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珊
(惠州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附屬醫(yī)院,廣東 惠州 516000)
糖尿病是由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導致的糖代謝紊亂的綜合征。目前臨床對于糖尿病的分型主要分為1型和2型。2型糖尿?。═2DM)是以胰島素抵抗伴有胰島素分泌不足的慢性代謝性疾?。?]。T2DM屬中醫(yī)“消渴病”范疇。長期的高血糖狀態(tài)對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造成嚴重的傷害,尤其是會引起眼、腎臟、心血管系統的嚴重障礙[2]。本研究用消渴丸治療T2DM氣陰兩虛證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300例,均為2016年12月至2019年6月我院就診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150例。對照組男76例,女74例;年齡46~63歲,平均(53.29±2.41)歲;病程4~13年,平均(8.36±1.74)年;病情輕度60例,中度62例,重度28例;BMI(25.36±3.74)。觀察組男70例,女80例;年齡45~69歲,平均(53.68±2.52)歲;病程5~11年,平均(8.27±1.63)年;病情輕度59例,中度66例,重度25例;BMI(26.15±2.85)。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的標準,空腹(至少8h未進食熱量)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餐后2h血糖大于等于11.1 mmol/L,有糖尿病癥狀,胰島素釋放試驗結果符合以胰島素抵抗為主伴相對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明顯缺乏伴胰島素抵抗。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氣陰兩虛證[4]的標準。主癥為倦怠乏力,口渴喜飲,易饑多食,尿多而甜;次癥為五心煩熱,自汗或盜汗,氣短懶言,心悸少眠,便秘,舌紅少津,脈弦細。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18~80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甲亢或肝炎引起的高血糖;②近個月出現酮癥酸中毒;③不屬于氣陰兩虛證,④依從性差。
對照組:二甲雙胍片(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3371)0.25g,口服,1日3次,持續(xù)治療30天,共治療2個療程。
觀察組:消渴丸(廣州白云山中一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Z44020045,主要藥物為葛根、地黃、黃芪、格列本脲等)口服。輕度每次5 粒,每日2次;中度每次10粒,每日2次,重度每次15例,每日2次,均餐前0.5h服。治療過程中如血糖穩(wěn)定,應逐漸減少為維持量服用。持續(xù)治療30天為一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兩組患者保持心情舒暢,嚴格限制煙酒,適量運動,生活規(guī)律。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低血糖的發(fā)生,如發(fā)生低血糖應立即停藥。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偰懝檀肌⒏呙芏戎鞍?、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
中醫(yī)證候積分:主癥(倦怠乏力,口渴喜飲),次癥(心悸失眠、五心煩熱),采用4 級評分法,主癥0、2、4、6分,次癥為0、1、2、3分,分為無、輕、中、重等。
顯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圍,或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超過40%,糖化血紅蛋白值下降至6.2%以下,或下降超過30%。有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超過治療前20%~39%,糖化血紅蛋白值下降10%~19%。無效: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無下降,或下降未到“有效”標準,糖化血紅蛋白值無下降,或下降未到“有效”標準。
中醫(yī)證候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顯效:中醫(yī)臨床癥狀明顯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大于等于70%。有效:中醫(yī)臨床癥狀有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69%。無效:中醫(yī)臨床無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小于30%。
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的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空腹血糖(mmol/L)餐后2h血糖(mmol/L)糖化血紅蛋白(%)觀察組 150治療前 10.12±2.36 13.54±5.42 8.93±2.34治療后 7.64±1.39*△ 8.13±3.29*△ 6.71±1.38*△對照組 150治療前 10.43±2.49 13.09±5.37 8.86±2.49治療后 8.96±1.57* 10.16±4.29* 7.94±1.63*
兩組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較 (mmol/L,±s)
表2 兩組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較 (mmol/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總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觀察組 150治療前5.25±0.73 1.19±0.26 3.56±0.49治療后 4.03±0.27*△1.60±0.53*△ 2.03±0.15*△對照組 150治療前5.56±0.81 1.34±0.36 3.59±0.51治療后 4.98±0.39* 1.58±0.57* 2.64±0.27*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中醫(yī)證候療效比較 例(%)
T2DM屬中醫(yī)”消渴病”范疇。先天稟賦不足引起臟腑虛弱,津液化生、輸布失常,是消渴病的主要成因[5]?!鹅`樞·五變》記載“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揮”,提出先天稟賦不足,臟腑虛弱是引起消渴病重要的發(fā)病原因。飲食不節(jié)損脾傷胃,使脾胃運化失常,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水液代謝運行失常引發(fā)消渴病。孫思邀《備急千金要方》記載“凡積久飲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消渴病的發(fā)生。這一分型理論認為其發(fā)病過程中陰虛病機貫穿糖尿病始終,起始階段陰虛熱盛為主。中期階段以氣陰兩虛為主,晚期階段以陰陽兩虛為主。氣陰兩虛型占糖尿病80%,是最常見的證型,病程較長[6]。
消渴丸中格列本脲為西藥成分,起主要降糖作用,通過抑制ATP敏感的鉀離子通道,導致細胞去極化,促進膜島素的分泌。黃芪補氣,生地黃清熱涼血,天花粉、玉米須、南五味子降低血糖。全方有生津益氣之功效[7]。藥理研究顯示黃芪可促進血漿胰島素和C肽的分泌控制血糖,改善大鼠血清中炎癥因子的水平,改善胰島的抵抗作用。葛根可增加平滑肌彈性,減少血管內物質沉淀,改善血液循環(huán),降低高血糖引起血管病變的發(fā)生率,葛根素可改善胰島素抵抗、通過抗氧化應激等多種途徑控制血糖,防治糖尿病并發(fā)癥。地黃可調節(jié)β受體,增強前脂肪細胞攝取葡萄糖降低血糖。天花粉有確切降低血糖作用,可改善口渴、尿頻和煩躁等癥狀。玉米須利尿,改善血液循環(huán),多糖修復胰腺細胞,恢復生物活性。南五味子可改善心肌功能。山藥調節(jié)機體糖脂代謝,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產生的神經毒性。消渴丸的中藥成分可降低血糖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8]。
研究表明消渴丸可降低自發(fā)型糖尿病大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降低總甘油三脂的水平,但是格列苯脲對上述指標無明顯影響[9]。
消渴丸治療2型糖尿病氣陰兩虛證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