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文強,李婷婷
(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分院急診外科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嵌甲性甲溝炎具有發(fā)病率高、反復發(fā)病等特點,患者趾甲常出現(xiàn)劇烈腫脹及針刺樣疼痛,影響其日常生活與工作。癥狀較輕的患者常采用消炎、止痛藥物緩解臨床癥狀,但部分患者用藥后癥狀仍無法緩解,需進行手術治療。常規(guī)拔甲術通過完全拔除患病趾甲方法去除刺激源,消除炎癥,緩解患者腫脹與疼痛,但增生的肉芽組織會擠壓甲床,造成疾病復發(fā),治療效果欠佳[1]。改良式嵌甲根治術是在常規(guī)拔甲術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治療方式,可通過局部切除趾甲及增生組織,破壞趾甲根處生發(fā)層的方式清除嵌甲及病變組織,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預防疾病復發(fā)[2]。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改良式嵌甲根治術在嵌甲性甲溝炎治療中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采用前瞻性隨機試驗方法,選擇2018 年3 月—2020 年9 月我院收治的86 例嵌甲性甲溝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43 例。對照組中男21 例,女22 例;年齡23 ~41 歲,平均年齡(32.16±4.23)歲;病程1 ~5 個月,平均病程(3.05±0.72)個月;病變部位:單足單側25 例,單足雙側9 例,雙足單側4 例,雙足雙側5 例。觀察組中男23 例,女20 例;年齡22 ~41 歲,平均年齡(32.12±4.21)歲;病程1 ~6 個月,平均病程(3.08±0.75)個月;病變部位:單足單側26 例,單足雙側8 例,雙足單側3 例,雙足雙側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颊呔炇鹬橥鈺?。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3]中相關診斷標準,甲周炎癥明顯,腫脹范圍延展至甲根部,且伴有劇烈疼痛;(2)單純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3)可耐受手術及麻藥的患者。排除標準:(1)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2)合并趾骨畸形的患者;(3)存在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4)合并傳染性疾病的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拔甲術進行治療:患者術前使用溫水浸泡、清洗腳部,術中取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采用5 mL 的2%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山東威智百科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201,2190502,規(guī)格:5 mL:0.1 g)進行趾神經阻滯麻醉,用尖刀片切開甲緣皮膚,分離嵌入組織內的趾甲與甲床,沿趾甲下插入血管鉗,夾緊甲緣并翻轉,完全拔除病變趾甲,并清除壞死組織,用5%碘伏對創(chuàng)面進行消毒,用無菌紗布加壓包扎。術后采用0.1%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江西德成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201、20190301,規(guī)格:0.1%)濕敷創(chuàng)面,并口服抗生素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術后2 ~3 d 換藥1 次,直至傷口完全愈合。
觀察組采用改良式嵌甲根治術進行治療:術前準備及麻醉方法同對照組,局部麻醉后將直剪尖插入甲溝遠端,將嵌甲部分條形分離至甲根處,剪除1/4 趾甲及甲床,并用尖刀切開患側甲根與遠側趾間關節(jié)中點至甲遠端嵌甲下2 ~3 mm 處,甲溝外側進行弧形切開,甲溝內側進行直線切開,然后緊貼骨膜切除增生肉芽組織、部分甲壁及甲根部生發(fā)基質,用5%碘伏對創(chuàng)面進行消毒,并對甲壁皮膚進行垂直半褥式縫合,使甲皺襞皮膚于甲板下方固定,并重建甲溝,最后用凡士林紗布加壓包扎創(chuàng)口。術后采用0.1%依沙吖啶溶液濕敷創(chuàng)面,并口服抗生素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術后2 ~3 d 換藥1 次,直至傷口完全愈合。
(1)疼痛程度:分別于術前、術后7 d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評估患者疼痛程度,總分10 分,0分為無痛,10 分為疼痛劇烈,分數(shù)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嚴重。(2)術后恢復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換藥次數(shù)及傷口愈合時間。(3)疾病復發(fā)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術后3 個月疾病復發(fā)情況。
采用SPSS 20.0 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 s)表示,應用t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前,兩組患者VAS 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7 d,兩組患者VAS 評分均低于術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VAS 評分對比( ± s,分)
表1 兩組患者VAS 評分對比( ± s,分)
組別 例數(shù) 術前 術后7 d t P觀察組 43 6.17±1.03 1.86±0.74 22.284 <0.001對照組 43 6.19±1.04 2.35±0.77 19.459 <0.001 t 0.090 3.009 P 0.929 0.004
觀察組患者換藥次數(shù)較對照組少,傷口愈合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 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 s)
組別 例數(shù) 換藥次數(shù) 傷口愈合時間/d觀察組 43 3.57±1.26 11.75±1.12對照組 43 7.83±1.74 14.29±1.35 t 13.003 9.495 P<0.001 <0.001
術后3 個月,觀察組中1 例患者疾病復發(fā),疾病復發(fā)率為2.33%,對照組中8 例患者疾病復發(fā),疾病復發(fā)率為18.60%,兩組疾病復發(fā)率對比,觀察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68,P=0.035)。
嵌甲性甲溝炎是趾甲長到甲皺襞中損傷甲溝組織,加上不良衛(wèi)生習慣引起的甲溝組織感染現(xiàn)象,若不及時治療,趾甲會嚴重變形,破壞甲床,造成趾甲缺損,若趾甲反復發(fā)炎還易引發(fā)甲下膿腫甚至脊髓炎,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需及時進行治療。既往常采用拔甲術進行治療,雖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該術式需將病變趾甲全部拔除,創(chuàng)面較大,患者術后疼痛較為明顯,且愈合時間較長,部分患者無法耐受[5]。此外,常規(guī)拔甲術僅對嵌甲進行拔除,并未清除患側甲床及趾根處生發(fā)層,當新甲長出后,極易再次長入甲溝邊緣增生的軟組織內,造成疾病復發(fā)。因此,臨床需對治療方法進行改進,縮小手術創(chuàng)面,減輕患者痛苦,降低疾病復發(fā)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7 d,觀察組患者VAS 評分較對照組低,換藥次數(shù)較對照組少,傷口愈合時間較對照組短,疾病復發(fā)率較對照組低,表明采用改良式嵌甲根治術治療嵌甲性甲溝炎,可減輕患者疼痛程度,減少換藥次數(shù),縮短傷口愈合時間,降低疾病復發(fā)率。分析原因在于,改良式嵌甲根治術僅對患側1/4 趾甲及甲床進行剪除,保留了大部分趾甲及甲床,對趾甲功能影響較小,且可避免完全拔除患甲造成的較大創(chuàng)面,減少傷口出血、滲液量,可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減少換藥次數(shù),縮短術后傷口愈合時間[6-7]。切除增生肉芽組織可消除感染病灶,減輕炎癥反應造成的疼痛及腫脹現(xiàn)象。此外,切除部分甲根部生發(fā)基質后,被切除甲根部的趾甲無法再次生長,新生趾甲面積較原趾甲縮小1/4 左右,可避免趾甲再次長入甲溝邊緣軟組織內損傷軟組織繼發(fā)感染,從而降低疾病復發(fā)風險[8-9]。此外,對甲壁皮膚進行垂直半褥式縫合,重建甲溝,可避免肉包趾甲情況的出現(xiàn),利于趾甲正常生長,還能減少傷口滲液,減少換藥次數(shù),促進傷口愈合,減輕患者疼痛[10]。
綜上所述,采用改良式嵌甲根治術治療嵌甲性甲溝炎,可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促進傷口愈合,降低疾病復發(fā)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