈:中醫(yī)證候積分為0分或降至治療前的5%以內(nèi);顯效:中醫(yī)證候積分降至治療前的5%~30%;有效:中醫(yī)證候積分降至治療前的31%~60%;無效:未至上述標準。總有效率=(臨床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3.3 統(tǒng)計學處理 運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結果
3.4.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70%,對照組為8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3.4.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VAS評分進行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VA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①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②P<0.05 3.4.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指標均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改善更明顯(P<0.05)。見表3。
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x±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x±s)
椎動脈型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疾病,近年來患病率逐年上升,同時發(fā)病年齡趨向年輕化,常見頸肩部肌肉疼痛、頭暈頭痛、視物旋轉(zhuǎn)等癥狀,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3-5]。目前西藥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主要予改善循環(huán),以鹽酸氟桂利嗪膠囊為代表藥物,但單用西藥治療尚不能完全控制病情。
頸椎病屬于壯醫(yī)“活邀尹”的范疇。依據(jù)壯醫(yī)理論,本病因高齡或過勞,患者身體虛弱,氣血不足,邪毒入侵,阻滯于臟腑骨肉之間,氣血不暢,阻滯火路,三氣不能同步,頸肩部氣機不暢,故見頸肩部酸累疼痛[6]。因此,壯醫(yī)治療以通龍路、化瘀毒、止疼痛為總原則。千葛頸舒康方由多味壯藥、中藥組成。方中千斤拔(壯藥名:土黃芩、大力黃)、粉葛(壯藥名相同)調(diào)龍路、火路,強筋骨,祛風解毒,雞血藤(壯藥名:勾勒給)通調(diào)龍路,活血補血,祛風通絡為公藥;川芎、乳香、沒藥、三七(壯藥名:三七、金不換、血參、參三七)通龍路、火路行氣活血、化瘀止痛,桂枝解肌調(diào)和氣血,為母藥;石菖蒲(壯藥名:棵息忍)健脾解毒為幫藥;白芍通調(diào)氣道,生姜、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帶藥。諸藥合用,共奏通龍路、化瘀毒、止疼痛之功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VAS評分、血液流變學指標均較對照組改善明顯,表明千葛頸舒康方聯(lián)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療效顯著,且療效優(yōu)于單純西藥治療,具有減輕癥狀和改善血流量的作用,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