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晗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意蘊雋永的優(yōu)美散文。這種文體有利于豐富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思想內涵,它是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小學語文教師在散文教學時需要注意引導學生身臨其境,把握情感,推敲方法,啟發(fā)學生如何品讀散文作品,從而更好的領悟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讓小學語文教學回歸本真。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散文教學
散文,是一種抒發(fā)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那么散文的教學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就從以下三個方面淺談小學語文散文教學方法。
一、疏導入境。
馬卡連柯說:“教師通常是不能等待這種情況的自然出現(xiàn),他必須自己去建立能夠喚起學生的必要心里狀態(tài)、觀念、情感、動機,并激發(fā)他們行動的外部環(huán)境?!彼?,教師一節(jié)課成功的開始就在于疏導入境。
課本里面的文章是作者親身經歷及后天的社會學習在頭腦中的靈感反映。散文教學就要把課文內容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創(chuàng)設情境,最好融入課文本身,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有跳躍性的弧度,能給學生的感知帶來情感上的變化,讓大腦中億萬條腦細胞保持興奮狀態(tài),這樣也能保持課堂的新鮮度。
如教授五年級下冊第十課《青山處處埋忠骨》,首先,出示圖片,引導入境。因為學生缺乏相應的感性知識,教師要運用直觀教具,例如出示毛主席在臥室無聲地吸著煙的圖片,并播放哀樂,在教室里制造莊嚴肅穆、沉痛哀悼的氣氛。其次教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和直觀教具調動學生的想象,使學生仿佛也置身于巨大悲痛中,體會到毛主席作為一名父親的極度痛苦,同時也感受到毛主席艱難抉擇的矛盾心理。
二、體悟情感。
1.抓中心。閱文百篇,我發(fā)現(xiàn)很多作家在進行散文創(chuàng)作時受身處環(huán)境的影響很大,將文中的景物安插上了獨一無二的烙印?!拔业男≡铝粒矣肋h忘不掉你?!边@句話出自國學大師季羨林的《月是故鄉(xiāng)明》。凡間的月亮,在季老眼里與眾不同,它關乎到作者童年的回憶及作者對故鄉(xiāng)永遠的思念。因此,抓住課文的中心,是學生把握課文意脈不偏離軌道的關鍵。
2.畫文眼。古有畫龍點睛,今天借鑒在散文教學上也是錦上添花。小學課本中的散文諸多,其點睛之筆,或在文章的開頭亦或在文章的結尾。在開頭的,如三年級上冊課文《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我的故鄉(xiāng)在江南,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在結尾的,如馮驥才的《珍珠鳥》:“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有的則以反復句的形式,在文中反復出現(xiàn)。就像茅盾先生的《天窗》,課文中經常出現(xiàn)“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p>
3.會真意。散文教學不僅僅是帶學生進入作者的生活世界,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fā)現(xiàn)自我,悟出人生哲理。例如教授《釣魚的啟示》一課,在課文的結尾處有這樣一句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苯處熢诮虒W中,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引導學生了解內容,把握形象,揣摩情感。
三、揣摩方法。
1. 細嚼慢咽。每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堪稱文學上的藝術品,教師在教授這些經典的時候,淺嘗輒止是遠遠不夠的,定要如品茶般慢慢回味。我會充分發(fā)揮文本的示范作用,抓住文中極具特色的語句,讓學生在品讀賞析中感受語言表達的獨特。我在教授老舍先生的《貓》時,會著重提到寫貓性格的文字:“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它的確有時候很乖……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貓這樣的性格對比讓學生覺得好奇,循序漸進中,貓的形象栩栩如生,學生也就逐漸感悟到作者愛貓至深是有緣由的。
2.記憶猶新。心理學上對記憶有充分的解釋:記憶是人腦對經驗過事物的識記、保持、再現(xiàn)或再認,它是進行思維、想象等高級心理活動的基礎。我們在散文教學中,結合課文本身的特點,讓學生們在理解中學會熟讀記誦。比如,我們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時,全篇采用總分總構段,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寫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的誘人景色?!澳X總是在尋求有意義的范式,它不能保留碎片化的信息,卻能夠極其有效地以模塊的形式記住信息意義得以揭示的主要概念與判斷,并總是在不斷地將局部鏈接成一個整體?!盵1]教學這樣的散文,可將讀、記和寫一起整合,三者交疊,引導學生在理解、記憶中學習、積累作者的文筆精華,在寫作實踐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3.啟發(fā)想象?!跋胂罅Ρ戎R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況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愛因斯坦這句富有哲理的話成為我教書生涯里最深刻的警鐘,對于如何引導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根據(jù)課文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適時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喚起想象的欲望。如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寫作風格的林清玄,他的《和時間賽跑》一文收入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本四年級上冊,這篇課文詳寫了時間過得飛快,而略寫的部分“后來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無窮?!痹诮虒W時,我在學生學習了詳寫部分的基礎上,讓他們想象作者在后來的二十年里是如何面對生活,怎樣珍惜時間的。同學們天馬行空的想象,樂在其中的學習。
4.移花接木。我們在學習課文中,積極汲取教材中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課堂上仿寫,課后抄寫是極好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仿寫練筆,既激發(fā)其寫作興趣,又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比如我在教授《牧場之國》后,學生們對其精彩又個性化的語言表達意猶未盡,仿寫了第一自然段:“荷蘭,是水之國,花之國,也是牧場之國。”看到同學們的本子上答案眾多,也有讓我眼睛一亮的,如:“中國,是文之國,武之國,也是博學之國。”“海南,樹之城,花之城,海鮮之城?!薄@樣的仿寫訓練,就像將某種花木的枝條嫁接到另一種花木上,就算達不到天衣無縫,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小學散文教學就如深山中的蘭花,不斷嗅其香,不斷尋其芳,終究能見到它“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的倩影。那就讓我們立足散文文體特點,緊扣創(chuàng)設情境、情感認知和斟酌方法等維度,引導學生真正去品味散文之韻,去發(fā)現(xiàn)自我的閱讀樂趣,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鐘啟泉:顛覆“常識”的新常識-一學習科學為課堂轉型提供實證依據(jù)與理論基石[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