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銘
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告訴我們:世上從不缺少美,只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伊夏是一個8歲的小男孩,他很喜歡畫畫,并且對任何事物都充滿幻想,他的畫作有著孩童世界豐富的色彩,但這些并沒有得到來自家長和老師的重視。他們在意的是他的學習成績一塌糊涂,三年級讀了兩年,依然門門科目掛紅燈,試卷只能考幾分。
在接連闖禍后,伊夏被學校開除,爸爸不顧他的央求,把他送去了管理嚴格的寄宿學校。伊夏頓時覺得自己被父母拋棄了,當天晚上,一個人躲在浴室號啕大哭。新學校的生活并沒有為伊夏帶來改變,學習上他依然像以往一樣吃力,第一堂課就被老師打了五大尺子。
他開始變得自閉,經(jīng)常一個人孤獨地待在校園里。沒有人想過伊夏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所有人都覺得他只不過是一個學習差勁、連續(xù)留級的笨蛋,連伊夏自己也在自我放棄中不斷沉淪。
好在電影中新的美術(shù)老師尼克揭開了這個小男孩面臨的困境。原來伊夏之所以學習不好,是因為他有著嚴重的讀寫障礙,他沒法和正常人一樣閱讀、書寫,對他來說,所有的字母、數(shù)字都在“跳舞”。
面對強勢的爸爸,尼克老師說出了很多孩子的心聲:伊夏的“不聽話”只是用叛逆和不滿來掩飾自己,與其說“我不能”還不如說“我不要”,反正對大人來說沒有任何差別。
幸運的是,電影中的伊夏在尼克老師的幫助下,不僅克服了讀寫障礙,還重新拿起了畫筆,在學校畫畫比賽中拿了第一名。自此,伊夏得到了所有人的理解,重獲了新生。其實,每個孩子都是與眾不同的,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發(fā)著自己的光。作為大人,永遠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