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魯遷,張素敏
(河北師范大學 大學外語教學部,河北 石家莊 050024)
巴基斯坦位于南亞次大陸,東北部與中國接壤,是古印度河文明的分支,其歷史可以追溯到5 000年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巴基斯坦雖然建國時間并不長,但該地區(qū)在歷史上與中國的交流由來已久。早在張騫通西域時,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道就已打通,隨著古代陸上絲綢之路的發(fā)展和佛教的東傳,中國和巴基斯坦地區(qū)的交流逐漸展開。以早期僧人的往來講道、傳播佛法作為發(fā)端,中巴兩國的教育交流并不是一個嶄新的話題,但是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兩國的教育交流卻具有尤為重要的意義。
在伊斯蘭國家中,巴基斯坦第一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并把“中國是巴基斯坦的堅定盟友”寫進了小學教科書。兩國長期保持著“全天候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在涉及主權爭端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兩國始終彼此支持,堅定地站在一起。當一方遇到重大災難時,另一方總是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傾囊而出,不遺余力。地震洪水、新冠病毒、印巴紛爭……中巴“鐵哥們”的友情經受住了一次又一次危機的考驗,也在一次次共赴時艱中淬煉得愈鐵愈堅。
在這種深情厚誼的基礎上,教育交流可以使雙方更全面深刻地了解彼此,更大程度上消除人民之間的隔閡,使更多的人學習到對方的風土人情和宗教信仰,擴大交流的范圍和深度,促使中巴人民的感情不斷升溫。中巴經濟走廊建立后,巴基斯坦涌現出“留學中國熱”,與其他國家留學生不同的是,巴基斯坦學生選擇中國留學的首要原因是出于對中國的好感。數據顯示,最近幾年巴基斯坦赴華留學生中自費生的數量持續(xù)增加,成為中巴兩國人才交流的新現象。[1]根據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公布的數據,2017年巴基斯坦在華留學生約為2.2萬名,其中約2 500名是當年新赴華留學生。有5 000多名巴基斯坦留學生在華享受著各類獎學金。[2]巴基斯坦在華留學生感受到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接觸到中國的教育制度,接受了中國的知識體系,反哺了與中國人民的傳統(tǒng)友誼。
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和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開展,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合作日益增多,對巴基斯坦的學術研究也得到加強。烏爾都語是巴基斯坦國語,為了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外語非通用語種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中國各大學積極培養(yǎng)烏爾都語人才,北京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天津外國語大學等5所大學目前已開設烏爾都語專業(yè)[2],上海外國語大學也于2015年開設了烏爾都語課程[3]?!稙鯛柖颊Z漢語詞典》經過幾代專家學者的努力,終于出版發(fā)行,填補了我國沒有《烏爾都語漢語詞典》的空白,對于教學科研、人才培養(yǎng)、對外交流,以及推動我國與南亞相關國家的民間往來都具有重要意義[4]。據《經濟日報》2018年7月30日報道,中國已有7所大學設立了巴基斯坦研究中心,覆蓋工程、醫(yī)藥、社會科學等多個學科,同時,中巴學生互換等計劃正在積極推進[5]。2019年6月,河北師范大學也加入其中,成為第8所設立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的中國高校。兩國的知識精英和科研機構注重智庫建設和學術機構的合作,通過國際學術會議、科研期刊、科研立項、國際顧問、代表團交流互訪等形式,進行高水平磋商及協(xié)作。中巴教育各個層級的交流凸顯了兩國日益密切的友好關系,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中巴友誼的受益者和見證者,中巴教育交流成為培養(yǎng)潛在人脈和戰(zhàn)略儲備人才的重要途徑,必將進一步夯實中巴友誼的民意基礎。
20世紀40年代,詹姆斯·威廉·富布萊特(James William Fulbright)在游說美國政府設立富布萊特獎學金項目時指出,美國不僅要向世界輸出面包、牛奶、資金和石油,還必須向世界提供知識精英和領袖人物。[6]教育是擴大國家影響力,提高國家軟實力的有效途徑,這一點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共識。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政治格局發(fā)生了深刻變革,強權政治的威懾力逐步淡化,“人文”因素的滲透力越來越顯現,國與國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受到人文因素的影響。教育是實現人文交流的主要形式,各國都在開放本國教育資源,吸引優(yōu)秀的國際學生留學本國,努力推動教育國際化。
孔子學院、孔子課堂等平臺,為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打開了一扇窗戶。自2005年4月起,巴基斯坦伊斯蘭堡孔子學院、卡拉奇大學孔子學院、費薩拉巴德農業(yè)大學孔子學院和旁遮普大學孔子學院相繼開設??鬃訉W院的課程豐富多彩,各種比賽和節(jié)慶活動也應接不暇,武術班、繪畫班、書法班、茶道、插花、中華美食、中醫(yī)針灸技術等課程增強了中國文化的吸引力,豐富了巴基斯坦學生對中國的立體認知??鬃訉W院的開設既傳播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促進了中國教育國際化。從英美的實例可以看出,教育國際化可以為相關國家?guī)砭薮蟮慕洕б妫?016年美國經濟收益中的360億美元來自國際學生,其中114.3億美元來自中國學生。2014年國際學生為英國經濟貢獻了110億英鎊,創(chuàng)造了3.4萬個工作機會。[6]互派留學生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便利的簽證政策、靈活的獎學金設置和扎實的高等教育基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學生來華深造,據統(tǒng)計,2017年共有48.92萬名外國留學生在中國高等院校學習,其中31.72萬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總人數的64.85%。[2]據中方統(tǒng)計,2017年巴基斯坦已經是赴華留學生的第三大生源國,比2012年提前了6位。[2]巴基斯坦參加HSK(漢語水平考試)的人數也逐年攀升,2016年在伊斯蘭堡孔子學院參加考試的考生數量為1 350人,比2015年多了一倍,到了2017年考生數量已突破3 600人。[1]
眾所周知,隨著特朗普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臺,中美人文交流進入了寒冬。中國多家主要官方媒體被定性為外交實體,大約60名中國記者被迫離開美國,許多記者簽證的時間被縮短,3 000名中國留學生被指有軍方背景而遭到驅逐,甚至還有美國議員建議對理工科中國學生全部停發(fā)簽證。緊接著,富布賴特項目被暫停,中國駐休斯頓總領館被關閉。2020年8月13日,特朗普政府又宣布將中國孔子學院美國總部列為“外交使團”[7]。但是鷹派的“脫鉤”舉動遭到了美國學界和政界眾多人士的強烈反對,認為這是極其短視的行為,美國智庫界普遍認為,在美中緊張局勢加劇之際,暫停富布賴特項目只會適得其反,將對兩國間相互理解造成損害。面對美國的嚴重挑戰(zhàn),中方明確表示,不會采取對等打壓的手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在2020年8月7日的署名文章中稱:“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不是一些美國政客的政治操弄可以隔斷的。中方歡迎更多美國各界人士來華親身感受真實的中國,將繼續(xù)鼓勵和支持兩國人民開展教育、科技、文化、體育、青年、媒體等各領域交流合作?!盵8]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2020年8月5日接受新華社專訪時也表示:“任何時候都不應單方面關上對話的大門,任由分歧、誤判甚至對抗來主導兩國關系?!盵9]
很顯然,美國政府采取的是逆時代潮流而動的行為,而中國將會繼續(xù)以開放、包容的姿態(tài)面向世界。阻斷教育交流、關閉對話渠道,只會導致更多的誤解和矛盾。中巴教育交流恰恰是中國深化人文交流、推動教育國際化進程的重要一環(huán),是實現中國教育國際化的一個有益嘗試,也是中國智慧的體現。
中巴兩國的教育各有特點,巴基斯坦教育存在著入學率低、教師數量少、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低等不足,為此,巴基斯坦成立了高等教育委員會,大力改革教育現狀,但是受戰(zhàn)爭、恐怖襲擊、政權更迭、國際金融危機等問題的影響,教育一直發(fā)展緩慢。中國在教育普及率、教育體系的完善程度、教育設施條件等硬指標上都超過巴基斯坦,近年來,中國多所大學的世界排名有了顯著提升,在2020年6月18日更新的QS世界大學排名中,中國有6所大學躋身世界100強,分別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國科技大學。其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的世界排名分別為15、23和34。[10]
隨著國力增強,中國越來越重視教育國際化程度的提高。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了“孔子學院南亞獎學金”,整個南亞地區(qū)(包括巴基斯坦在內)學生來中國學習漢語的名額大幅度增加。為了解決巴方的漢語教師師資短缺問題,中國國家漢辦向巴派遣漢語教師并邀請巴籍漢語教師來華接受培訓。同時,兩國在師資培訓方面加強合作,通過長期學位課程、短期培訓課程、國外研修課程、國內進修課程、研討班和研討會等形式,從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等多方面進行培訓,實現教師的職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幫助巴基斯坦提高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面對巴基斯坦國內有資質的職業(yè)院校少的問題,中方大學還與巴基斯坦大學展開多種形式的職業(yè)技術教育合作,幫助巴基斯坦培養(yǎng)職業(yè)技能人才。
雖然巴基斯坦教育在很多方面落后于中國,但是在教育的某些關鍵指標上卻顯示出獨到的優(yōu)勢。根據“基于WEF(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競爭力教育、培訓與創(chuàng)新指數的分析表(2006-2007)”,巴基斯坦教育系統(tǒng)的質量、管理學院的質量、科學研究機構的質量、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可獲得性、創(chuàng)新能力等幾項指數的分值都高于同期的中國,排名也比中國靠前。具體見表1。
表1 基于WEF全球競爭力教育、培訓與創(chuàng)新指數的分析表(2006-2007)①轉引自孫龍存《中國與巴基斯坦教育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比較——基于WEF全球競爭力教育、培訓、創(chuàng)新指數的分析》,載《徐州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
兩國在教學大綱、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評估、教學管理、師資培訓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通過教育交流可以互通有無,優(yōu)勢互補,實現共贏。在建設“雙一流”大學的背景之下,加強教育交流,發(fā)展交換項目和留學事業(yè),也是我國建設一流高校和一流學科的迫切需要,可以有效鞏固我國教育地位,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和國際認可度。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歷史上就是陸上絲綢之路重要節(jié)點的巴基斯坦,現在更是處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鏈接的樞紐位置,毋庸諱言,其對于中國“一帶一路”的發(fā)展理念和發(fā)展策略至關重要。
經由巴基斯坦通往中亞,在路途上比經馬六甲海峽到阿拉伯??s短了85%,是中國聯(lián)通中亞地區(qū)的最短陸路距離。[11]面對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的遏制和封鎖,發(fā)展西部戰(zhàn)略,加強中國與中亞、西亞、南亞的陸路交通,在新時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因此,巴基斯坦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中國“一帶一路”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中之重。
巴基斯坦地處南亞,在印巴領土爭端、打擊恐怖勢力、維護地區(qū)安全等事務上與中國存在利益交集,加強中巴兩國的教育交流,符合兩國利益,不僅是對中國兩千余年的絲路傳統(tǒng)的傳承,更是兩國在新時代和平與發(fā)展的戰(zhàn)略需要,是中巴兩國全天候戰(zhàn)略合作伙伴關系的體現,是中國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歷史和現實中的積極因素的絕佳范例。
作為率先與中國建交的伊斯蘭國家,巴基斯坦還促成了中國同伊朗、沙特等伊斯蘭國家的建交,借助巴基斯坦在伊斯蘭國家的影響力,中國在中東的外交得以順利開展。因此,巴基斯坦是中國與伊斯蘭世界連通的媒介,加強中巴兩國教育交流與合作,可以幫助中國更好地了解伊斯蘭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密切中國同中亞、西亞及中東地區(qū)的聯(lián)系,平衡中國在這些地區(qū)的力量,為中國開展大國外交提供斡旋的余地,整體上有利于地區(qū)的和平穩(wěn)定發(fā)展。促進中巴兩國教育交流,對于各國發(fā)展多元文化,建設和諧世界,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也是不可或缺的。
面對中國的發(fā)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不惜一切代價對中國進行全面打壓,各個領域的斗爭從隱蔽走向公開化。新冠疫情爆發(fā)以來,美國更是利用一切機會對中國進行污名化,在南海、臺灣等各地挑起事端,以政治勢力壓制華為等中國企業(yè),妄圖對中國實行全方位封鎖,兩國關系日趨緊張,也使中國面臨的國際局勢日益嚴峻。在這種局面下,加強與伊斯蘭世界的溝通合作,為中國在國際社會的活動創(chuàng)造更大的空間,讓世界更多地聽到中國的聲音,顯得尤為迫切。加強中巴兩國的教育交流,可以更好地發(fā)揮中國與伊斯蘭世界之間的窗口效應,在發(fā)展中國同伊斯蘭國家的友好合作、突破西方打壓遏制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5年中巴經濟走廊正式啟動后,大批中國企業(yè)來到巴基斯坦進行投資,援建巴基斯坦的道路、港口、發(fā)電廠等基礎設施,創(chuàng)造了大量就業(yè)機會,也增加了對漢語人才及各行各業(yè)專業(yè)技術人才的需求。以專業(yè)特長為依托,輔以流暢漢語交流的“漢語+專業(yè)”型人才炙手可熱,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儲備和良好的漢語語言能力成為獲得優(yōu)質工作的敲門磚,因此,留學中國的經歷在畢業(yè)生求職面試時備受重視。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多所大學與巴基斯坦大學簽訂“友好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在人才培養(yǎng)、師資交流、留學深造、職業(yè)培訓、聯(lián)合辦學等多個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幫助巴基斯坦培養(yǎng)各學科亟需人才。中巴企業(yè)多次召開用工需求座談會,華為、中國石油管道局、中國電力建設集團、中國電信、三峽公司、中國土木等重大企業(yè)先后參加,作為巴基斯坦重要的漢語教育機構,孔子學院也積極謀劃,主動參與座談,了解巴基斯坦中巴企業(yè)的用工需求,制定相關課程,為打造“漢語+職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貢獻力量??鬃訉W院的學員們積極參加中國企業(yè)在巴基斯坦舉行的產品推介會,幫助企業(yè)與當地民眾溝通。巴基斯坦的年輕人已經把在孔子學院學習漢語,到中國留學深造以及到中國駐巴基斯坦的大型企業(yè)工作作為改善家庭生活、實現未來夢想的主要途徑。中國的電力、道路等援建項目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巴基斯坦的基礎設施,改變了巴基斯坦的貧窮面貌。
教育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從國家層面來說,關乎國家的未來和發(fā)展,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從個人層面來說,教育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命軌跡和未來走向。中巴教育交流為中巴在經濟、貿易、文化、科技等多領域的全方位合作鋪平道路,以教育交流為載體,長期穩(wěn)固地推動教育國際化,可以輔助中巴經濟走廊項目的實施,更好地發(fā)揮中巴經濟走廊的作用,為“一帶一路”沿線的區(qū)域經濟合作提供新的發(fā)展著力點。以教育來撬動中國大國發(fā)展戰(zhàn)略的整盤棋,可謂“一子落而滿盤皆活”。
中巴教育交流仍然面臨挑戰(zhàn)。除了宗教、習俗、安全等因素的影響外,中巴語言文字之間的巨大差異也使巴基斯坦的漢語教學遭遇難題。在教學過程中,不少學生覺得漢語太難學、漢字太難寫而選擇了退課。由于歷史的原因,英語在巴基斯坦有良好的基礎,大部分受過教育的巴基斯坦人都會講英語,把子女送到西方留學仍然是許多精英階層的首選。要在普及度和接受度上追趕英文,漢語仍需努力。
近年來,中國一直在發(fā)展網絡教學,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fā),凸顯了在線教育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中國的慕課、微課、SPOC等得到更加迅猛的增長,各網絡平臺與各級學校加強合作,不斷開發(fā)網絡教學資源,為在線教學提供技術支持。這也為中巴教育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機。為了擴大漢語教學的規(guī)模,提高語言教學的效果,依托先進的現代教育技術,大力開發(fā)漢語和烏爾都語的慕課教學,充實網絡教學資源,豐富和完善線上課程,應該是中巴教育交流今后的一個努力方向。
世界局勢風云變幻,中巴兩國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攜手并肩,發(fā)揮兩國傳統(tǒng)友好的優(yōu)勢,共迎挑戰(zhàn),共謀發(fā)展,努力實現民族振興、強國富民的歷史重任。鑒于教育交流在中巴友好關系、地區(qū)發(fā)展與繁榮等方面的巨大作用,應不斷深化教育交流,力爭通過教育交流,更好地造福兩國人民,促進地區(qū)穩(wěn)定繁榮,鞏固中巴命運共同體的建設,為打造亞洲命運共同體發(fā)揮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