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連珍
(濟南市口腔醫(yī)院牙周黏膜科 山東 濟南 250001)
慢性牙周炎(CP)是常見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菌斑微生物引起,典型表現(xiàn)是牙槽骨吸收、附著喪失等,病情呈現(xiàn)進展性發(fā)展,及時治療可以盡快恢復牙周組織健康。當前臨床主要對CP 患者進行牙周維護治療[1],不過由于患者治療依從性不高,極易影響療效,需要進行護理干預,且有報道指出[2],個性化護理干預遵循患者個體差異,可以提供針對性護理措施,有助于提高CP 患者生存質量與治療效果,贏得患者認可?;诖耍疚木虲P 患者接受個性化護理干預的效果及滿意度評價展開分析。
將我院2019 年7 月—2020 年12 月接診且提供常規(guī)護理干預的43 例CP 患者作為對照組,將同期接診且提供個性化護理干預的42 例CP 患者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女為23 例/20 例,年齡35 ~67 歲,平均年齡(51.6±13.6)歲,小學11 例、初中17 例、高中及以上15 例;觀察組:男/女為25 例/17 例,年齡36 ~69 歲,平均年齡(52.3±12.1)歲,小學10 例、初中15 例、高中及以上17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均為初診患者;(2)全身健康狀況良好;(3)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免疫缺陷疾病者;(2)糖尿病者;(3)牙齒不超過18 顆者;(4)2 年內行牙周病手術者;(5)6 個月內行非手術性牙周病治療者;(6)服用類固醇、苯妥英類影響牙周炎癥進展藥物者。
對照組(提供常規(guī)護理干預):操作期間由醫(yī)生進行宣教,護理人員輔以簡單心理護理;結束治療后發(fā)放健康教育宣傳單以及醫(yī)囑。
觀察組(提供個性化護理干預):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實施護理,且囑咐患者帶家屬同行,包括:(1)治療前:①簡要介紹治療周期、流程、環(huán)境等;②告知治療期間常見口腔狀況,取得患者同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2)治療時:①若是患者合并心臟病、咽炎、高血壓、鼻炎等,應當適當調高治療椅,保證患者呼吸通暢,緩解其緊張情緒;②治療期間講解牙位病情,讓患者充分了解每顆牙齒健康狀況;③以鼓勵的方式幫助患者放松心情,減少緊張感,同時也可通過分散注意力減輕疼痛感;④確?;颊呙娌壳鍧崳羰怯幸后w噴濺,及時擦拭;⑤告知患者上藥后的感受、注意事項,叮囑其30 min 內勿漱口;(3)治療后:①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注意事項,發(fā)放宣傳單;②講解刷牙方法,且用模型進行演示;③告知漱口液、抗生素使用方法;④預約復診時間,互留聯(lián)系電話;⑤第2 d 進行電話隨訪,詢問患者感受,分析且告知不適感原因,讓患者安心治療。
將全口出血百分比(FNBS)、附著喪失(AL)、探針深度(PD)、生存質量(OHIP-14)評分、患者滿意程度作為觀察指標。(1)FNBS、AL、PD:實施口腔檢查,評價FNBS、AL、PD[3];(2)OHIP-14 評分:結合口腔健康影響程度量表(OHIP-14)判斷生存質量[4],選取功能限制、心理障礙、疼痛3 個維度,單項總分4 分,生存質量好則評分低;(3)患者滿意程度:以問卷調查形式評估,了解患者對護理態(tài)度、操作、內容等方面的認可程度,且評分0 ~5 分時表示“不滿意”;評分6 ~8分時表示“基本滿意”;評分9 ~10 分時表示“十分滿意”?;緷M意率與十分滿意率之和記為總滿意率[5]。
觀察數(shù)據均以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匯總、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護理前,F(xiàn)NBS、AL、PD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上述指標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前/后FNBS、AL、PD 對比( ± s)
表1 兩組護理前/后FNBS、AL、PD 對比( ± s)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FNBS/% AL/mm PD/mm觀察組 42 護理前 37.05±2.89 3.06±0.26 3.32±0.17護理后 24.13±1.88 2.85±0.25 2.74±0.13對照組 43 護理前 36.64±2.24 3.12±0.34 3.28±0.16護理后 25.43±1.97 2.98±0.20 2.93±0.11 t(組間護理前/后) - 0.732/3.111 0.912/2.650 1.117/7.280 P(組間護理前/后) - 0.466/0.003 0.364/0.009 0.267/0.000
護理前兩組OHIP-14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OHIP-14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OHIP-14 評分對比( ± s,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OHIP-14 評分對比( ± s,分)
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功能限制 心理障礙 疼痛觀察組 42 護理前 3.74±0.09 2.70±0.18 3.73±0.10護理后 3.04±0.24 1.45±0.12 2.16±0.14對照組 43 護理前 3.71±0.13 2.69±0.22 3.74±0.12護理后 3.60±0.21 2.63±0.14 3.68±0.22 t(組間護理前/后) - 1.234/11.456 0.229/41.678 0.417/37.901 P(組間護理前/后) - 0.221/0.000 0.819/0.000 0.678/0.000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95.24%,對照組護理總滿意率為79.0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程度對比[n(%)]
CP 是發(fā)病率較高的炎癥性疾病,致病原因復雜,容易導致成人牙齒缺失[6-7]。對于CP 患者而言,牙周維護治療是恢復牙齒健康的重要手段,不過由于多數(shù)患者缺乏正確認知[8],治療依從性不高,需要進行護理干預。
本文結果表明,個性化護理干預對于CP 患者有較好效果。一方面而言,個性化護理干預通過依據患者實際情況[9],在不同治療階段提供針對性護理措施,可以滿足患者護理需求,增強口腔衛(wèi)生保健意識,從而按時復診、治療,所以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FNBS、AL、PD 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一方面而言,個性化護理干預通過讓患者了解疾病嚴重狀況、危害[10],能夠提高治療依從性;通過給予患者心理安撫,可以消除不安、緊張情緒;通過與患者溝通,講解刷牙方式,能夠拉近護患距離[11];通過一對一宣教、宣傳單宣教,能夠提高疾病認知度;通過電話隨訪,可以及時了解患者恢復情況,提供康復指導;因此,觀察組OHIP-14、患者滿意程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由于對CP 患者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既能促進疾病恢復,也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與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