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蕾 李 紅 軍
提要:中國共產(chǎn)黨的思想建設指其牢固理想信念、建強精神支柱、純潔思想靈魂的一切活動,是自身建設整體的基礎工程。梳理其百年來的發(fā)展史,圍繞并服務黨的中心工作是其基本規(guī)律。黨的思想建設百年發(fā)展歷程呈現(xiàn)四個階段:在喚起民眾推翻三座大山、救民族于水火國家于危亡中形成;在組織民眾建立和鞏固政權、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中發(fā)展;在助力改革開放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中豐富;在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xiàn)兩個百年目標中完善。
中國共產(chǎn)黨的思想建設指其強化理想信念、牢固精神支柱、純潔思想靈魂而開展的一切活動。是其自身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的建設整體中發(fā)揮著基礎性作用,既有其相對的獨立性,又有其很強的滲透性。其歷史演進,因研究時間之別,有“三階段”論①參見章百家:《中國共產(chǎn)黨思想建設的層次與歷史發(fā)展脈絡》,《當代世界》,2011年第7期。、“四階段”論②參見張明軍:《90年來中國共產(chǎn)黨黨建思想主題的豐富與發(fā)展》,《政治學研究》,2011第6期。??v觀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思想建設史,圍繞并服務黨的中心工作,黨的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思想建設就跟進到哪里是其基本規(guī)律。因黨的中心工作在各個時期不同,思想建設的重點也不同,由此而呈現(xiàn)為四個階段:在喚起民眾推翻三座大山、救民族于水火國家于危亡中形成(1921年至1949年);在組織民眾建立和鞏固政權、建設社會主義國家中發(fā)展(1949年至1978年);在助力改革開放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中豐富(1978年至2012年);在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xiàn)兩個百年目標中完善(2012年至今)。
黨的思想建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是為著喚起民眾推翻三座大山,救人民于水火、救國家于危亡。黨在第一個思想建設的《議決案》中,對宣傳工作提出了20條要求,第一條就是進行“反對英美帝國主義之各方面的宣傳”,同時進行“經(jīng)濟斗爭”“共產(chǎn)主義之淺釋”“指明農民與政治的關系……推廣農民運動”①《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一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354頁。“健全的唯物主義的宇宙觀及社會觀及‘集體主義’的人生觀”②《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50、72、254-257頁。。1924年的組織宣傳教育議決案又強調:“應當在黨報上加重黨內教育的工作,并且指導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黨及其各個機關”都要有更加自顯的“宣傳和鼓動”。③《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50、72、254-257頁。議決案既明確了黨的思想建設的領導機關,又規(guī)定了其主要任務,同時規(guī)定了其與這一領域其他機構的關系。1925年,黨的四大作出的宣傳工作議決案,首次提出“政治教育”“政治宣傳”的命題,要求著力“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和各國黨之布爾什維克化”,“宣傳民族革命運動與世界革命運動之關聯(lián)和無產(chǎn)階級在其中的真實力量及其特性”。還指出:“因為黨的幼稚,黨的教育宣傳還未切實……理論基礎常常動搖不定”,要求用“健全的革命理論……使黨員行動方有所準繩”。同時批評黨以前的宣傳工作“政治教育做得極少”,“未得輸入工人群眾”,“政治宣傳常常不能深入”。要求宣傳部要“根據(jù)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見地運用到理論和實際方面作成有系統(tǒng)的多方面問題的解釋”,“以……傳布無產(chǎn)階級的文化”,指導各地設立“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會或其他臨時的講演討論會”。④《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50、72、254-257頁。相較于前兩個議決案,這份議決案對黨的思想建設內容的規(guī)定更明確,對地位和作用的評估更到位,對領導機構的要求更嚴格,對前期工作的檢視更深刻。1926年,中央擴大執(zhí)委會通過了《關于宣傳部工作議決案》。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自身建設史上第一次專門對其領導機構的職能作出“調查各地思想言論”、調查各地黨的經(jīng)常的“教育工作”、調查各地“群眾的情緒” 的三項規(guī)定。
正是在上述認識的基礎上,毛澤東提出了思想建設的一系列重要命題。如在《反對本本主義》中,他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fā)言權”和“思想路線”的重要命題。他指出,那些以為只要遵守“六大”的“本本”,就能無往而不勝之想法,“不是共產(chǎn)黨人從斗爭中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完全是一種保守路線”⑤《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77頁。。在這里,他在提出“思想路線”重要命題的同時,還將黨在中國革命認識上的分歧,區(qū)分為“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和“保守路線”。他指出,沿著“保守路線”,給革命造成的只會是損失和害了自己。而沿著“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則會“從歷史和環(huán)境兩方面考察”而得到革命的“真相”。⑥《毛澤東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4頁。
他用這條“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線”分析黨當時的狀況,認為邊界各縣的黨員“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若不給以無產(chǎn)階級的思想領導,其趨向是會要錯誤的”。⑦《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6、77頁。因此,他提出必須著重從思想上建黨,用無產(chǎn)階級思想教育改造黨員,并將其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陀^地看,這里還沒有“從思想上建黨”的明確提法,實際上卻隱含著這樣的思想。因為這段話既說明了當時著重從思想上建黨的原因,即黨員幾乎完全是農民成分;又說明了思想建黨的工具,即無產(chǎn)階級思想——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理論;還說明了思想建黨的方法,即教育和引導。這一認識在瓦窯堡會議上成為黨中央的共識。瓦窯堡會議決議指出:“社會成分是應該注意到的,但不是主要的標準。應該使黨變?yōu)橐粋€共產(chǎn)主義的熔爐,把許多愿意為共產(chǎn)黨主張而奮斗的新黨員,鍛煉成為有最高階級覺悟的布爾什維克的戰(zhàn)士?!雹佟督h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十二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549頁。這個熔爐,是鍛造人、鑄造人的靈魂的熔爐。加入黨組織,就要接受這個熔爐的鍛造而去除思想上的各種雜質,成為真正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這個鍛造的過程,是教育改造入黨者思想靈魂,解決思想上真正入黨的過程,也是思想建黨的過程。
20世紀30年代初,毛澤東提出“思想路線”的命題,30年代末40年代初艱難困苦的革命及其喚起億萬民眾投身革命的需要,毛澤東將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進一步提出了“思想路線”的本質和核心。他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對“實事求是”進行了科學界定;在應邀為延安中央黨校大禮堂題詞時,寫下了“實事求是”四個大字;在黨的七大上明確提出“思想路線”的核心是實事求是。這一時期,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逐步演變和最終確立,并進一步運用于黨的思想建設而使思想建黨理論更加完善。毛澤東指出:“有許多黨員,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并沒有完全入黨,甚至完全沒有入黨”,因此,黨的組織整頓,“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頓,需要展開一個無產(chǎn)階級對非無產(chǎn)階級的思想斗爭”。②《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5、1094、1036頁。這種斗爭的目的是教育人,是黨在思想和組織上保持和發(fā)展先進性純潔性的重要保證,是引導民眾救自己于水火,救民族和國家于危亡的內生動力。
對于思想建設的這一目的,《毛澤東選集》和《毛澤東文集》有很多論述。如:“紅軍宣傳工作的任務,就是擴大政治影響爭取廣大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建立政權、消滅反動勢力、促進革命高潮”③《毛澤東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6頁。;“如此偉大的民族革命戰(zhàn)爭,沒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動員,是不能勝利的”④《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0頁。;動員一切可能力量作“抗戰(zhàn)到底,反對投降妥協(xié),清洗悲觀情緒”的宣傳鼓動,“號召全民族團結起來,不怕困難,不怕犧牲……達到全國一致繼續(xù)抗戰(zhàn)之目的”⑤《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十五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611頁。;“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黨進行偉大政治斗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如果這個任務不解決,黨的一切政治任務是不能完成的”⑥《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5、1094、1036頁。等等。
強大而有效的思想建設,培育和造就了毛澤東等一代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人。這代人,憑著對人類自由而全面發(fā)展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的堅定追求,面對國民黨反動派背信棄義而高舉屠刀企圖殺光共產(chǎn)黨人時,“并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而是“從地下爬起來,揩干凈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xù)戰(zhàn)斗”,⑦《毛澤東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75、1094、1036頁。并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使民族解放、國家獨立、中國人民終于站起來了。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紀元的開始,意味著中國共產(chǎn)黨中心工作的轉移,中國共產(chǎn)黨地位的根本變化。相較于局部執(zhí)政,不但地位不同,任務和使命也不同。之前的革命是為了破壞舊制度,建立新制度;執(zhí)政則要維護并鞏固自己千辛萬苦、流血犧牲建立的新政權。這時黨第一位的任務就是要鞏固新生政權,要把國家的一切事情都“管”起來,即“管”老百姓有飯吃、有衣穿、有住所,醫(yī)治國民黨統(tǒng)治20多年造成的物價飛漲、流民遍地、餓殍遍野、千瘡百孔,把發(fā)展經(jīng)濟擺在第一位。
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曾指出:“從一九二七年到現(xiàn)在,我們的工作重點是在鄉(xiāng)村,在鄉(xiāng)村聚集力量,用鄉(xiāng)村包圍城市,然后取得城市……從現(xiàn)在起,開設了由城市到鄉(xiāng)村并由城市領導鄉(xiāng)村的時期”①《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6-1427、1427-1429、1439頁。,“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圍繞著生產(chǎn)建設這一個中心工作并為這個中心工作服務……動員一切力量恢復和發(fā)展生產(chǎn)事業(yè),這是一切工作的重點”②《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6-1427、1427-1429、1439頁。。他提出,要教育干部,首先是要使高級干部懂得,戰(zhàn)爭打完了,真正要做的事情才開始,屆時很可能感覺打仗還容易些。為適應這一工作重心的轉移和中心工作的轉變,全黨必須“學會我們原來不懂的東西”,要“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③《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6-1427、1427-1429、1439頁。
為了建設新世界,全黨開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集體主義、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思想的學習。為此,黨中央下發(fā)了《關于在職干部學習問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對思想政治學習作出全面部署。全黨興起了12本書、毛澤東著作、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三次學習熱潮。與此同時,加強了黨校、干部學校、工農速成中學、工農干部文化補習等學習陣地的建設。這一時期,黨加強了對各階層集體主義思想的教育,即對農民主要是進行走互助合作道路的教育;對工人和戰(zhàn)士,主要是進行“個人服從集體”的教育;對青年學生主要是進行集體主義精神的培育;在高等院校,則引導學生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踐行先公后私集體主義原則。
這一時期,黨中央還針對一些黨員思想蛻變,“革命一輩子,享受享受天經(jīng)地義”思想的滋生而大肆貪污腐敗現(xiàn)象,提出加強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作風建設。黨在帶領全國人民開展大規(guī)模群眾性“增產(chǎn)節(jié)約運動”的同時,掀起了以勤儉節(jié)約為核心的愛國勞動競賽活動。兩個活動促進了生產(chǎn)發(fā)展,也提升了廣大工農群眾的政治覺悟與勞動積極性,增強了對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認同。毛澤東指出:“我們的國家現(xiàn)在還是一個很窮的國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根本改變這種狀態(tài),全靠青年和全體人民在幾十年時間內,團結奮斗,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一個富強的國家。”④《毛澤東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6、191頁。針對貪污腐敗,全黨開展了“三反”運動。這次運動對利用職權任意揮霍,過著極度腐化生活的劉青山、張子善判處了死刑。對劉青山、張子善的處決,使貪污浪費行為得到了有效控制,對增強黨員防腐拒變能力起了重要作用。
這一時期,毛澤東等黨的領導人不但清醒地認識到執(zhí)政給黨的建設帶來挑戰(zhàn)的嚴重性和復雜性,而且清醒地認識到“共產(chǎn)黨里頭還是有各種不同的意見。有些人組織上進了黨,思想上還沒有通,甚至有些老干部跟我們的語言也不一致”,要“做打通思想的工作”。⑤《毛澤東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6、191頁。黨的建設中最主要的問題,“首先就是思想建設問題”⑥《劉少奇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27頁。。
由于社會主義是在探索中前進,特別是赫魯曉夫秘密報告和東歐一些國家出現(xiàn)騷亂波動的影響,使黨對國際國內形勢的認識出現(xiàn)了偏差,導致1957年至1978年20多年間,黨的思想建設出現(xiàn)失誤,使黨的八大剛剛確立的工作重點發(fā)生重大轉向。1957年到1961年連續(xù)的反右、大躍進、人民公社化、反右傾、“反修防修”以及1963年的“四清”,直至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偏差與失誤的重要表現(xiàn)。最大的偏差和失誤就是黨的工作重心“以階級斗爭為綱”。
“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工作重心,使思想建設的主旋律也發(fā)生重大轉變,不少錯誤的理論觀點隨之產(chǎn)生。如:社會主義社會始終“存在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必須向廣大黨員進行階級斗爭、兩條路線斗爭教育”;“階級斗爭要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今后還要進行多次”;“用無產(chǎn)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偉大理論武裝全黨”,等等。
但我們也必須看到,即使在長達20多年黨的建設出現(xiàn)種種曲折,黨不斷加以糾偏,黨的思想建設中也有不少正確的思想觀點。如:共產(chǎn)黨人的力量“來源就是人民群眾”①《毛澤東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4、305頁。的觀點;“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卻是幼稚可笑的”②《毛澤東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642、521、138頁。的觀點;要清楚我們權力的來源,“沒有人民就會垮臺”③的觀點;要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的觀點;增強無產(chǎn)階級黨性,增強黨的觀念,增強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搞好黨的整頓和建設的重大問題的觀點;要真正搞好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必須整頓黨的作風的觀點;“工、農、商、學、兵、政、黨這七個方面,黨是領導一切的”④《毛澤東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24、305頁。的觀點;“吐故納新”⑤《毛澤東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第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642、521、138頁。的觀點等。這些思想觀點今天仍然具有指導或借鑒的意義。
這20多年,是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經(jīng)驗積累期,也是一個以蘇聯(lián)為鑒戒、開始獨立自主探索而思考究竟走什么道路的探索期。沒有這樣一個正反經(jīng)驗教訓的積累和道路的探索的時期,就難有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撥亂反正,也難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選擇和最終確立。作為始終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而不能另搞一套的黨的思想建設,也是一個重要的經(jīng)驗積累的探索期。可以說,沒有這20多年,特別是“文化大革命”黨的思想建設的曲折,就不可能有之后一心一意為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服務的重大轉折,沒有“文化大革命”中思想政治工作走偏的教訓,就不可能有之后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從內容到形式到方法的重大改革。
1978年,是黨的思想建設發(fā)生重大變革之年。此前,“四人幫”被粉碎,鄧小平的復出,開啟了思想上撥亂反正的歷史之門。這場轉變以真理標準大討論為先聲,以恢復和發(fā)展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為重點,以思想解放為突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的評價道:全會“反映了歷史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⑥《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12頁。。革命性的轉變,要求“人人解放思想,‘開動機器’”⑦《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12頁。,并且強調指出,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就會僵化,黨和國家以及社會都不會前進,其生機也會停止,甚至會亡黨亡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既是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變的標志性會議,也是實施改革開放偉大戰(zhàn)略的開端性會議,更是黨的思想建設從內容到形式和方法都將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新起點。會議對“文化大革命”錯誤的糾正,是粉碎“四人幫”后思想理論建設的重大成果,也是一場中國共產(chǎn)黨的自我革命。
回眸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在發(fā)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始料未及的復雜多變的局面。當黨提出解放思想,重新評價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并為大量冤假錯案平反時,社會上一些人錯誤估計形勢,認為“翻盤”的機會來了,他們大搞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竭力否定馬克思列寧主義,否定無產(chǎn)階級專政,否定社會主義,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否定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與重大貢獻。要害是否定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道路。還有一些人由于改革開放,特別是社會主義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外界交往的增多,以及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處于低潮,他們的理想信念動搖甚至完全喪失,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日趨增長,消極腐敗現(xiàn)象不斷發(fā)生。黨內一些固守舊思想的人,面對改革開放和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既看不慣也不理解,有的甚至認為“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思想混亂、迷惘彷徨、困惑不解,成了較為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改革開放要順利進行,黨的思想建設第一位的任務就是做好理論武裝,搞好思想引領,真正釋疑解惑,同時對各種錯誤傾向、錯誤思潮進行嚴肅的批評批判,防止噪音雜音擾亂改革開放的大方向。鄧小平在談到這時的狀況時指出,群眾和黨內需要解決的思想問題都很多,“我們一定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切實認真做好,不能放松……要做得有針對性、細致深入和為群眾所樂于接受”①《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341-342頁。。鄧小平還要求,對那些思想迷惘、彷徨、困惑的人,需要通過“做思想工作”幫助轉換思想觀念;對那些“思想路線不對頭,同黨唱反調,作風不正派”②《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123、124、124、48、380、290頁。的人,必須嚴肅批評,給予必要的黨紀處分;對于那些用“大鳴、大放、大字報,出非法刊物”③《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123、124、124、48、380、290頁。等“‘文化大革命’遺留下來的做法”④《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123、124、124、48、380、290頁。的人,則必須依法嚴肅處理;至于那些搞精神污染、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甚至“動亂”的人,則必須與之進行堅決的斗爭。同時也使全黨清醒認識任何時候都要有一個具有高度覺悟、紀律性和自我犧牲精神的黨來領導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沒有這樣一個黨的統(tǒng)一領導……就只會四分五裂,一事無成”⑤《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341-342頁。。必須認真研究如何在工作重心轉移到經(jīng)濟建設后,做好思想工作,使全黨清醒地認識到,搞四個現(xiàn)代化,搞改革開放,“就不能搞資產(chǎn)階級自由化……自由化思潮一發(fā)展,我們的事業(yè)就會被沖亂”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123、124、124、48、380、290頁。。要堅決“防止埋頭經(jīng)濟工作、忽視思想工作的傾向”⑦《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123、124、124、48、380、290頁。,一定要“把共產(chǎn)黨員教育好”⑧《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123、124、124、48、380、290頁。。如果放任思想戰(zhàn)線混亂,“思想政治工作薄弱了”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0、123、124、124、48、380、290頁。,就會發(fā)生極其嚴重的錯誤。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江澤民同志依據(jù)當時的時代特征和歷史任務,對新形勢下黨的思想建設的地位作用、歷史任務、主要內容、途徑和方法、組織領導、隊伍建設等,都作出了新的闡釋和貢獻。最重要的貢獻就是把鄧小平理論寫在黨的旗幟上,并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豐富了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將其概括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論觀點。如:必須解決“四個如何認識”的觀點;思想建設的重要任務是“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⑩《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63頁。的觀點;思想建設在黨的全部工作中“三個不能變”的觀點;“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k《江澤民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32頁。,要“實現(xiàn)人們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發(fā)展”l《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5、74頁。的觀點;思想政治工作“是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xiàn)黨和國家各項任務的中心環(huán)節(jié)”m《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5、74頁。,是黨和國家的重要政治優(yōu)勢的觀點;中國共產(chǎn)黨“歷來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n《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586、585頁。,黨的建設首先就要“切實加強思想建設”o《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要)》,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第586、585頁。的觀點;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要以“三觀”“四信”“五種意識”“三個主義”“六十四字創(chuàng)業(yè)精神”培育“四有”新人的觀點;要敢于沖破“兩個束縛”,改變兩種精神狀態(tài),做到“三個決不停留”的觀點;“一個中心,三個著眼于”①《江澤民論加強和改進執(zhí)政黨建設(專題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144、330頁。的觀點;要看到三個重大變化,從三種現(xiàn)象中解放出來,努力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的觀點;“嚴重的問題在于教育干部”②《江澤民論加強和改進執(zhí)政黨建設(專題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第144、330頁。的觀點;領導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規(guī)范行為,嚴以律己”③《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693頁。的觀點,等等。
進入21世紀,胡錦濤同志強調把加強先進性建設作為思想建設長期的根本任務和永恒課題,“以堅定理想信念為重點加強思想建設”④《胡錦濤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52頁。,以“六堅持”為檢驗共產(chǎn)黨員是否先進的標準;強調以培養(yǎng)“四個新一代”人才為目標,大力弘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教育和引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刻理解自覺做到“四個堅定不移”;強調“以人為本”和“三貼近”的基本原則,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求真務實地推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和方法的探索。
從鄧小平到胡錦濤同志,歷屆中央領導集體經(jīng)歷了30多年的奮斗。這30多年,中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征程,揚起了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新帆,啟動了思想建設的新路,用建黨興黨治黨的偉大實踐書寫了黨的思想建設的壯麗史詩,實現(xiàn)了從恢復到發(fā)展的偉大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后,為新時代服務的思想建設進入新境界。對這一時期黨的思想建設,已有不少研究。有學者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三個著眼于”探索黨建新規(guī)律,在理論性創(chuàng)新和實踐性創(chuàng)新兩條維度同時展開,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觀點,一方面體現(xiàn)出時代、系統(tǒng)、創(chuàng)新的鮮明特征,另一方面展示出“黨中央充滿政治定力、富有擔當精神的品格,厚植知識儲備,葆有思維活力以及厲行嚴細認真、長抓實干的作風”⑤石仲泉:《十八大以來黨的思想建設的偉大創(chuàng)新》,《中國延安干部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也有學者認為,體現(xiàn)了實踐、理論、歷史三大邏輯的“高度統(tǒng)一”,彰顯了“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生命線’的時代價值”,使“人們的精神生活不斷充實、精神世界更加豐富,主旋律更加響亮,意識形態(tài)領域正能量更加強勁”,具有“凝聚共識”“強調擔當”“落細、落小、落實”“革新話語”等特征。⑥代玉啟:《十八大以來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特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年第10期。還有學者提出,“主要包括四個方面:加強正面宣傳,弘揚主旋律……增強陣地意識,有理有利有節(jié)開展輿論斗爭……合規(guī)律、接地氣,提高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提高國際話語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⑦《振奮起全民族的“精氣神”—— 十八大以來中央關于思想文化建設的新思想》,《黨的文獻》,2015年第4期。。更有學者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八個始終堅持”⑧鄭言:《凝聚磅礴力量的五年——黨的十八大以來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經(jīng)驗和規(guī)律性認識》,《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年第11期。的經(jīng)驗。
對黨的十八大后的思想建設,可以從多方面探討,從多視角進行研究。從黨的思想建設始終圍繞黨的中心工作,為黨的中心工作服務,黨的中心工作轉移到哪里,思想建設就跟進到哪里這一基本規(guī)律看,黨的十八大后思想建設最顯著的特點,是在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目標”中不斷深化和完善。
2012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實現(xiàn)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跨越”①李培林:《我國新時代發(fā)展的特征、挑戰(zhàn)和趨勢》,社會學視野網(wǎng),2017年12月29日。,“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②習近平:《同舟共濟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在亞太經(jīng)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人民日報》2018年11月18日。,“我國發(fā)展面臨的各方面風險不斷積累甚至集中顯露”③《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178頁。。在這一大背景下,在黨的思想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領導全黨成功進行了四次學習教育活動。第一次是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以糾正“四風”為切入點。第二次是以“修身、用權、律己的嚴和謀事、創(chuàng)業(yè)、做人的實”為主要內容的“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第三次是以“學黨章黨規(guī)、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為主要內容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第四次是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這四次學習教育活動,最值得關注的是黨中央作出重大部署時提法上的變化。第一次沿襲傳統(tǒng)用了“活動”二字,第二、第三、第四次都沒有用“活動”二字。這標志著黨的思想建設從運動走向活動,再從活動變?yōu)槌B(tài)的重大變化。這四次教育活動,體現(xiàn)了黨的思想建設要“立足國際秩序大變局來把握規(guī)律,立足防范風險的大前提來統(tǒng)籌,立足我國發(fā)展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大背景來謀劃”,為“保持戰(zhàn)略定力、戰(zhàn)略自信、戰(zhàn)略耐心,堅持以全球思維謀篇布局”。④《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82頁。
黨的十九大后,中國站到了“兩個一百年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世界呈現(xiàn)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的思想建設的根本任務是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為適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目標”提供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黨來一個大學習”,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要做到“八個堅持”⑤堅持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堅持思想工作“兩個鞏固”的根本任務,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持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wǎng)絡空間,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做好做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作,堅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堅定“四個自信”,旗幟鮮明堅持真理,立場堅定批駁謬誤,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兩個力”,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營造崇尚、學習、捍衛(wèi)、關愛英雄的濃厚氛圍;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yǎng)和全社會文明程度。黨中央在《中國共產(chǎn)黨宣傳工作條例》中,明確規(guī)定宣傳工作根本任務是“一個高舉”“兩個鞏固”“三個建設”。
實踐是理論之基,理論是實踐之炬。實踐推動著理論豐富完善,理論指引著實踐向前發(fā)展。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思想建設的歷史,是其實踐與理論互動的歷史。這種互動,既為思想建設主體提供了內生動力,也為“五建設一斗爭”的整體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思想基礎。中國共產(chǎn)黨思想建設的偉大實踐必將在這種互動中生生不息,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