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容 陳建軍
“這么多書,我該怎么分給大家呢?”
“我的眼神不好,看不清表格,這可怎么辦?”
“你們說說,這件事情怎么處理比較好?”
……
這些問題,似乎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學生在向老師求助。然而,事實恰好相反——在湖北省宜昌市第八中學劉晴老師的班上,不斷向學生求助的是劉晴自己。
這就是劉晴管理班級的智慧所在。她認為,好的班級不是沒有問題,而是出現(xiàn)問題后,學生能自己解決。因此,她主張將班級交給學生,班主任在背后引導即可。
劉晴用自己特殊的帶班方式,將來自不同小學、不同家庭、不同生長環(huán)境的一群孩子擰成了一股繩。
用好“領頭羊”,管理不操心
“一到學校,整個人都處于緊繃的狀態(tài)。每天都要擔心,每天都要操心——擔心學生的安全,操心學生的學習。”劉晴這么總結自己以往的班主任經(jīng)歷。接手現(xiàn)在的“篤行班”后,她決定不再那么“操心”。
以往的帶班經(jīng)驗告訴劉晴,優(yōu)秀的班級必定有一支優(yōu)秀的班級管理團隊。班級管理團隊的重中之重就是作為“領頭羊”的班長。
組班之初,劉晴向全班發(fā)放了“班長意愿征集表”,征集表上有這樣3個問題:你愿意當班長嗎?如果你當上了班長,你會如何為班級服務?你為什么不愿意當班長呢?將征集表收上來之后,劉晴掌握了學生的基本想法。
根據(jù)前期了解,進校成績年級第一的小王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一直都是班長,品學兼優(yōu)的他是劉晴心中班長的第一人選。但小王在征集表上寫著:“我不想當班長,因為我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學習上,我的目標是考上清華北大?!钡莿⑶缯J為,學生不能為了學習而忽視了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那要怎么說服小王呢?
劉晴與小王和小王的父母分別進行了溝通,但第一次溝通以失敗告終。小王的父母也不希望小王繼續(xù)擔任班長,他們認為擔任班長會浪費很多學習時間。
為了能夠更有說服力,劉晴在微信上訪談了自己以前所帶班級的幾位班長,讓他們“現(xiàn)身說法”,談談做班干部對自己的幫助,其中不乏在名校讀書的學生。劉晴將這些聊天記錄給小王父母和小王看,小王爸爸才認識到,自己給孩子灌輸?shù)摹拔ǚ謹?shù)論”觀念不好,擔任班長確實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小王看到學長的經(jīng)歷很心動,最終答應擔任班長。
現(xiàn)在,劉晴班上有4個“主班長”,他們不僅工作能力強,學習成績也都排在年級前10。
除了4個“主班長”,劉晴還實行了“輪流班長制”,每周一換。這給了一些從來沒有擔任過班長的學生鍛煉的機會,但并不是每一個學生擔任班長都那么順利。
根據(jù)班規(guī),學生進教室后要把書包拉好拉鏈整齊地掛在課桌邊的掛鉤上。剛開始,總有一些學生不按照要求做。一次課堂上,劉晴又看到一些同學沒有把書包收拾整齊,便開玩笑說:“咱們已經(jīng)學習了點動成線和拋物線的知識,下次再有不放整齊的書包,我們就讓它變成‘拋物線,飛到窗戶外面去?!?/p>
這原本是一句玩笑話,小丁卻當真了。輪到小丁擔任“輪流班長”的那一周,他會站在一旁看著同學收拾書包,一旦書包從掛鉤上掉下來,他也不提醒同學,只是飛快地拿起書包,把書包扔到操場上。見此情景,劉晴又生氣又無奈。但小丁并沒有覺得自己扔同學書包的行為有問題,他認為自己是在幫助同學改掉不好的習慣,而且有些同學被扔過一次書包后,也確實沒有再隨便放書包了。
于是,劉晴號召學生在班上討論了這件事。學生從老師要求把書包放整齊的目的和初衷展開討論,還設想了如果天氣不好,書包扔到外面弄臟了或遇到調皮的學生把書包里的作業(yè)本和書弄不見了等情況。小丁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向同學們道了歉,并保證以后再也不會扔同學的書包了。
在4個“主班長”和每周“輪流班長”的管理下,即使劉晴不在學校,班級也有序運行,真正實現(xiàn)了“老師在與不在一個樣”。
班級有問題,集體來解決
有了一群得力的班級助手,劉晴不必為班級的日常管理操心,某種程度上成了“甩手掌柜”。但是,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還是會出現(xiàn)種種問題,一旦處理不好,對學生個人和班集體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為了及時掌握班級動態(tài),劉晴決定開展“班級漂流日記”活動。
說干就干!劉晴迅速召開主題班會,全班一起討論通過了如下的班級漂流日記管理公約。
篤行班班級漂流日記管理公約
1. 班級管理,人人參與,每人一天,依學號順次而為。
2. 書寫班級日記,從早到晚,課堂內外,大事小事,總結梳理。
3. 晚上六點,全班宣讀,發(fā)表意見。
4. 讀書委員監(jiān)督、值日班長管理有效者,獎勵積分2分。
漂流日記本質上是觀察日記,由值日生記錄當天班級所發(fā)生的事情,既有點贊夸獎,肯定做得好的方面,更有查漏補缺,提出批評和建議。在提到做得不對地方時,班長會安排5分鐘時間,請同學們提出解決辦法,好的點子即時記錄在當天的日記后面。對于要批評的人和事,班長需要提前告知劉晴,在劉晴與當事人溝通、取得當事人的同意后,才能發(fā)到班級群。
一次,小張在學校亂扔垃圾被學校值日生記錄下來,扣了班級量化分數(shù),成為當天的批評對象。小張是一個好面子的男生,劉晴知道,對于這樣的孩子,當著全班的面批評不僅達不到讓他改正錯誤的目的,還有可能把他推向老師的對立面。
于是,劉晴在放學后找到小張,對他說:“最近班上有很多同學都不注意衛(wèi)生,垃圾都沒扔進垃圾桶里,還有一些同學亂扔垃圾。你覺得這樣做對不對?”小張沒有意識到劉晴話語里的“陷阱”,馬上說:“亂扔垃圾當然不對??!”
劉晴話頭一轉,接著說:“學校值日生說,我們班今天也有人亂扔垃圾了,你知道這件事情嗎?”小張回過神來,有些不好意思,低頭“嗯”了幾聲。
劉晴知道不能把他逼急了,便換了一種商量的語氣說:“我們晚上要說一說這件事情,也提醒一下班上其他同學,到時候我讓班長不點你的名字,但是你要主動出來承認錯誤,可以嗎?”小張拍拍胸脯,說:“沒問題,讓班長說吧!”
提前和犯錯誤的學生溝通,再針對事情在班級開展討論,不僅提醒了當事人,還能讓班級避免出現(xiàn)類似的問題,這是劉晴解決班級問題的常規(guī)流程,簡單而有效。
如今,班級漂流日記已經(jīng)成為劉晴管班治班的常規(guī)方式。同學們在參與班級漂流日記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學生在共同解決班級問題的過程中,思路越來越開闊,表達越來越自信,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成了班級的主人。
給學生機會,促自我改變
“班主任只有從日常管理的瑣事中解脫出來,才能從宏觀上思考班級問題,才有時間和精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特質?!?/p>
有賴于良好的班級管理運行模式,劉晴有了更多的精力去關注學生個體。
小風是一個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從小和外公生活在一起,性格有些孤僻,剛進入初中的時候,成績在年級排名靠前。疫情期間,小風迷上了游戲和動漫,經(jīng)常很晚才睡。早上上課了,他起不來,就把網(wǎng)課開著,自己在電腦的另一頭睡覺。劉晴上課點名的時候,經(jīng)常需要喊小風很多次才會有回應。幾次之后,劉晴知道,小風一定沒有認真上網(wǎng)課。
相對在教室上課,學生上網(wǎng)課的積極性本來就不高,劉晴也不好在課堂上批評小風。
劉晴先嘗試和小風拉近關系。那段時間,沉迷于動漫的小風把自己的釘釘頭像換成了一個動漫人物,在一眾學生中很是顯眼。于是,劉晴借口說自己很喜歡他的釘釘頭像,請他幫自己也換一個。
在小風愿意和自己說話之后,劉晴又適時提出了連麥請求。語音接通后,劉晴并沒有批評小風,反而吐槽自己上課太艱難了,題目稍微難一點,班上能夠回答上來的同學就沒有幾個,太尷尬了。
“你能幫我?guī)右幌掳嗉壔卮饐栴}的氣氛嗎?”聊到最后,劉晴向小風提出了請求。起初小風并不愿意,但是劉晴軟磨硬泡:“你就幫我一次吧!你不幫我的話,我的課都上不下去了!”小風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好在小風言而有信,答應的事情就一定會做到。那節(jié)數(shù)學課上,小風打起了精神,接連回答了幾個問題,課堂氣氛真的被他帶動起來了。
但那節(jié)數(shù)學課過去了,小風的表現(xiàn)并沒有轉變多少。期末考試的時候,正如劉晴所預料的那樣,小風沒有考好。和小風媽媽溝通之后,劉晴決定去小風家里家訪。
家訪那天正好遇上暴雨,劉晴騎著自行車才走到一半,前面塌方了,擋住了劉晴的去路。無奈,劉晴只能在一旁躲雨。這一躲就是3個小時,劉晴的家人勸她那天不要去家訪了。但劉晴認為,自己既然答應學生和家長了,就一定要做到。于是,在暴雨停了之后,劉晴趕緊回去換了身衣服,再次前往小風家。
到了小風家,劉晴既不跟小風聊學習,也不批評他,只是一邊參觀著小風的書房,一邊跟小風拉家常。但此時,小風依然有很重的戒備心理,說話的語氣很僵硬。
既然拉家常不管用,那就換個方式吧。劉晴和小風聊起游戲來:“游戲好玩嗎?平常都怎么玩?你充過值嗎?”一聊到游戲,小風立刻來了精神,滔滔不絕地講起來。說完,小風疑惑地問劉晴:“您今天來家訪,不是來開‘批斗會的嗎?”劉晴一本正經(jīng)地說:“開什么‘批斗會,我也不知道你玩游戲是對還是錯。說不定你以后還可能在游戲領域大顯身手呢!”
小風驚訝地看著劉晴,低聲說:“老師,我迷上了游戲、動漫,玩完又后悔,但就是克制不住?!甭犕晁膬A訴,劉晴說:“你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說明你在認識上是沒有錯的,只是不夠自律而已。這樣吧,你把東西收拾收拾跟我走,去我家住,我陪你玩。”小風一聽,一下子就慌了,說:“我不習慣住在別人家?!薄澳俏襾砟慵冶O(jiān)督你學習也可以。”劉晴說?!拔乙膊涣晳T別人在我家。”小風還是不同意。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怎么辦呢?你自己想一想該怎么戒掉游戲吧!”劉晴把解決問題的決定權交給了小風。沉默了10分鐘后,小風堅定地說:“我改!我馬上做一份詳細的學習計劃,每天控制自己玩游戲的時間,請您監(jiān)督我。我一定努力戒掉游戲。”
面對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劉晴總是愿意給學生改變的機會。她相信,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或許能收獲更多的驚喜。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比成?!眲⑶缛绱嗣銊钭约?。26年的從教歷程中,她一直在探索更適合學生的班級管理模式,嘗試將班級管理真正交給學生。正是這樣的努力和執(zhí)著,才讓劉晴和她的“篤行班”成長得如此不一般。(文中學生均為化名)
責任編輯? 何欣容
通過聚焦班會課,我們開展了多輪次行動研究。經(jīng)過4年的探索,“以班會課研究為重點的班主任專業(yè)化發(fā)展行動”項目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積累了130多個班會課資料包,提升了班會課質量,促進了班主任的專業(yè)發(fā)展。
建設班會課資源庫
過去上班會課,班主任往往匆忙備課或不備課,手頭也沒有多少資料。有了班會課資料包,就可以減輕班主任的負擔,提升班會課的質量。
于是,我們著力制作班會課資料包,并在制作中形成規(guī)范化的標準。目前,班會課資料包含了目錄、教案、課件以及相關的視頻、文章等比較豐富的資料。
教案、課件是制作的重點。對教案,我們先編制微案,后編制簡案。微案篇幅短小,制作便捷,但因為篇幅短,上課步驟不夠明了;簡案與微案比,雖然也簡單明了,但篇幅有所拓展,課堂推進步驟比較具體,便于老師們把握重點。由微案到簡案,是工作的細化和深入。我們要求每篇簡案有課題、設計背景、教育目標、課前準備、實施過程、教學建議等要素。
過去不少老師的班會課教案中并沒有設計背景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們認為這一要素不能少。班主任應該認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為什么要上這節(jié)班會課?”我們將思考的要點概括為“大背景”和“小背景”兩方面。
“大背景”即“大處著眼”,班主任必須加強學習,認真學習黨和國家以及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要文件,增強“我為國家育英才”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思考什么該做、什么必須做、怎樣才能做得更好。我們指導班主任在電腦里建立“政策夾”,收集相關文件,加強學習。比如“我的夢,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目標是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也指導老師從專家、學者的精辟論述中找尋思路。
“小背景”即“小處著手”,班主任要認真研究班情,分析本班學生的特點,思考怎樣上班會課才能更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班會課更加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大背景”,“大處著眼”,我們要求老師站得高,看得遠;“小背景”,“小處著手”,我們要求老師抓得準,做得實。
教育目標,我們認為要小、實、可達成。班主任要明確教育目標,并根據(jù)教育目標來設計課的進程;在評價一節(jié)課時,教育目標是否達成又是重要的考量。這些規(guī)范化的操作促進了研究的深入。
實施過程,我們要求老師在理清課的思路、列出課的步驟時,每個環(huán)節(jié)要有“設計意圖”說明,讓其他老師清楚地了解為什么要這樣設計。
教學建議,是在實際上課后,老師根據(jù)課堂實踐提出的合理化建議。
這樣的簡案,記錄著班主任的思考,承載著班主任的智慧。在寫簡案的基礎上,我們鼓勵老師完善詳案。詳案與簡案相比,基本框架不變,但內容更為詳盡,同時加強了課堂的預設。
課件也是資料包的重點。老師制作課件的水平不一樣,我們通過觀看網(wǎng)上講座、開展同伴互助、逐一進行研討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制作課件的水平。
實踐中,我們對課件制作形成這樣的共識:實用——課件的制作要緊扣教案,有效地配合教學。既要注重老師的教,又要考慮學生的學。課件要讓學生看得清楚,看得明白。規(guī)范——課件的排版要規(guī)范,課件使用的圖片也要貼切、合規(guī)。美觀——隨著制作水平的提高,我們力求課件賞心悅目,圖文相配、字體勻稱、色彩和諧。
在這樣的思考下,我們在集中研修的第4年,基本完成了完整學年班會課資料包的制作、完善。目前納入學校班會課校本課程的每一節(jié)班會課都有一個資料包。
改進班會課資源庫
在初步形成班會課校本課程的資料包之后,我們特意組織了班會課資料包的驗收。
班會課資料包驗收從清單、教案、課件、教學實施、特色5個方面分項打分。清單要求有簡案、課件及課例需要的視頻、音頻、課件、參考文獻等資料;教案要求格式規(guī)范,選題切合實際,教育目標設定科學合理,教學內容充實且能為目標服務,教學過程設計有條理,層次清楚;課件要求制作精良,界面布局合理,色彩搭配協(xié)調,文字排列規(guī)范,無錯別字,結構合理,幻燈片之間具有層次性和連貫性,選用的視頻清晰,附錄的資料充實;教學實施要求教學手段多樣、課件制作都能與教案匹配;特色要求音頻、視頻、課件具有時代性或創(chuàng)新性。
通過驗收,我們進一步明確了班會課資料包的標準,認真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對資料包做了進一步的修改,然后提供給全校班主任使用。
完善班會課資源庫
班會課資料包需要在使用中驗證、完善。
在使用、修訂班會課資料包的過程中,我們也不斷加強班會課資源庫的建設,發(fā)現(xiàn)還有許多資源需要補充、完善。
教具:上班會課也需要一定的教具。比如《學做時間小主人》一課,需要使用多塊貼牌,讓學生在貼牌的組合排列中學習如何統(tǒng)籌安排時間。學校配備了8組貼牌,讓初一年級的每個班主任都能使用,并明確由年級組長保管,還建立了年級組長轉交制度。
書籍:作為學校班會課校本課程,讀書活動是重要的內容。例如,著眼愛國主義教育的《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一課中提到的《南京暴行》一書,《我們也追星》一課中需要閱讀袁隆平傳記,等等。
人物:我們認識到人的資源是更寶貴的資源。在班會課校本課程資源庫的建設中,我們梳理、整合了兩大類型的人力資源。
家長資源。家校形成合力,才能共育新人。我們不少課例將邀請家長進班作為重要的選項。當然,考慮到家長的工作安排,視頻錄制成為首選。為了保證視頻拍攝的質量,工作室還發(fā)布了視頻拍攝的告家長書。
先進人物資源。革命先烈、時代楷模、勞動模范、能工巧匠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人物。我們不少課例選入了相關的內容,如《清明的故事》《在共和國的旗幟下》等。為了充分利用區(qū)域資源,在區(qū)總工會的支持下,我們還組織優(yōu)秀少先隊員開展暑期走訪勞動模范的活動。
今后,在秉承“資源共享,智慧共生”的理念,側重構建學校班會課校本課程的基礎上,我們會不斷對學校班會課資料包進行優(yōu)化,從而促進學校班會課資源庫的建設與發(fā)展。
(作者單位:上海市奉賢區(qū)古華中學)
責任編輯? 陳建軍