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蕾,王 丹,李汝珂,李長安,趙巍峰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我國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高發(fā)國家,據(jù)2017年一項乙型肝炎流行病學及乙型肝炎疫苗預防接種的調(diào)查顯示,我國約有1億乙肝病毒攜帶者,其中CHB患者約2 000萬人[1]。CHB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核苷酸類似物(nucleotide analogue,NA)抗病毒藥物,通常情況下,控制病情療程需2 a以上甚至終身服藥[2-3]。由于NA抗病毒藥物價格較高、患者擔心長期服藥的不良反應、生育等原因,部分患者服藥依從性不佳,存在漏藥、擅自減藥、停藥及不按時復查等現(xiàn)象[4-5],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并導致病情復發(fā)。CHB抗病毒治療的關鍵在于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這也是臨床用藥的難點。近年來,“五個時刻法”延續(xù)用藥指導逐漸應用于臨床,“五個時刻法”指的是認識藥物、檢查藥物、服用藥物、調(diào)整藥物、停用藥物等5個重要的用藥時期,該方法旨在提高CHB患者對抗病毒治療必要性的認知,引導患者主動正確用藥,結合住院-出院延續(xù)性服務,有助于提高患者服藥依從性。本研究通過觀察“五個時刻法”延續(xù)用藥指導對長期抗病毒治療CHB患者服藥依從性、自我效能、用藥知識及門診復查率的影響,探討其在CHB長期抗病毒治療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擇 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收治的接受長期抗病毒治療的CHB患者為研究對象。病例納入標準:(1)符合CHB診斷標準[6];(2)符合NA抗病毒治療適應證;(3)服用NA藥物至少1 a;(4)愿意配合治療及隨訪;(5)能熟練使用手機微信;(6)具有基礎文化程度,閱讀交流無障礙。排除標準:(1)有精神病史;(2)認知功能障礙;(3)合并嚴重心、腦、肝、腎、血液、免疫、內(nèi)分泌疾病等;(4)妊娠哺乳期女性。本研究共納入CHB患者102例,所有患者接受長期抗病毒治療,按照入院時間將患者分為觀察組(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和對照組(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觀察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齡22~67(42.36±10.78)歲;文化程度:小學9例,初中20例,高中12例,大專及以上9例;付費方式:醫(yī)療保險43例,自費7例。對照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齡19~66(40.19±9.21)歲;文化程度:小學6例,初中18例,高中15例,大專及以上13例;付費方式:醫(yī)療保險42例,自費10例。本研究獲得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1.2.1 工作小組成立本工作組包含7名醫(yī)護人員。組長1人(護士長)負責整體研究設計,統(tǒng)籌全局;2人(護師)負責住院期間的用藥指導和健康教育,2人(護師)負責出院后的隨訪工作,1人(護師)負責問卷調(diào)查,1人(副主任醫(yī)師)負責統(tǒng)計分析。工作組人員工作年限(6.12±1.33)a,初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3人,高級職稱1人。研究開始前經(jīng)過2周課題培訓,確定研究流程規(guī)范。
1.2.2 對照組患者用藥指導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延續(xù)性用藥指導。患者住院期間口頭宣教,詳細告知NA抗病毒藥物的用法、劑量、次數(shù)、作用及潛在的不良反應,提醒患者若有不適立刻報告?;颊叱鲈簳r再次口頭宣教,反復多次強調(diào)遵醫(yī)囑用藥,不可擅自減藥、停藥,每隔3個月來醫(yī)院復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體、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體、乙型肝炎核心抗體、乙型肝炎病毒DNA、肝功能等。指導患者加入用藥指導微信公眾號,以備后續(xù)隨訪。隨訪期間,微信公眾號定時推送用藥知識,每周推送1次,請患者自行閱讀;隨訪人員每月通過電話或微信隨訪1次,詢問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反復強調(diào)遵醫(yī)囑用藥、復查等基本事項,對于患者有疑問的事項答疑解惑;隨訪持續(xù)1 a。
1.2.3 觀察組患者用藥指導觀察組患者實施“五個時刻法”延續(xù)性用藥指導?!拔鍌€時刻”是指認識藥物、檢查藥物、服用藥物、調(diào)整藥物、停用藥物等用藥的5個重要時期。根據(jù)“五個時刻”患者對乙肝用藥的認知情況,引導患者掌握每個時刻的用藥知識與技巧,從而完成規(guī)范的用藥流程。具體方法為:(1)認識藥物:教育目標是讓患者熟悉并掌握NA抗病毒藥物的用法、劑量、次數(shù)、作用、潛在的不良反應,重點是強調(diào)遵醫(yī)囑用藥,不能擅自減藥、停藥,強調(diào)按時服藥的必要性,漏服藥物應該如何處理,結合既往經(jīng)驗講解遵醫(yī)囑用藥的預期療效,告知患者規(guī)范服藥對病情的益處,此階段要樹立患者遵醫(yī)囑用藥的意識。(2)檢查藥物:服藥前仔細檢查藥物的名稱、外形、保質(zhì)期及劑量等,定期檢查儲備的藥物是否充足,避免藥物儲備不足造成的漏服。(3)服用藥物:根據(jù) NA抗病毒藥物的服用方案,規(guī)劃服藥的時間、頻率及每次服藥的劑量。指導患者每次用藥后,在服藥記錄本上打卡,幫助患者提高服藥依從性,避免漏服。(4)調(diào)整藥物:指導患者向醫(yī)生反饋自己的用藥效果、不良反應等,醫(yī)生根據(jù)患者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等情況來調(diào)整用藥種類、劑量。(5)停用藥物:強調(diào)遵醫(yī)囑用藥,不能擅自減藥停藥,強調(diào)按時服藥的必要性,每3個月門診隨訪1次,復查病情。原則上NA抗病毒藥物應長期甚至終身服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檢測連續(xù)2次轉(zhuǎn)陰可以考慮停藥,停藥后前6個月要定期每3個月檢查乙肝病毒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體、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體、乙型肝炎核心抗體。指導患者加入用藥指導微信公眾號,每周1次微信公眾號推送用藥指導知識,詢問患者每周的服藥情況、不良反應,并答疑解惑;并將“五個時刻”方法應用于家庭用藥指導中,隨訪人員每月隨訪時強化“五個時刻”方法,針對性強化教育;同時也開展對家屬的同步教育,增強家屬對患者的監(jiān)督作用。
1.3 觀察指標
1.3.1 服藥依從性干預前及干預3、6、12個月時采用Morisky用藥依從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8,MMAS-8)評估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量表總分0~8分,其中8分為良好,6~7分為中等,0~5分為差[7]。服藥依從率=良好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MMAS-8在我國信效度檢驗中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78[8]。
1.3.2 自我效能干預前及干預3、6、12個月時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評估患者自我效能,量表總分1~4分,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越好[9]。GSES在我國信效度檢驗中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6,內(nèi)容效度為0.91,分半信度為0.98,重測信度為0.90[10],信效度良好。
1.3.3 健康教育知識掌握程度參照邱海巖等[11]的報道自行設計CHB抗病毒治療的健康教育知識調(diào)查問卷,包括5個維度,分別為認識藥物、檢查藥物、服用藥物、調(diào)整藥物、停用藥物,每個維度有4個條目,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評分1~5分,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確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總分20~100分。干預前及干預3、6、12個月時評估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情況,得分越高,表明患者健康教育知識掌握越好。
1.3.4 復查率根據(jù)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療的要求,患者應每3個月復查1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表面抗體、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e抗體、乙型肝炎核心抗體、乙型肝炎病毒DNA、肝功能等;查閱患者的病歷、檢查單,確定患者是否有復查,統(tǒng)計2組患者干預3、6、9、12個月的復查率。
2.1 2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比較結果見表1。干預前2組患者MMAS-8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干預3、6、12個月時 MMAS-8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6、12個月時觀察組患者MMAS-8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患者MMAS-8評分比較
2.2 2組患者服藥依從率比較結果見表2。干預前2組患者服藥依從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干預3、6、12個月時服藥依從率顯著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6、12個月時,觀察組患者服藥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2組患者服藥依從率比較
2.3 2組患者自我效能比較結果見表3。干預前2組患者GS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干預3、6、12個月時 GSES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6、12個月時觀察組患者GSE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3 2組患者GSES評分比較
2.4 2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評分比較結果見表4。干預前2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干預3、6、12個月時健康教育知識評分均顯著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3、6、12個月時觀察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4 2組患者健康教育知識評分比較
2.5 2組患者治療期間復查情況比較結果見表5。干預3、6、9、12個月時觀察組患者復查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5 2組患者治療期間復查率比較
抗病毒治療是阻止CHB向肝硬化甚至肝癌進展的基本策略,多數(shù)CHB患者抗病毒治療后可以獲得良好的預后,但也有部分患者因未能規(guī)范療程服藥、擅自減藥停藥而出現(xiàn)效果不佳、復發(fā)、耐藥等。有調(diào)查顯示,約60%的患者不清楚規(guī)范服藥的意義,80%的患者對藥物不良反應不甚了解,40%的患者存在不遵醫(yī)囑、服藥依從性差現(xiàn)象[12-13]。服藥依從性差的原因主要為:(1)患者對CHB不了解,不知道CHB進展為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在意識上缺乏重視,對服藥不夠重視;(2)NA抗病毒藥物價格較高,患者每月需花費500~800元,經(jīng)濟負擔可能導致患者難以堅持用藥;(3)醫(yī)護人員未仔細交代服藥的注意事項,缺乏必要的健康教育。因此,如何提高CHB患者抗病毒治療的依從性成為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與難點[14-15]。
自我效能與服藥依從性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反映患者對堅持規(guī)范服藥行為的信心和動力,通常情況下,自我效能越高,服藥依從性越高,這在糖尿病、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多種慢性疾病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研究中得到驗證[16-17]。NFRDI等[18]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助于鞏固服藥治療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從而使患者自我效能提升,形成正向積極的循環(huán)。本研究應用“五個時刻法”延續(xù)用藥指導,旨在幫助患者認識規(guī)范服藥的必要性,掌握用藥基本知識,學會正確自我用藥。首先,要讓患者認識到CHB向肝硬化甚至肝癌進展的危險性,讓患者認識到規(guī)范服藥的必要性,這是健康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19],建議在患者住院期間即開始宣教;當患者意識到CHB疾病的嚴重性后一般會主動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主動配合醫(yī)護人員。其次,告知患者CHB進展是可以預防的,堅持長期規(guī)范服用抗病毒藥物、遵醫(yī)囑服藥可以有效控制疾病進展,給予患者信心。最后,告知患者“五個時刻法”用藥方法,指導患者認識藥物、檢查藥物、服用藥物、調(diào)整藥物、停用藥物的基本技巧,貫穿整個服藥過程,逐漸規(guī)范掌握用藥,學會正確自我用藥。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3、6、12個月時,2組患者MMAS-8、GSES、健康教育知識評分及服藥依從率顯著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患者MMAS-8、GSES、健康教育知識評分及服藥依從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干預3、6、9、12個月時,觀察組患者復查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五個時刻法” 延續(xù)用藥指導可以顯著提高CHB患者健康教育知識認識水平、自我效能及服藥依從性。這與王婷婷等[20]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五個時刻法”延續(xù)用藥指導有助于改善CHB患者自我效能和用藥知識認識,從而提高服藥依從性,對CHB長期抗病毒治療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